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是一位小說家,他寫過《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炮打雙燈》《三寸金蓮》 《神鞭》《怪世奇談》《俗世奇人》和紀實文學《一百個人的十年》等作品,展現了他作為小說作家的實力。他同時擔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主席、天津作協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等職務。

近十幾年來,馮驥才已漸漸遠離作家的光環,他的時間大部分都花走訪調查那些瀕臨消失的古村落間,他出現在媒體和公眾面前談論的也都是古村落保護,因而被稱為「傳統村落保護第一人」。

中國有悠久的農耕文明,留下了大量的承載著傳統文化、具有較長歷史的村落,這些村落如同一顆顆寶石,散落在田野里。但在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邁進的過程中,由於缺乏保護意識,我國大量的古村落消失不見了。

據2000年統計的結果,中國共有371萬個自然村,2010年只剩下263萬個,大約每年消失9萬個,平均每天消減80到100個村落。很多村莊成了空心村,成年人出去打工,老人和兒童留守,很多村落因此破敗。很多少數民族村落更是這樣,村落若沒有了,文化傳承沒有了,民族也就消失了。

馮驥才覺得,古村落的價值絕不小於萬里長城,搶救古村落就是和時間賽跑。他認為,中國社會正在從農耕文明步入工業文化,在傳統村落里,有我們的民族記憶和精神傳統,有民族的終極價值觀,有民族的DNA和特有的審美,有我們豐富多樣的文化創造,這些東西必須保留,必須傳承,不能失去。

馮驥才說,保護古村落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僅憑專家,學者和志願者是遠遠不夠的。令人欣慰的是,在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村落的保護應該成為城鎮化的一部分,不能將兩者分開,甚至對立起來。應該重視傳統村落的保護工作,不能讓中國人沒有地方尋找「鄉愁」,沒有場所寄託「鄉愁」。

2012年4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聯合啟動了中國傳統村落的調查與認定。目前,中國傳統村落名單已經公布了三批,有超過2500個村落列入了國家「保護清單」。


  馮驥才,祖籍浙江寧波慈溪縣(今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出生於天津,作家,文學家,畫家,民間藝術家,年少時在天津從事繪畫工作,後來專職民間傳統文化研究和文學創作,他的作品多以散文著稱,是著名的散文家,其中比較有名的作品為《珍珠鳥》,作品因獨特的:「傷痕文風「而備受推崇,他的作品多被中小學和大學收錄為課本中。

   他從小就喜歡,音樂,美術,傳統文化等各類活動,1960年高中畢業的他到天津書畫社從事繪畫的工作,由於工作的關係對 民間藝術、地方風俗等產生了濃厚興趣。由於精彩的文風和久經考量的文字功底,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擔任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從事文學創作等活動,並且擔任《 文學自由談》雜誌和《 藝術家》雜誌主編。2000年出任 天津大學 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2000年5月擔任 中國小說學會會長,天津市作協主席。

   在一次偶然的探索中,他發現歷史上,記載的很多優秀的圖文資料已經從市面上消失了,於是他下決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挽救這些即將瀕臨爵跡的文化,2003年開始,馮老發起了對中國民間文化與遺產的普查工作,他和他的志願者們經過很大的努力,已經發掘出很多成果,有一大批的被搶救出來的圖文資料現已出版,這是一筆對於國家和人民永久的一筆財富

   2004年馮老成立了「馮驥才民間文化基金"。」馮驥才民間文化基金會"是由「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倡導者和領導者馮驥才發起並創立的 非公募基金會,。基金會通過影視資料,書籍,媒體,等宣傳手段,引導人們保護文化,搶救,弘揚和發展中國文化。2009年馮驥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數據中心,存錄了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田野普查中所獲得的數百萬字的文字資料、幾十萬張圖片資料、幾千小時的錄音資料和上千小時的影像資料。

   馮老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搶救 中國民間文化 遺產,要對包括漢族在內 56個民族所遺存的所有的民間文化,大到古村落小到荷包,包括民俗和 民間文學,做一個地毯式的考察,他接連十年如一日的發掘著瀕臨流失的文化,為我們保留住了一大片就要永久滅絕的文化。


馮驥才先生第一身份是著名作家,曾任天津作協主席,後在天津老城的保護中奔走呼號,隨之投入非遺版年畫楊柳青的保護中,此後,才開始關注古村落並以政協委員的身份提出保護傳統村落的提案,推動國家七部委聯合發文保護傳統村落,編撰傳統村落調查手冊。


提起馮驥才,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認識他是從中小學教材中的《挑山工》、《珍珠鳥》開始的。然而,近年來,在中國文壇享有盛譽的他,更多的不是以作家身份出現在公眾視野。作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他常年四處奔波,為搶救文化遺產進行實地田野調查;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他常常焦灼地對種種破壞文化遺產的現象發出尖銳批評。

馮驥才並不是一個只知坐而論道的文化人,面對中國每天都在消失的古村落,2004年,他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民間文化基金會。十年來,他一個接著一個古村跑,一場接著一場「硬仗」打。雖然他的吶喊時常被淹沒在社會對GDP膜拜的喧囂聲中,雖然他的行動多似逆水行舟格外艱難,但他從未退縮。2014年6月,馮驥才及其團隊又啟動了一個新課題——「中國傳統村落立檔調查」。

多年來,馮驥才最為關注的是中國古村落,古居民的消失,因而被稱為中國「村落保護第一人」。他說,我一直呼籲保護古村落,實際上沒有多少人去干,因為這是沒有多少利益的事;我覺得需要國家牽頭研討保護古村落,只是知識界呼籲,志願者在做是不行的。


馮驥才是一位作家,文學家,藝術家(畫家),一米九多的大個子,在當代文學藝術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了保護中國的文化遺產,他認為,中國每天都要消失近百個自然村,這是中國文化的悲哀,不利於文化傳承,因此現在致力於古村落的保護工作,他認為這是與保護長城同樣的重要。村落沒了,文化就沒了,這是重大問題,不可忽視,所以說,他是古村落保護的第一人,不為過。令人敬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