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為,無論有沒有人借錢給包法利夫人,最終她都會自殺。

區別僅在於是那一天選擇自殺,還是之後的某一天。

如果有人借錢給她,包法利一家雖然暫時避免了家當被拍賣,但是,請不要忘了,這也只是包法利夫人這些年簽下的借據中,再多一張而已,並沒有解決最根本的問題。

而那時候的她,已經養成了大把花錢買浪漫的生活,雖然眼看著自己的情人萊昂對她的感情在消逝,自己的愛情又一次在溜走,但是她不想也不願意承認,在沒人戳穿之前,他們的偷情生活不會結束,而維持她假想中的夢幻愛情,需要的是大把大把的錢,她只能四處拆借,拆東牆補西牆。

有人借錢給她,只是給了她又一段喘息的機會,再多延續一段偷情的生活而已。

破產只是遲早的事,第一次有人借錢給她,第二次呢?第三次呢?

自殺,是包法利夫人這個人命運最終唯一的歸宿,沒有其它。

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在包法利夫人身上可以說是得到了完美驗證。

包法利夫人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個沉浸在文藝故事中的文藝青年,她最大的夢想就是遇上一位浪漫、紳士、有見識的「高富帥」,和自己心愛的人過上醉生夢死的生活,在她的想像里,只有浪漫的愛情,揮金如土的精緻生活,而錢怎麼來?她並不關心。

性格如此,當她和包法利先生結婚不久後,她就發現這不是她所想像的愛情,這不是她在書里看到的浪漫劇情,偷情的種子其實在那時候就已經存在了。

所以她在一次宴會中單戀上了一位子爵,並還因此得了抑鬱症,包法利先生為了治她的病,搬家到了新的地方,她又在新的地方遇上了年輕漂亮的萊昂,不過到這時她還一直用道德在約束自己。

直到遇到了羅爾多夫,這個高大帥氣的情場高手,很快就把包法利夫人弄到了手,也由此讓包法利夫人墮入了深淵。

品嘗過愛情的包法利夫人,哪裡還能忍受平庸普通的包法利先生?哪裡還能忍受細水長流毫無起伏的婚姻生活?

即便是羅爾多夫背叛了他們的愛情,包法利夫人再次患上抑鬱症,甚至差一點因為羅爾多夫的背叛輕生,在她萎靡不振命懸一線的時候,她也沒有把重新振作起來的希望寄託於包法利先生,而是寄託於宗教和神明。

為什麼是性格決定命運?就算是包法利夫人因為愛情差不多是已經死過一回了,可是當萊昂再次對她伸出慾望的橄欖枝時,她還是接下來了,她又一次陷入了瘋狂的愛情中,但很快她其實已經覺出了,一種心底的激情和熱情似乎在慢慢消失,但她不想去深究,就這樣沉淪下去吧……

而那時萊昂其實已經開始對包法利夫人感到厭倦,開始想要脫身,即便是包法利夫人沒有破產,他們的關係也維持不了多久,當再一次遭到背叛的包法利夫人,這差不多可以要了她的命。

就算是她能再次振作起來,以她的性格,又會遇到另一個男人,陷入又一場戀愛,在不斷的背叛中,一次又一次的絕望中,等待包法利夫人的不是死亡還有什麼?

所以,性格決定命運,無論有沒有人借錢給包法利夫人,甚至有沒有破產,最終她都會被自己的慾望折磨而死,因為對愛情徹底絕望而死。


在小說中,包法利夫人是因為無力償還高額債款和對愛情絕望而自殺。而在這之前,她已經成為了高利貸者盤剝的對象,並不是因為沒有人借錢給她。

就算有人伸出援助之手,那麼慾望的無底洞將會永遠無法滿足,被謊言填充的生活也總會有一天揭曉真相,所以包法利夫人的悲劇,是浪漫主義幻想和現實生活發生衝突的必然後果。

而包法利夫人的死也還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浪漫主義情懷和現實主義之間的抵抗

出生於貧苦鄉下的愛瑪在小時候就被父親送去修道院接受貴族教育,以至於愛瑪的腦子裡都是上流社會的體面生活。然而現實生活的圈子卻是時時刻刻為生存奔走勞碌的人們,隨地吐痰的農夫,大聲嗓門說話的婦女……愛瑪和他們沒有共同的語言。

然後,自己嫁的丈夫既無才幹,又無雄心,舉止普通,這些和愛瑪心中所期待的愛情大相徑庭。

在一次偶然的舞會上,愛瑪遇到子爵以及透過玻璃欣賞房子周圍的風景時,這一幕無疑在她的心頭鑿開了一個嚮往上流社會的口子。

這也為後面故事的展開奠定了一個合理的基調:愛瑪對浪漫主義基調的生活充滿了無盡的幻想,自己得到的卻始終不是自己想要的,失望開始在現實中一點點蔓延開來。

二.女性社會地位低下

在19世紀的法國,女性的地位處於一個被動的角色。沒有職業不能讓她們經濟獨立,就算有工作職位,要麼是護士、僕人,要麼就是洗衣女工。所以大部分的經濟來源的支撐主要是家中的男性。

婦女在那個時期只是作為男人的附屬品和裝飾品。

愛瑪努力支持丈夫的事業,希望他能在醫學領域有所成就。但包法利的一次失誤差點葬送了別人的生命。此刻,愛瑪的尊嚴和虛榮心在這一刻土崩瓦解。

緊接著,多次出軌和偷情,不管是遇到的情人是鄉紳還是文書,愛瑪都用盡生命的全部熱情和激情,華麗的幻想席捲了她整個人的意志,狂熱的愛戀模式卻讓曾經迷戀她的男人漸漸失去了興趣。愛瑪眼看著自己偉大的愛情像河床一樣一天一天開始乾涸,最後直至河床乾裂。這時候,可想而知,愛瑪是有多麼痛苦啊。

三.資產階級時代的本色

在整本小說中,我們看到的主題大部分是關於錢財和色情的,不管是愛瑪的父親給她選擇的丈夫不會對嫁妝有太多要求,還是包法利曾經死去的妻子是一個有錢的寡婦 ,都可以看出人們的選擇也時刻用物質去平衡交換的籌碼。

最後,包法利夫人死了,可是曾經盤剝她的高利貸者卻大發橫財。

愛瑪的墮落是有前因後果的,從中我們也會明白:脫離現實的浪漫主義追求會把人引向怎樣的誤區。

而這所有的一切並不止是愛瑪的錯,最後當她站在四周都是深淵的孤島上,只有縱身一躍才是解脫。

所以,小說中包法利夫人的死也並不是自己選擇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