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3日,順豐迎來了近130億元減投風波,或許也是近年來最大的一次,分別是順達豐潤、元禾順風、嘉強順風和劉冀魯將減持不超過7.9%的股份。而在這之前則是順豐面臨的順豐優選大幅度關閉門店的風波,兩件事相繼到來無非給順豐雪上加霜。相對於減投風波的措不及防,順豐優選的相繼關店卻是在意料之中,順豐想做好電商或許不是依靠時間就能成功的。

  底蘊雄厚,寶座“久攻不下”

  2018年快遞發展勢頭不減反增,這無愧於電商行業迅速的發展和網購的普及。而各大快遞行業也迎來了喜人的戰績。

  在“投入”阿里懷中後,三通的業績也迎來了新高,業務量共計275億件,同比增長均達到了38%,市場佔有率達54.01%,發展勢頭開始高過順豐。

  順豐從1993年成立到1996年全面涉足國內快遞以來,近30年的發展,迅速佔領着快遞行業市場的份額。現在的順豐有多大,2018年順豐業務量爲38.7億件,較上期增長了26.8%,營業收入909.43億元,較上期增長了27.6%。坐擁53架全貨飛機,6萬名員工,營運網點布集國內31省,2012年開始籌備無人機,去年3月成功獲得國內首家航空運營許可證。不僅僅是自身配送網絡的完善構成,還有近30年來優質服務所帶來的良好口碑。由此看來,第一寶座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拿下的。

  競爭激烈,王衛一心只做“自己的王”

  從當初的合作關係到後來“兵刃相見”,一直都體現出王衛不甘“屈於人下”的態度。至2017年6月1號切斷數據對接,到後來對接京東,入手豐巢,順豐跟阿里的關係就越走越遠。現如今在阿里即將要收攏“快遞網”的時候,順豐面對的不僅僅是快遞行業的競爭壓力。馬雲曾說過,最想見面交流的是王衛。現在看來好像有點困難,從順豐對抗“三通”,豐巢對抗菜鳥裹裹,或許都沒“虛過”,王衛不僅僅希望在快遞行業做“王者”,更想在電商行業做“王者”,快遞到電商是一個銜接在一起的產業,如果想擺脫“四面楚歌”的局面,成功在電商站穩腳步也成了關鍵,但這正是戳中了他的痛點。

  順豐處處通,唯獨電商不通

  10年之痛來形容順豐的電商之路也不爲過。從2009年開始,順豐就一直想發展自己的電商領域。2010年首次推出“順豐e商圈”在電商行業試水,但沒過多久因爲人員問題隨後夭折。2011年在深圳開“順豐連鎖便利店”,但這好像並沒有滿足對加入電商領域的胃口。2012年開辦了高檔品牌“順豐優選”作爲生鮮電商平臺。2014年開設線下便利店“嘿店”,次年改名爲“順豐家”,同年還創辦了“順豐海淘”,在次年2016年9月“順豐家”再次改名,並併入“順豐優選”開啓線下實體店,現在“順豐海淘”也更名爲“豐趣海淘”。在一次次嘗試,一次次改名的背後是“順豐優選”多達7名CEO的變動。

  一面是各大電商紛紛建立自己的快遞網絡,淘寶的收購“三通”、京東打造無人機物流、蘇寧也在加速自己的物流體系構成,順豐的這種“逆流而上”,不斷失敗,不斷嘗試也看出來順豐想發展更多的產業,來緩解逐漸加劇的快遞行業壓力,構件整體的產業鏈。

  內部整治,智能化發展

  一個企業成功成熟後,想要更好的發展,不僅僅是如何面對外界的競爭壓力,更重要的是如何排除內部“毒瘤”,安撫人心。王衛多次強調企業內部很多人搞官僚主義,不爲公司謀利情況下盡是自己的腐敗。將在外有所爲,有所不爲,順豐越做越大,人員也越來越多,參差不齊下越來越難管理。王衛或許也意識到不加強內部管理,越來越難以在競爭中“捍衛”自己的地位。

  而最近,順豐不斷的加強業務的智能便捷體驗。不僅加速無人機的投入,來緩解偏遠地區人員少的難題,擴大服務網絡建設,降低物流成本。還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客服助手,更好的服務客服體驗。而自從2009年順豐建立獨立的科技公司以來,就一直在建立自己的“三網”步伐,2018年順豐投入27.23億元資金加強科技方面,便逐漸形成了“天網”、“地網”以及“信息網”一體化來完善順豐的業務領域。

  王衛一直想用自己的能力去走自己的路,不管是曾經拒絕阿里的“橄欖枝”,還是在一次次電商邊緣不斷的摸索。而現在不斷投入資金加速建設自己的服務網絡,讓順豐擺脫在單一的快遞領域備受“煎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