一年一度在美國懷俄明州的度假勝地傑克森洞(Jackson Hole)舉辦的全球央行年會結束,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賴威仁解讀,各國央行已開始省思美元外債對國內經濟發展的兩面影響,而美元能否繼續維持在跨境交易使用的霸主地位,是美元持續強勢的重要關鍵。

在歐洲央行、日本銀行總裁缺席的情況下,聯準會主席鮑爾成為唯一的明星,他以「變動經濟中的貨幣政策」為題發表演說,點出現階段影響政策動向的重要指標就是通膨預期。

賴威仁分析,自八月中旬土耳其爆發金融動盪後,美元指數反而出現一波回檔,表面看起來像是衝高後的技術性回檔,但更深層的問題可能是美國自二○一六年底連續升息後,各國央行開始省思美元外債對國內經濟發展的兩面影響。

許多國家遭到美國經濟制裁後,開始尋求其他貿易管道銷售本國貨品,甚至採取其他貨幣或本國幣與對手進行貿易結算,勢必會尋求新管道以降低使用美元。美元未來若在國際貿易被減少使用,各國央行對於美元、美債的儲備減少,將對美元國際地位產生深遠的影響。

依據SWIFT二○一七年的資料,全球前五大跨境支付貨幣的占比分別是美元、歐元、英鎊、日圓、人民幣,對比兩年前,排名沒變,但美元使用於結算的占比出現下滑趨勢,從百分之四十四已降至四十以下,使用歐元及日圓結算的占比則提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