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主筆室】

2018年亞洲運動會將於9月2日在雅加達閉幕。這次成功舉辦亞運會,相當凸顯印尼的國家形象。特別是三個吉祥物極樂鳥、巴島花鹿、獨角犀牛,分別代表印尼連結亞洲的戰略、速度和力量。然而,在亞運會的光彩和榮耀下,印尼卻已進入明年4月總統大選的政治波動期,再加上中美貿易戰和美國緊縮對印尼貿易政策,更使得印尼政經走勢籠罩陰霾,由於台灣正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此時台商前進印尼市場必須審慎觀察。

隨著明年印尼總統選舉逼近,宗教和民族對立問題已浮現,也隱含一定程度政治風險。今年6月印尼全國性地方首長選舉,不少執政的民主奮鬥黨提名之候選人敗北,其中被視為總統大選勝負關鍵的「大票倉」西爪哇省、東爪哇省也淪陷,而在選戰期間不乏政敵利用「伊斯蘭因素」作為政治鬥爭,已給具有執政優勢的佐科威總統連任之路帶來變數,並迫使他不得不策略性提名印尼伊斯蘭教士理事會(MUI)主席馬魯夫•阿敏為副總統候選人,藉以緩和與伊斯蘭教派的緊張關係。

印尼近2億6,000萬人口約有九成為穆斯林,近來極端伊斯蘭主義存在感增強,導致不同宗教立場衝突事件頻傳。最典型的案例是,今年8月棉蘭一位信奉佛教的華裔婦女,因投訴清真寺誦經喚禮擴音器聲音太大,竟反被判褻瀆宗教罪必須入獄18個月,引發人權組織和民眾強烈反彈,並有超過10萬人聯署請願。佐科威總統對此事只表示他不能干涉法院作出判決,並反問那位婦女不是可以上訴嗎?由此事件看,或可一葉知秋,明年總統大選期間「伊斯蘭因素」將更加發酵。

明年總統大選的政治風險極可能給印尼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印尼副總統尤索卡拉坦承,「目前投資者都抱持觀望態度,因為不清楚今後政局變化將給經濟帶來甚麼影響。」而基於選舉考量,佐科威總統已開始調整施政方針,壓低明年基礎建設開發預算的成長,轉向增加公務員薪資和年金,並恢復已廢止的燃料補助措施,其結果很可能惡化印尼財政和衝擊經濟環境。

至於中美貿易戰和美國對印尼新貿易政策也給印尼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中美兩國分別為印尼最大和第二大貿易夥伴,由於美國對中國製品課徵高關稅,使得部分廉價的中國製品轉而流入印尼市場,已對相關製造業成長造成阻礙。尤其川普政府認為印尼是帶給美國貿易赤字的國家之一,正在重新檢討對印尼提供普惠制〈GSP〉或免稅措施,一旦GSP被取消,將重挫印尼製品出口美國。

尤其長期來印尼經濟成長一直仰賴外資流入,但在美國保護主義政策、聯準會加息、國際油價上揚等負面效應溢出下,已導致今年第一季印尼資本淨流出近40億美元,經常收支帳赤字達55億美元,進而出現經常帳和財政「雙赤字」局面。值得注意的是,印尼盾兌美元匯率也持續走弱,今年上半年已下跌6.32%,是跌幅最大的新興市場貨幣之一。

除外部因素挑戰,印尼的經商環境未臻理想,要擴大吸引外資並非易事。印尼屬多島嶼國家,存在許多供應鏈瓶頸,世界銀行即曾指出,物流成本已吃掉印尼GDP的四分之一。印尼勞動成本也比東南亞和南亞主要國家高,其製造業員工月薪在2017年為314美元,高於印度、越南,並不具競爭力。加上印尼工會很強勢,工潮不斷,對外商也是投資風險。尤其印尼的政策多變,最近佐科威政府向民粹靠攏,大打「經濟民族主義」牌,開始從外商手中收回合約到期的天然資源開發權,已引發外界高度警惕。

最後必須指出,儘管目前佐科威總統積極推動222個國家發展戰略項目、「印尼製造4.0」等政策,但因2014年他上任總統時曾提出「GDP成長7%」的施政目標,如今連續3年GDP都只維持在5.0∼5.3%,經濟成長速度緩慢恐將成為明年他競選連任的逆風。而退一步看,屆時若發生政權輪替,極端伊斯蘭勢力高漲,印尼的宗教對立與民族矛盾緊張情勢恐將持續下去。

長期以來國人總習慣認為印尼與印度是新南向政策的「雙蛋黃區」,也投入相對多的資金和人力,但顯然印尼的政經情勢發展已「浮雲遮望眼」,也因此,台商必須審時度勢,加強評估印尼未來的發展情勢,才能防患於未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