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停產公告引發的散戶“大逃亡”,或只是市場的第一步反應。若遲遲拿不到再註冊批件,現有庫存僅能滿足2019預期銷量不足七成

  《投資時報》研究員 時雨

  聽上去更像是個愚人的惡作劇,但看過日曆後,有人難免嘆息,“原來昨天才是愚人節。”

  時間是2019年4月2日,距離歷史最高點只差九毛錢的重慶智飛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智飛生物,300122.SZ)遭市場當頭棒喝——甫一開市散戶們便爭相出逃,數萬封單烙在跌停板上。

  Wind數據顯示,智飛生物當日股價起步即跌停,並最終以45.69元/股報收。而截至4月8日,該公司股價報收45.42元/股,較52周高點下滑18.71%,市值也隨之降至727億元。

  而所有這一切,或因爲一則公告。

  4月1日晚間,智飛生物發佈公告稱,因公司產品AC-Hib疫苗未收到再註冊批件,故即日起停產。

  分析人士指出,AC-Hib疫苗作爲公司自研疫苗中的主力產品,若不再獲批必將對公司經營產生較大影響。

  有了八年前重慶啤酒(600132.SH)乙肝疫苗臨牀研究揭盲事件的教訓,再加上長生生物(002680.SZ)去年造就的陰影,投資者難免杯弓蛇影。一天後,或是爲了穩定市場,智飛生物披露2018年年報稱,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2.28億元,同比增長289.43%,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4.51億元,同比增長235.75%,基本每股收益爲0.9071元/股,同時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5.00元(含稅)。

  相當漂亮的數據,足夠誠意的分紅,然而市場的不安卻未隨之散去。儘管公司股價逐漸企穩,但並未出現想像中的反彈。同時,《投資時報》研究員發現,智飛生物2018年營業成本增長遠高於其營業收入增長,進而導致毛利率大幅下滑30.28%。

  針對市場目前普遍關切的問題,《投資時報》已向智飛生物以郵件形式發送提綱,但截至發稿日並未收到回覆。

  再註冊批件受卡自研疫苗停產

  智飛生物,是在中國A股上市的第一家民營疫苗企業。

  資料顯示,該公司的主推產品爲AC-Hib 疫苗,該疫苗可以預防A羣、C羣流腦細菌以及b型流感嗜血桿菌引起的腦膜炎、肺炎、敗血症、蜂窩組織炎、關節炎、會厭炎等感染性疾病。據悉,該產品因可以替代AC羣流腦疫苗和Hib疫苗從而減少多次接種的痛苦,適用對象爲2月齡及以上的兒童。2011年項目確立以來,該疫苗的生產全部由上市公司全資子公司北京智飛綠竹生物製藥有限公司(下稱智飛綠竹)負責。

  智飛生物在4月1日晚間披露的公告表示,公司旗下子公司智飛綠竹負責生產的AC-Hib疫苗於2014年4月2日獲得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藥品註冊批件(批件號:2014S00240),並頒發了藥品批准文號(國藥準字S20140003),批准文號有效期5年。2018年11月8日,智飛綠竹向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交AC-Hib疫苗再註冊的申請,截至目前,行政程序尚未完成,公司尚未收到再註冊批件。鑑於原藥品批准文號有效期至2019年4月1日,因此,子公司在未獲得再註冊批件之前,將暫停AC-Hib疫苗的生產。

  有分析人士表示,“此次疫苗再註冊批件遲遲未獲下發許可,可能因爲現在整個疫苗監管都處於從嚴狀態,智飛生物可能需要提供更多的安檢材料纔可再生產,但至於下發時間也許還要等待一段時間。”

  毫無疑問,2018年沸騰全國的長生生物問題疫苗事件,正在使得疫苗行業監管部門變得愈發審慎。相關部門明確表態將會對疫苗管理單獨立法,並加強疫苗上市監管、實施更嚴格的生產管理、強化疫苗上市後研究管理、加強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同時嚴懲重處違法行爲。

  據悉,AC-Hib疫苗從2006年1月開始申請臨牀試驗,到2014年12月才獲得國家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生物製品批簽發合格證,全程歷時長達9年左右。

  當時,國內尚無類似效用的三聯疫苗註冊和生產,因爲比起單苗疫苗產品,這款三聯疫苗產品技術要求更高,也更難量產。智飛生物AC-Hib 疫苗一經上市,迅速獲得市場的廣泛認可。

  數據顯示,2015年,AC-Hib疫苗的銷售收入佔智飛生物總收入的32.62%,產品毛利潤佔總額的38.8%。當年,智飛生物實現營業收入7.13億元,淨利潤達到1.97億元。而據最新年報數據顯示,智飛生物AC-Hib疫苗的批簽發量已從2014年的33.82萬支增長至2018年的643.68萬支,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06.07%。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以前,智飛生物的營業收入一直保持在7億元上下浮動,而2016年爆發的山東非法經營疫苗案件,引發整個疫苗流通行業整頓,公司業績一度受到牽連導致有所下降。時至2017年,公司業績再次迎來爆發式增長,據年報數據顯示,智飛生物2017—2018年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201.06%、289.43%,這與AC-Hib疫苗的廣受歡迎不無關係。也正因當家產品緊急剎車,市場普遍認爲此次停產將對上市公司造成較大損失。

  智飛生物亦在公告中表示,公司之前生產的合格疫苗還將繼續銷售和使用,但若AC-Hib疫苗不再獲批註冊,將對公司2019年及今後的經營業績產生較大的影響。

  據悉,智飛生物目前還保有約600萬支產品,這個數量約等於該公司2018年的全年批簽發量,但若按照2018年AC-Hib疫苗全年批簽發量的增長率來計算,2019年AC-Hib疫苗的批簽發量預計達到880.81萬支,即是說現在的庫存僅爲全年預計銷量的68.18%。

  有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如果AC-Hib疫苗的再註冊批件遲遲沒能下發,勢必影響智飛生物的市場策略,公司可能會考慮停止對部分地區的供貨,從而失去一部分銷售資源。

  銷售費用大漲毛利率下降

  據智飛生物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公司毛利率爲54.8%,較上年降低23.8個百分點,淨利率爲27.8%,較上年降低4.4個百分點。

  年報數據同步顯示,公司期間費用合計10.6億元,同比上升116.5%,其中銷售費用爲7.7億元,同比上升143.5%,主要是銷售團隊規模擴充所致;管理費用爲1.3億元,同比上升22.5%;財務費用爲1816.7萬元,同比上升250.2%,主要是本期借款增加,導致利息增加所致。

  關於毛利率下降的原因,智飛生物在年報中解釋爲“營業成本同比增長721%,增速遠高於營業收入,進而導致毛利率下降”。

  《投資時報》研究員查閱年報後得知,智飛生物的營業成本由三部分構成,包括自主生物製品項目、代理生物製品項目及服務收入項目。其中,2018年的代理生物製品項目爲採購成本,金額達到22.83億元,佔營業成本的96.54%,而該項目的同比增長率更是達到1222.61%。

  而該項業務成本大增的原因,就在於智飛生物代理的宮頸癌疫苗。

  據悉,2017年5月,美國默沙東(在美加地區稱爲默克)的四價HPV疫苗獲批在中國內地上市,一年後,默沙東的九價HPV疫苗也獲批在中國內地上市。默沙東將上述這兩款疫苗的獨家代理權都交給了智飛生物。在過去的一年中,在中國內地市場,宮頸癌疫苗持續受到熱捧,甚至到“一支難求”地步。

  智飛生物的年報顯示,2018年,四價HPV疫苗批發籤量約380.03萬支,較2017年同比增加了991.98%。2018年,九價HPV疫苗上市,該疫苗的首年批簽發量也達到約121.61萬支。

  有分析人士指出,獨家代理的疫苗大賣在爲智飛生物實現營收超速增長的同時,對其成本造成了更多的壓力,未來智飛生物需要進一步管控成本,否則其毛利率可能會繼續下降。而若未來默沙東更換疫苗代理商,則會對公司業績造成更大的打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