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ext-align:center;">

參加了B站在上海的提前點映,採訪了一起看電影的小夥伴們,也不長篇大論了,關於影片想說的基本都在

TOTOLO:18年後再出發——寫在《千與千尋》重映之前?

zhuanlan.zhihu.com圖標

這個文章裡面說的差不多了,嘛...或者說更多的我實在沒精力去寫了,深感筆力太有限了。

盡量簡單地說觀影的感受吧,講一些自己新的感受。

我自己

1.有非同尋常「設計感」的作品,去電影院看才發現這部作品相當多的時間都有複述的吸引注意力的點,軌道的「線索」體現的比之前想像的要明顯太多了,這其實在宮崎作品裡果然是非常特別的。

果然是一開始就為列車部分做鋪陳的作品。努力觀察了最後千尋髮帶的高光設計在實際觀影中明顯到什麼程度,結果發現自己注意到髮帶發光的時間點和預想的都不同。

和這個類似的還有,千尋第一次上班時候翻自己名牌「打卡」,我是第一次注意到名牌上對應的名字的,很清楚地看到她把自己的牌子翻了過去,而在以往我只會看到大家推搡在一起的部分。等等等等,這種情況非常多,果然非常有趣

上一個我之前聊過的部分:

紅色是我原本預期的視覺注意點,因為我覺得千尋的動作、視線引導是足夠強的。但是綠色是我實際觀影之中注意的點,我甚至都來不及去跟著千尋的目光去看其他的部分。

還是上面說的,這種微妙的地方是非常多的,就算對作品非常非常熟悉、拉過片的朋友,再看一遍我也認為會有完全不同的一些感受。

2.密不透風。我在之前的解析里分析過影片推進節奏的掌握,但實際看下來會發現,因為密度相當大,所以實際和預先推測的有所出入。全片看下來幾乎沒有喘息的餘地,很多時候我都是提醒自己「這裡沒啥劇情了,放鬆一下」,才把身子靠在椅背上,所以我不知道第一次就認認真真看的朋友會不會一直神經緊繃繃的(笑)。反正坐在我旁邊的朋友全程都沒有靠椅背,就感覺他附近空氣都很緊張(笑)

密度大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一開始進入這個世界的時候聽到的電車運行的聲音,那些聲音在以往往往會被忽略掉,但是看完之後一問大家,幾乎都印象很深。各種細微感覺的微妙改變的疊加,讓這部作品在整體感受上,比在電腦、電視上看要密度大一級。3.我改變印象非常巨大的鏡頭是這部分——

很難用語言來形容,我之前覺得是非常一般的鏡頭,但是大屏幕里一打出來,就感覺「哇....原來這裡才是情緒的釋放點

漫長的黑夜迎來曙光,然後看上去就感覺自己縈繞在煙霧之中,甚至有種能聞到露水味道的錯覺。油屋的巨大感超出了我的預期,實際上無論是巨大感還是空間感,油屋都比電腦上看得出色多了。這是很細微的感受,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認同(笑)和這裡類似的還有——

我這種比較熟悉作品的老早就知道這裡的鏡頭實際上是有微妙運動的(增加落差感,體現千尋的恐懼),但是實際看就會發現真的好明顯啊。如果這裡的變化還沒有那麼突出的話,同樣微妙的鏡頭變化,這裡就區別相當明顯了,之前看的時候幾乎沒察覺到鏡頭運動,實際看的話很明顯的。

還是要說,這種微妙的地方太多了。

4、要聽完片尾曲。之前我是覺得片尾曲可聽可不聽,因為按照我之前的分析來講,我覺得這個故事已經留給了觀眾進行「回味」的時間和餘地,但是實際上不是的。我在的點映場在片尾曲響起的時候基本沒有人起身,都是安靜的聽完,等「監督 宮崎駿」的字出現之後才一起鼓掌的。我那個時候其實是在整理自己思緒,故事就這樣完了?我甚至覺得有些突兀,結束的有些突然,這是我根本沒有想到的感覺,因為我已經看過不知道多少遍了,前段時間寫文章又拿出來來回拉了不知道多少遍。果然是很出色的作品呀

再簡單說說我了解的大家的感受,我概括地來講:

1、我本以為這裡很「」,實際上觀影就知道了,整部影片其實壓迫力是蠻嚇人的,鍋爐爺爺一句「真好啊,愛的力量」,真的是一下子把我們場里的觀眾都給逗笑了,一下子吐一口氣的那種感覺。

同理還有這部分:

我自己本以為大家的注意力還是會集中去聽鍋爐爺爺和千尋的對話,實際上我們看這些小東西耍寶看得老開心了

實際觀影過程中,劇情說明部分被無限的弱化。這是宮崎常見的手腕,他會利落地推進故事,能不解說絕不解說,但還是沒想到實際看下來居然有種不動腦子看爽片的感覺(笑),果然電影要看得開開心心的啊!2、大部分觀眾印象最深的鏡頭,依然是故事最後空中下落的部分。雖然「電車」的線索被加強了,而且故事劇情被各種模糊,但是大家還是對空中下落的結尾印象最深。我想,夜晚中的大海海上列車的那些場景對於大家來講,其實是一種朦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一種氣氛,一種印象吧。而不是我印象當中那麼強的感覺。3、覺得千尋和白龍的感情是朦朧的情感,雖然影片之中鍋爐爺爺各種調侃「愛情」,但是大家果然還是把這個當作了千尋的成長故事,而不是千尋和白龍的愛情故事。所以說,宮崎的所謂愛情故事就沒有一個內核是真愛情的(笑)4、基本上都認為「和之前看得時候有了不同的感受」,大家都在聊千尋的成長,在聊無臉男的事情,說得都蠻準確的。所以這部作品的內核實在是很簡單清晰的,但是對於孩子來講,似乎只能留下一團迷惑、模糊的回憶——這也不是壞事。

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希望大家都能看得開心,看得愉快


「曾發生過的事情不可能忘記,只不過是你想不起罷了。」

也許你已經忘記了當年的感動,

時隔18年後,那個曾經令你眼含淚光的千尋,回來了。

《千與千尋》中國版海報 平面設計:黃海

誕生於2001年的《千與千尋》,是宮崎駿先生最為重要的作品之一。自她誕生以來,讚譽無數。那個光怪陸離的世界,娓娓道來的敘事,似有若無的隱喻至今都令人難以忘懷。無怪乎在去年《龍貓》國內重映大獲成功後,吉卜力選擇的第二部作品上映是《千與千尋》。

跟宮崎駿的其他作品一樣,千尋是一個關於女孩成長的故事。但它又跟其他作品不同,千尋是一個極具日本本土特色的故事。這在《千與千尋》的日本原版名字中可窺一二:日文版的名字是《千と千尋の神隠し》直譯是:千與千尋的神隱。「神隱」就是個頗具日本特色的辭彙,意指人或物被神怪隱藏起來。日本傳統神話中大量存在關於神隱的說法,其中以浦島太郎神隱龍宮幾日,地上數十年的故事流傳最廣。也有社會學家把神隱當做一種社會現象:當日本人面臨重大變革時選擇逃離現實,而隱匿起來的行為。所以,影片的開頭,宮崎駿特別交代了故事背景:在搬家的車上,女主荻野千尋對於即將面臨的未知未來而顯示出彷徨和不安,這為後來的神隱埋下了伏筆。

是的。宮崎駿先生在故事的最開始就隱隱點了題:《千與千尋》是一個十分日本的故事。

十八年前,我們感嘆過宮崎駿天馬行空的想像;

十八年後,讓我們來談談宮崎駿敬畏傳統的表達。

鳥居 / 道祖神 / 油屋 - 千與千尋里的日本傳統建築文化遺產

故事的開始,正在搬家的千尋一家陰差陽錯行駛到一條人煙稀少的小道上。車子無意中跨過了一棵大樹,樹的下面是一個鳥居及形形色色的石祠。從這開始,為後來千尋一家進入到神怪的世界正式埋下伏筆。因為,鳥居在日本是神域跟世俗的邊界。

左:影片中汽車行駛過的鳥居及石祠;右:嚴島神社的大鳥居

鳥居(とりい)是類似牌坊的日本神社附屬建築,代表神域的入口。在日本,鳥居是極具神性的建築符號,常出現在神社裡。在日本許多重要文化遺產中皆可見到這種造型簡練的門狀結構,其中又以1996年被評為世界遺產的嚴島神社海上大鳥居最為著名。

潮水退去後的大鳥居

如果說鳥居的出現是千尋一家進入神域的第一個物質暗示,那麼道祖神的石雕應當是第二個。當千尋一家車停靠在一個廢棄門樓前時,道祖神鵰塑再次出現,它在日本是守護村莊的存在。

左:影片中出現的道祖神;右:兩面宿儺

道祖神(ドウソシン)是日本路邊常見的神祇雕塑,一般在聚落的中心,或者村外的叉路上以石像樣貌豎立的神明。傳統上認為其可防止惡魔瘟神進村。在日本,道祖神的雕塑形態種類不一:單體、單體男女二神、球狀、自然石、圓石皆有。千尋看到雙面道祖神形象可能來自於《日本書紀》中提到的兩面宿儺(両面宿儺),那是在仁德天皇時期出現的一種雙面妖怪。正是日本象徵著地界的道祖神出現第二次暗示了千尋一家即將進入神隱的世界。

被列為金山町文化財的小栗山道祖神

故事裡千尋一家走過一個漫長的隧道及乾枯的河床後,來到一個荒廢的遊樂園式的園區。在這裡發生了那個最著名的故事:父母貪吃神明的食物而變成了豬,千尋被白龍救下。為了生存,千尋被迫在油屋 - 一個專供神明洗浴的澡堂里打工。 油屋是整個故事裡最重要的建築物,其建築原型來自於日本多處的傳統建築。其中,很多都是當地重要的文化遺產。

左:影片中出現的油屋外觀;右:道後溫泉本館

油屋的外觀原型來自於道後溫泉本館

是的,不是來自於重慶洪崖洞,也不是台灣九份。而是來自日本的地道溫泉館。道後溫泉是松山市區東北部一家擁有3000年歷史的古老溫泉,為日本最古老的三家溫泉之一。而建於 1894 年的浴場建築是道後溫泉的象徵。其雄偉的三層木結構式建築,吸引歷史上無數名人到訪。1994年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產,也是日本第一個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產的公共浴場。

左:影片中出現的油屋外日本橋;右:積善館本館前的日本橋

油屋前日本橋的原型來自於積善館本館前的日本橋。

積善館位於群馬縣吾妻郡的四萬溫泉。始建於1691年的積善館一直以來都以日本最古老的溫泉旅館而聞名。整體建築為典型的江戶時代二層溫泉療養院,是日本境內唯一一家始建於江戶時代並仍在使用的溫泉旅館。由於其特殊性,1996年被認定為群馬縣重要文化財產。宮崎駿曾親自光臨積善館本館,也許正是他的到訪令館前的那個紅橋啟發了後來千尋跟白龍相遇的那個日本橋。

左:影片中油屋室內設計;中:京都二條城;右:東京目黑雅敘園

油屋的奢華室內設計原型來自京都二條城與東京目黑雅敘園。

二條城建於公元1603年,是幕府將軍在京都的行轅,亦是江戶幕府的權力象徵。二條城各宮殿建築的內部裝修、裝飾和細部構造等精細、奢華。屋檐和封檐板上鑲嵌有純金箔片作為點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東京目黑雅敘園是東京的一個高端酒店,始建於1928年。自建立以來,一直以奢華昂貴而著稱。其中目黑雅敘園3號館的「百級階梯」作為東京指定的物質文化遺產,是昭和10年(1935)建園以來現存的唯一木造建築。

油屋的內部裝飾原型選擇這兩個母本意味明顯:宮崎駿希望用最日本的方式把油屋裡那種紙醉金迷又利欲熏心的社會形態展現出來。

左:影片中油屋的浴缸;右:金具屋的浪漫風呂

神明洗澡的澡池原型來自長野金具屋。

金具屋位於長野縣涉溫泉,始建於1758年。原本是作為鍛造屋來營業,從1936年開始蓋成「齋月樓」與「大廣間」並轉型成為溫泉旅館。「齋月樓」樓高四層,是名匠三田清助打造的純木造建築;而「大廣間」以130帖(130塊榻榻米)無柱大空間聞名日本。兩者均列入日本有形文化財名錄。而千尋中神明使用的大型澡盆(風呂)的原型既是來自金具屋的浪漫風呂。

左:影片中鍋爐房;右:武居三省堂

鍋爐房的原型來自武居三省堂。

武居三省堂位於東京都小金井市,為一家明治時代初期的文具店,距今約150年歷史。三省堂獨特的收納設計獨具巧思,兩側牆面與天花板皆懸弔書架,地下也有大量儲藏室空間如同機關屋一般。由於其獨特的歷史價值被收錄在小金井市的江戶東京建築園內。而這個特殊的收納空間也被宮崎駿搬到了油屋底層的鍋爐房裡。

宮崎駿手稿 - 千與千尋與油屋

由此不難看出,油屋是宮崎駿期望表達日本傳統洗浴文化的物質承載。他用日本各地最為出名的幾個溫泉旅館為原型構建出一個供神明洗浴凈化的場所。並藉由這種物質片段拼接出的幻境完成了日本傳統溫泉洗浴文化的出色傳達。

當然,除了以上介紹的鳥居,祖道神及油屋外,宮崎駿在神明世界中的諸多建築元素均進行過嚴格的考證跟借鑒。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前面提到的江戶東京建築園。它建於1993年,在當地保存有困難的、文化價值相當高的歷史性建築物都被遷移至此,在園內將其復原後,再進行保存和展出,是一座以展示保存江戶及東京的歷史建築物為目的露天博物館。千尋闖入的異世界中有大量建築原型參考與此。

上:影片中神明的世界;下:江戶東京建築園

從以上的介紹中,我們可以輕易看出宮崎駿對於日本建築文化遺產的嚴謹態度。不僅如此,當我們去深究人物設定及劇情構架時,也會發現在這個看似童真而現代的故事下是日本傳統文化遺產的深厚積澱。

饒速水琥珀主 / 山姥 / 八百萬神明 - 千與千尋里的日本傳統神怪

除了建築是日本傳統的,千尋故事中的角色也是傳統的。

白龍

白龍是故事中的男主,是一條被城市掩蓋的河流主,由於忘記了真名而被湯婆婆派遣。白龍的形象是穿著日本傳統服飾「袴」的青年男子,不難看出宮崎駿有意識地把他塑造成了一個日本傳統的縮影。不僅僅是服飾上是傳統的,他的語言方式跟千尋比較起來也是正式而傳統的,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延續千年至今仍被要求講著古語的日本皇室。白龍的真名也是頗具傳統意味:饒速水 琥珀主(一譯 賑早見 琥珀主 日文名:ニギハヤミ コハクヌシ)來自於日本現存最古老書籍《古事記》中記載的天照大神嫡系古神饒速日命(日文名:ニギハヤヒ),暗示著白龍作為日本傳統神明的純正血統。

上:白龍的人物設定;下:饒速日命

湯婆婆與錢婆婆

湯婆婆是故事中最為重要的反派,她是油屋的主人。其形象是一個頭髮花白的老嫗,擁有非凡的魔力可以操控男女主。錢婆婆是湯婆婆的孿生姊妹,性格良善。她們的形象來源自日本著名妖怪:山姥。山姥在日本傳說中是一種棲居在山頂上形如老婦人的妖怪,這與湯婆婆居住在油屋頂樓,錢婆婆住在沼澤高處的設定暗合。山姥在日本傳說中大部分形象是負面的,但是也有部分傳說中山姥幫助了旅人。

上:湯婆婆的人物設定;下:山姥

在日本傳說中,山姥還是著名民俗人物金太郎的母親,她極其溺愛幼兒。在某些版本的故事中山姥把金太郎當做自己生命中唯一的樂趣。而這樣的傳說故事直接被宮崎駿引用成為湯婆婆溺愛幼子坊寶寶

左:金太郎;右:坊寶寶

八百萬神明

日本神道教是一種信仰多神的本土宗教。由於多神的原始信仰,所以有了八百萬神明的說法。所謂八百萬神明既是說萬物皆有靈,無論是山川大地還是森林鳥獸。這樣特殊的信仰背景就形成了《千與千尋》世界裡光怪陸離的角色。從配角的鍋爐爺爺(參考原型土蜘蛛),無臉男(參考原型詛咒的能劇面具)到配景的春日神,大根神等等,日本傳說中大量存在的神明形象在故事中皆有出現。讓觀者在感嘆神怪世界的光怪陸離之時也不得不感嘆日本怪志文化的興盛。

左:影片中的鍋爐爺爺;右:古畫中的土蜘蛛

左:影片中的春日神;右:奈良春日大社的祭祀服裝

左:影片中的生剝鬼;右:秋天縣生剝鬼節服裝

左:影片中的河神;右:能劇面具

等等等等

從影片中大量存在的日本傳統神怪中不難看出,作為神道教的文化信仰,萬物皆有靈的思想深深影響著宮崎駿的創作。他在某次採訪中曾說道:「在我爺爺的時代,神明被認為是無處不在的。樹,河,蟲,井都有神。但是到了我們這一代就不再相信這些了,即便如此我還是很喜歡原來那種因為神明無處不在所以我們應當對任何事物都報以尊敬的態度。」 跟大部分人以獵奇的視角看待怪志文化不同,宮崎駿的視角更為積極而現代:人類應當敬畏萬物自然。也正是這種既保有傳統文化精華的內核,又兼備現代文化的普世價值的思想意識奠定了宮崎駿獨有的個人特色。

神隱 / 神幸 / 言靈 - 千尋世界裡日本的傳統神話語境

《千與千尋的神隱》原版海報

前面提到過《千與千尋》是個關於神隱的故事,是個日本傳統怪談中的概念。神隱的人除了本人的記憶外,外界沒有任何一個線索可以證實另一個世界是否存在。到底是夢還是現實?神隱之人無法確證,但過程中精神上的進步卻是神隱之人確實獲得的。宮崎駿就藉由這樣一個神話母題構建出了故事核心:荻野千尋的成長是通過神隱的體驗來完成。

彼岸與神幸 - 神從河的另一面來

千尋一家進入到神明世界時經過了偏僻的小徑,神秘的隧道,乾枯的河床。這些空間意向在日本傳說語境里是「另一個世界」的標配。它們在日本怪志中常常傳達出另一端 - 彼岸的意向。電影里眾神乘船從河對岸過來的畫面及配合的慶典音樂在日本神道教語境里是神幸 (シンコウ) 的場景。

上:影片中眾神從河對岸乘船而來;下:宇賀神社的神幸祭

據日本信仰,神靈並非經常住在村裡,他們主要是在祭祀時應人們的邀請才出現,他們從天上穿過山嶺、樹林或從遙遠的大海彼岸駕臨而來。

神明的食物 - 食物與居留

千尋與父母進入神明世界後,父母受到食物的誘惑進而被詛咒成為了豬。而後千尋又因為沒有吃神的食物而面臨消失的危險,直到白龍給她吃了異界的食物。這種食物與神明世界居留權相互關聯的故事設定來自於日本家喻戶曉的創世神話- 伊邪那岐與伊邪那美的故事。

影片中因為吃了神靈食物而必須待在神靈世界的設定

日本創世神:伊邪那岐與伊邪那美(類似於我國的伏羲與女媧)

根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伊邪那美在生火神的時候被嚴重燒傷後去世。伊邪納岐來到黃泉之國,見到了妻子伊邪那美。伊邪納岐希望和妻子一起返回陽間,但伊邪那美說她已經吃了黃泉之國的食物(一旦吃了黃泉之國的食物就無法回到陽間),因此拒絕了伊邪納岐。

正是由於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讓日本人對於吃了神明的食物就必須待在神明世界有了基本認識。

逢魔時 - 黃昏與百鬼夜行

千尋第一次見到白龍是在油屋的日本橋上,當時正好黃昏之時。白龍還專門施法拖住時間,為什麼要這樣設定?因為在日本傳說語境里,黃昏被認為是「逢魔時」,日本陰陽道稱為鬼神最容易出沒的時候。

上:影片中白龍碰見千尋的時候恰好黃昏;下:日本古籍中敘述的黃昏

黃昏在日本還有個代稱「タソガレ」(那是誰?),因為黃昏被認為是靈異的時間,迎面走來的可能是人也可能不是人,是「百鬼夜行」開始的時間。去年新海誠的動畫《你的名字》也借用了黃昏時間時空錯位這個概念作為故事發展重要的契機。

言靈 - 為什麼要找名字

故事裡千尋找湯婆婆簽下勞動契約,湯婆婆把荻野千尋的名字抽出三字改成「千」。類似地,白龍也是因為忘記了名字而受湯婆婆差遣。這種通過掌握他人的「真名」 對他人行為進行控制的設定來自日本神道教里的言靈(ことだま),這個概念最早出自日文。在《古事記》中所出現一言主神。「吾、雖惡事一言,雖善事一言,皆以言斷之神。」

上:影片中湯婆婆通過掌握千尋的名字來控制千尋;下:日本著名陰陽師安倍晴明道出名字的重要性

日本人認為在言語中,有著一股不可輕視的力量。而真名是定義一個對象最重要的坐標,萬物都有自己真正的名字,只要掌握了一個物品的真言,即是掌握了它的靈。在日本著名小說《陰陽師》中安倍晴明即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控制諸多式神。

神明的浴場 - 神明的污染及凈化

在電影中最重要的設定就是專門提供神明光臨的浴場。這個靈感源自於日本遠山鄉霜月祭。每年會有一個夜裡是人跟神相會的日子,人們把煮開的「神々之湯」潑來凈身神明,祈禱春天播種的種子豐收。這種獨特的祭祀活動被列入日本重要無形民俗文化遺產。

上:影片中河神通過洗浴凈化自己;下:日本重要文化財產-遠山鄉霜月祭

在神道教的認知里,沐浴泡湯不僅為了身體清潔,更為了凈化心靈。神明跟人一樣會受到外界的影響變得污穢,因此需要完成自身的凈化。因此故事裡被污染的河神會光臨油屋。而無臉男是一個空虛的能劇面具神明形象,在紙醉金迷的油屋中會受到污染而變邪惡;吃了河神的丸子後吐出了污穢,內心得到凈化。這些設定都跟神道教中對神明的認知密切相關。

棄暗投明 - 白龍真名隱藏了的典故

故事裡,白龍一面臣服於湯婆婆一面幫助千尋。故事後半段選擇站在錢婆婆一方倒戈湯婆婆的設定來自於白龍原型人物饒速日命背叛舊主而幫助日本第一任天皇的典故。

日本第一代天皇初定大和的故事(日本皇室具有神性的神話來源)

「遠古,長隨彥與神武天皇各自為政,雙方斗得死去活來。交戰之初,神武天皇連戰卻無法取勝,可戰到一半突然天色大變,隨之於神武天皇弓上停著一金鳥。由於金鳥的光芒刺眼,長隨彥軍無法張眼迎戰敵人,於是神武天皇軍大勝。最後逼得長隨彥與神武天皇會面,並說出不投降的真相:原來其妹婿饒速日命也是天之孫,而天孫不該有兩個,故其懷疑神武天皇的神性。天皇和饒速日命見面之後,透過信物的交換,兩人皆彼此認定對方為天神之孫。再後來饒速日命覺得長隨彥之兇殘不改,將其殺死,並追隨神武天皇。至此,神武天皇正式定居於大和。」

神人合一 - 千尋跟白龍是人跟自然的隱喻

故事最後的一個高潮來自於白龍想起自己的名字,跟千尋相認。這是影射日本神道教中神人合一(しんじんごういつ),指的是神明與人的精神合為一體,相互關聯。神道教認為只有當一個人的心足夠純凈的時候才有可能發生這樣的現象。

神道教認知里的神人合一

因此,當千尋跟白龍互相幫助對方記憶起名字,也指明神明跟人之間需要相互幫助跟溝通的神道教思想。而這,也是宮崎駿一直提倡的:人跟自然應該相互幫助而不是相互敵對。

一個好故事

《千與千尋》目前名列豆瓣電影排名第七,動畫類第一

當我們去講一個故事的時候,人物-地點-事件總是最基本的元素,這也是本文分析對比的基礎。我們從千尋事件發生的場所開始,聊到千尋中出現的人物以及事件,不難發現整個故事裡隨處都體現著日本傳統文化。而如此巨量的信息宮崎駿表達得卻溫柔而剋制。他沒有一味填鴨式的信息輸出,反而以充滿童真的視角去營造故事本身。

在講好故事為核心的前提下,配以足夠豐滿的文化細節使整個故事更為厚重且耐人尋味。這樣的方式毫無疑問是成功的。從誕生至今,《千與千尋》創下了多項難以抹滅的記錄:史上日本最高的票房,唯一同時獲得金熊及奧斯卡的動畫電影等等。縱使十八年來它從來沒在中國公映過,它也牢牢佔據豆瓣排名第一的動畫影片位置,其價值及影響力可見一斑。

宮崎駿先生的年代是日本戰後重建高速發展的時期,一方面是戰前悠遠恢弘的歷史文化遺產,一方面是戰後現代化高速增長的新文化。在這兩股強大的力量的對峙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了新文化而逐漸忘記了傳統。這樣一個時期,以宮崎駿為代表的一批日本文化創作者選擇以普世的歷史發展視角宣揚更平和的價值觀:反戰,友善,正視歷史。在市場上獲得巨大成功的同時輸出文化進而形成日本近現代強大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古人常雲知史明智,他人為鑒。在《千與千尋》在國內重新上映之際,

十八年後的我們是否能從中重新看到什麼?


http://weixin.qq.com/r/VDp1bW-E1zKorSsO929G (二維碼自動識別)

文章首發於公眾號:識遺,歡迎關注~~~~


隔了十年,今天在影院里我終於想明白了這個問題,順帶也想通了十年中的另一個未解之謎:白龍為什麼不讓千尋回頭看。


十年前,為了找到答案,我反覆看了幾百次這一段都不得其解,結果關竅其實不在最後認豬的場景,而在錢婆婆的一句話里:魔法做出來的東西總是不管用。


今天在影院里聽到這句話,我一下就恍然了,找到這個線索就能發現這部影片本身就是導演構築出來的一座巨大神隱,二十年來引得無數影迷流連其中,只有戳破他的天才魔法,才會明白最後這兩個情節的含義。


沒錯,謎底就在錢婆婆的這句話。


細想這句話,就能發現它存在著巨大的矛盾,錢婆婆所在的神隱是一個魔法世界,錢婆婆本人也是強大的魔女,那麼為何「魔法無用」會出自她口?


因為魔法是一種虛相。


這一點其實貫穿著電影的始末,比如無臉男變出來的金子會變成煤渣,比如三個大叔會變成寶寶,寶寶則變成了老鼠,接著往前想,其實在影片最開始千尋在橋上受到青蛙驚嚇而暴露開始,魔法的不堪一擊就悄悄展現在觀眾面前了——魔法就是只需一口氣就會破碎的幻覺。


這是劇中的魔法,但還有一層更為巧妙的魔法,是導演施加於觀眾的催眠術。


狡猾的導演通過千尋的小心翼翼、眾妖的噤若寒蟬,將魔法的脆弱與虛偽悄悄隱藏在了影片里,一面以華麗的魔法動畫欺騙著觀眾,一面又用變成煤渣的金子、變成老鼠的寶寶、錢婆婆的台詞竭力地暗示觀眾去戳穿他的熒幕把戲。


然而這種暗示,我竟然過了十年才領會到。


裡面所有的東西都是假的,看似骯髒的腐爛神其實是河神大人,看似閃耀奪目的黃金其實是煤渣,看似無所不能的魔法其實百無一用。


整個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從現實墮入虛空,又從虛空中回到現實的故事。千尋一家所穿過的幽暗隧道就是一盞分割真實與空幻的風月寶鑒,人生由真入幻、由幻入真、亦真亦幻,總結起來,便是恍然如夢中矣。


連「千與千尋」片名本身,也是實相與虛相最簡潔的對照,生活在現實世界(實相)中的是千尋,迷失在湯屋異域(虛相)中的是小千。


在這個世界裡,名字代表著實相的坐標,記得自己名字,就不會永遠失落在無盡的虛空之中。


不僅湯婆婆會魔法,導演亦會魔法,湯婆婆讓千尋認豬,識破了魔法才能回到真實世界,而導演也留了豬給觀眾辨認,那就是最後的這兩個情景究竟的含義。


為什麼白龍讓千尋不要回頭看,而且千尋還沒追問理由?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10 篇內容

鹽選專欄

從《葫蘆娃》到《海賊王》:那些經典動漫,你真的看懂了嗎?

煩煩煩煩 等

¥19.00 會員免費


謝邀

2019年6月21日,動畫電影《千與千尋》在國內重映。這部在各大視頻平台都能夠找到資源的老電影在短短的12天內就突破了4億票房,成為中國影史上日本引進動畫電影票房top3。《千與千尋》算得上是平成年代最成功的日本動畫電影。他打破了東西方的文化壁壘,讓奧斯卡評委也為之喝彩。他跨越了時間的洪流,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觀眾。從立意到製作,《千與千尋》都無可挑剔。堪稱經典中的經典。本期中古放映機,我們一起走進千與千尋的世界,感受經典是怎樣煉成的。

宮崎駿的岳父在長野縣搭建了一座山間小屋,每逢夏季,宮崎駿便會邀請朋友以及朋友的女兒們來這間小屋做客。1997年8月,吉卜力工作室結束了《幽靈公主》的製作,疲憊的宮崎駿來到這座山間小屋休養。他在小屋裡發現了像《ribbon》和《nakayoshi》這樣的少女漫畫雜誌。不過不同於上次發現《側耳傾聽》的欣喜。這回,宮崎駿對少女漫畫雜誌的現狀十分不滿:厚厚的一本書里儘是些俗不可耐的浪漫愛情故事。他很困惑,這就是孩子們所渴求的么?這些十幾歲的女孩子們到底在心裡裝了些什麼呢?宮崎駿堅信著,一定會有什麼是比戀愛更重要的,也是他們真正需要的。

與此同時,宮崎駿還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雖然動畫電影數量龐大,好作品也層出不窮。但至今為止,市面上還沒有為十歲左右的女孩子們準備的動畫電影。即使有一些作品把故事的主人公設定在十歲左右,但大多脫離實際,都是些創作者的憑空想像。並不能讓這些小小觀眾們產生共鳴。於是宮崎駿開始盤算著,為這些十歲左右的女孩子們拍一部電影。不過這也只是一個想法罷了。在製作《幽靈公主》時,宮崎駿就頻頻暗示媒體自己要退休,電影上映後,他則直接放話稱《幽靈公主》將是他最後一部作品。那時,宮崎駿監督56歲,比前兩天還說著「EVA新劇場版已經在做了的」庵野秀明還要小上兩三歲。

身處於2019年的我們已經知道了故事的結局,宮崎駿監督不負眾望的復出了。只是他並沒有著手於《千與千尋》的製作。而是參與了名為《畫煙囪的玲》的企劃。(註:某日東京發生大地震後,在一片變為廢墟屋瓦的街道中殘存著一間澡堂。接著有一天從大阪市騎著單車來到東京的少女學生畫家『玲』,為了想要構思關於煙囪的圖畫,便向該間澡堂老闆請求能暫時寄住於此。而東京里暗中存在著,從過去平安時代起便在幕後控制整個東京的『石原一族』,玲之後將會與該集團接觸產生對抗。)

然而在1999年8月,製作開始的一年後,《畫煙囪的玲》被突然叫停。這一來是因為之後的劇情走向涉及到了「跨年戀」這樣敏感的話題,但直接原因還是一部名為《跳躍大搜查線》的電影。製作人鈴木敏夫在看過這部片子後,感嘆於導演本廣克行能夠把年輕人的狀態舉止刻畫的入木三分。同時也對宮崎駿筆下當代年輕女性形象的說服力產生了疑問。經過一番思考,鈴木敏夫來到了宮崎駿的工作室,他沒有直接勸說宮崎駿放棄《畫煙囪的玲》,而是開始談起了《跳躍大搜查線》。在《吉卜力的教科書》中,鈴木敏夫敘述了當時的場景:宮崎駿聽著我的話,站了起來,他把貼在牆上的印象板(イメージボード)一張一張的揭下,然後整理好,統統扔進了垃圾桶。並對我說,這個企劃不行了吧。那是我一生都無法忘記的畫面。

於是,宮崎駿又開始著手於創作這一部獻給十歲女孩兒的動畫電影。了解宮崎駿的觀眾們應該都知道,在他的作品中,大部分的角色都有著所謂的「現實原型」。像我們之前在中古放映機中提過的《魔女宅急便》,女主角琪琪的原型的編劇鈴木先生13歲的女兒。本作女主角千尋的原型,則是製作人奧田誠治的女兒奧田千晶。不過當宮崎駿把千晶的照片提供給staff們作為參考時,《千與千尋》的製作已經開始一段期間了,因此在製作初期階段,女主角並沒有特定的參考對象。在「另一部吉卜力史(もうひとつのジブリ史)」中,奧田父女談了許多有關於千與千尋的故事。根據奧田誠治的說法,當時把女主角的名字定為「千晶」,但考慮到在教育上的影響並不好(「教育上よくない」)就改成了現在的「千尋」。

奧田誠治

千尋父親的原型則參考了奧田誠治,畢竟他與千晶在現實生活中就是父女。只是,奧田誠治的長相看起來有些上了年紀的感覺,放在作品裡略顯突兀,於是便將人設改成了現在這種胖胖的、性格樂天的爸爸。在作品裡荻野明夫有些粗魯的駕駛方式,是宮崎駿觀察奧田誠治開車時所記下的模樣。據說,奧田誠治的食量也很大,雖然和千尋的爸爸還有差距,但在氣勢上卻沒有輸。而千尋母親的原型則是吉卜力工作室中的一名女性員工,和千尋的媽媽一樣,他們在吃飯的時候肘部都是垂直朝下的。最初,千尋媽媽的人設是留著捲髮化著濃妝的婦人,因為呈現出來的感覺過於俗氣便修正成只塗著口紅的樣子,這也是宮崎駿作品中首位現代社會化風格的女性角色。出於私心,這裡必須要提一下為荻野悠子配音的大美人澤口靖子小姐。可能是出於對真實效果的追求,在澤口靖子為千尋的媽媽在小鎮飲食店大快朵頤的場景配音時,staff們乾脆買來了新鮮熱乎的肯德基,讓澤口靖子邊吃邊配。也許是炸雞的味道太香,在千尋媽媽部分的錄音結束後,宮崎駿監督也沒忍住,把剩下的炸雞和staff們一起吃掉了。

2010年,在動畫《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的發表記者會上,製作人鈴木敏夫對媒體宣稱《千與千尋》中無臉男的原型為該片導演米林宏昌。2014年,在紀念吉卜力立體建造物展動員人數突破10萬人次的活動中,米林宏昌監督談到了當年的這一則趣聞:當時,宮崎駿看到他畫的無臉男,隨口說了一句「這不是長的和maro(註:米林宏昌監督的昵稱)一樣嘛!」,自此,米林宏昌是無臉男原型的說法便在吉卜力工作室中流傳開來。而製作人鈴木敏夫在《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發布會上提到這一點,也只是順勢拿來做宣傳話題而已。據說,米林宏昌監督與無臉男最相似的地方是站著發獃時的樣子。不過單看合照,還真是看不出這兩位的相似之處啊。

在2001年的吉卜力工作室賀年卡上,宮崎駿監督寫了這樣一句話:《千與千尋》的製作還來得及么?似乎從吉卜力工作室創立開始,就一直在與死線戰鬥著。當年的《龍貓》與《螢火蟲之墓》是這樣,如今的千與千尋還是這樣。2000年的9月20日,吉卜力工作室社長德間康快去世。他是最早認同宮崎駿才華的人,也是出資建立吉卜力工作室的人。東映對《風之谷》的宣傳投入小,德間康快就去找東映;東寶不給《龍貓》拍片,德間康快就去剛東寶。可以說,正是因為德間康快的支持,吉卜力工作室才從未在製作資金方面犯過愁。雖然吉卜力工作室已然不再是那個經驗不足的小作坊,但德間康快的離世還是給他們帶來了不小的打擊。畢竟,這次離開的是那位發現了千里馬的伯樂啊。因此,即使並沒有參與到最後,德間康快還是以製作總指揮的身份,出現在《千與千尋》的 staff 表中。

而另一方面,由於吉卜力工作室的工作人員並不多,再加上對質量的追求,工作速度其實並不快。在日本電視台紀錄片[《千與千尋》:誕生的秘密]中,就表現了宮崎駿監督較真兒的一面。在處理「龍從屋頂掉下來」這一場景時,宮崎駿作出了這樣的指示:1、在掉落過程中,龍要像壁虎一樣,腿貼在牆壁上 2、龍掉落下來的瞬間,狀態則類似青蛇。與宮崎駿監督小時候不同,似乎從某個年代之後,孩子們的童年就與大自然完全剝離開來,很少有機會去仔細的觀察這些小動物。他在和staff們交流時開玩笑說:連鰻鱺都沒見過么?看來日本文化註定滅亡了。而之後千尋喂白龍吃糰子的那一幕,則參考了狗被迫張嘴時的樣子。不過由於負責這一卡的原畫師並沒有養過狗,所以只能去寵物醫院尋求獸醫小姐的幫助。並親身體驗把拳頭塞進金毛嘴裡的感受,同行的staff還幫他錄了像,留作工作中的參考。

明明距離電影首映式只有半年的時間了,但完成的原畫還不到總量的一半,照這樣的速度進行下去,最快也要聖誕節才能上映。於是宮崎駿監督帶領著吉卜力工作室的原畫師們開啟了爆肝模式。一方面加大每個人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增派了救援隊伍,原畫師團隊總人數超過40名,是一般作品投入人數的兩倍。與此同時,吉卜力工作室把動畫和上色的工作外包給了韓國動畫公司D.R DIGITAL和JEM,並調派了四名員工過去。就這樣,在各方的努力之下,動畫電影《千與千尋》終於如期上映。

宮崎駿說,《千與千尋》中有兩個可以用來象徵全篇的鏡頭。一個是開篇在車子的后座,那時千尋還是一個如此脆弱的小女孩;另一幕是在結尾,她已經充滿生氣的面對著整個世界。十八年前,宮崎駿監督對十歲的小女孩說:「別擔心,最終一切都會好的,一定有屬於你們的世界」。十八年後,她們長大了,即使成年人的世界不再如過去一般單純有趣,但想起那個與千尋與白龍一起度過夏天,便有了面對明天的勇氣。

視頻部分引用資料:

千與千尋誕生的秘密——創作全程記錄

wiki: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千與千尋


1/4、千尋的父母

第一次看《千與千尋》,有一個疑問,沒有人的豐盛筵席,一看就很詭異,為什麼千尋的父母居然什麼也不想,坐下來就吃?就算是一部幻想題材的作品,可這一場戲描繪的畢竟是現實中的人,這不符合邏輯啊!

17年後,大銀幕重看《千與千尋》,這個問題,忽然明白了。

《千與千尋》誕生時,日本泡沫經濟已經破滅了十餘年,算起來千尋父母那一代人進入社會的年代,正值泡沫經濟最頂峰。

那是一個怎樣的年代呢?講幾個職場中「搶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奇事吧:

1、泡沫經濟時代,每年都有大量企業因為招不到足夠的人手而倒閉,不是沒業務,而是有業務沒人做,所以「搶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成為企業最重視的工作;

2、一流大學的學生剛上大三就被企業盯上,大四前的暑假就招來做暑期實習生,主要工作是吃喝玩樂,以炫耀公司的實力。

3、開始校招了,只要來面試,不管錄不錄用,一人發一萬日元來迴路費,被錄用後,再送40萬購物券,如果是頂尖大學畢業生,還要提供高級公寓和整套阿瑪尼。

其實泡沫經濟最瘋狂的年代僅僅三、四年,卻付出了二十多年的代價,像宮崎駿這樣的人都在反思,為什麼一向內斂含蓄的日本人會變得如此瘋狂和貪婪?

第一次看《千與千尋》是2002年,自然無法理解千尋父母的行為,但17年後,經歷了房價爆漲、互聯網泡沫、奢侈品繁榮、共享經濟等等和日本泡沫經濟類似的經歷,忽然理解了。

例子太多了:你免費騎共享單車那會兒,你會擔心自己充進去的押金拿不回來嗎?投P2P時,多少人想到自己得到的是10%的利息,而失去的是100%的本金?那些打下「裸條」的女生們,大概從沒想過有一天真的會被曝光?

「不要吃得太臟,會被殺掉的」,這句被做成表情包的經典台詞,通常是用來自嘲的,但當它成為消費時代的標準模式時,才讓人細思恐極。

千尋的父母有一句台詞,恐怕是所有人的真正心態:

可惜沒有「等一下」了,慾望滿足的瞬間,即是償還的時刻。

2/4、無臉男

片中還有一個因為「暴食」而變形的人——無臉男,卻是因為無力填補空虛。

有一個調查結果,「無臉男」在影片中的人氣甚至高於主角千尋,這不難理解,「無臉男」的目光始終默默地跟隨著千尋,願為喜歡的人付出一切,這自然讓很多女影迷喜歡。

但如果只看到這一層,就辜負了宮崎駿創作的這個重要的形象。

為什麼「無臉男」那麼喜歡千尋呢?因為千尋是第一個關心他的人。

「無臉男」不但沒有臉,連身子也是虛幻的,他渴望進入那個物慾橫流的「湯屋」,可即使人聲喧鬧,也無人在意這個「沒有面子」的人——除了千尋。

千尋對「無臉男」的關心,讓「無臉男」忽然有了存在感,他的生活射入一束光,他要沿著千尋投來的這束光,找到屬於自己的主題。

「無臉男」很快就發現了這個世界最通行的法則——金子,他用金子為誘餌,獲得主流世界表面上的尊重,攫取身邊一切有價值的東西,以為找到了擺脫空虛的辦法。

很多人喜歡用「無臉男」的形象作頭像,恰恰說明這個人身上有許多人性格中的共性。

網上的「鍵盤俠」,在生活中往往是沉默的人,正是因為生活不能給他們足夠的意義,所以他們才喜歡在一個虛擬的世界裡,以語言暴力來尋找存在感。

當然,大部分年輕人只是在這個形象中,找到了一些觸動內心的影子,聊以自嘲。

新人剛剛進入職場,內心常常像「無臉男」一樣徘徊在公司各種無形的小群體之外,一旦有人對他們表示了關心,他們又很容易把萌發的「自我意識」依附在他人身上。

很快,他們就失望了,每一個人的生活目標是不同的,就像千尋對「無臉男」說的,「我想要的東西,你是給不了我的」,於是,他們再度喪失自我。

一個人被社會主流接納,是一個反覆重塑自我的過程,是一個把自己身上所有突出的東西磨平的過程,這段成長,有時弄疼自己,有時傷害他人。

3/4、巨嬰

巨嬰「坊寶寶」是一個與「無臉男」看上去完全相反的形象,剛剛出場時,無臉男極度自卑,巨嬰極度自負。

不知道武志紅寫「巨嬰」是否受了《千與千尋》的影響,這兩個「巨嬰」確實有一些相似之處,比如「全能自戀」。

電影里,坊寶寶覺得外面的人身上都有病菌,只有自己才幹凈,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喜歡自己。千尋急著去救人,可在坊寶寶看來,陪自己玩,才是最重要的事。

如果你把「坊寶寶」看成真正的寶寶,這些行為很正常,但宮崎駿故意把這個形象設計為「巨嬰」,顯然不是在講一個被寵壞的孩子,而是在暗示成人世界中的某些病態行為。

比如因「全能自戀」而產生的對周圍人的「控制欲」:我是完美的,所以只要有我在,這個世界就要按我的想法來,否則,我就會大喊大叫大怒大鬧。

坊寶寶想留下千尋跟自己做伴,可他的辦法卻是用「威脅」控制對方:「你一走,我就哭,湯婆婆就會來抓住你,殺掉你。」

為什麼有些人特別喜歡去控制他人?原因有很多,對於「巨嬰」而言,就是缺乏安全感,無法通過正常的交換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

在巨嬰的世界裡,最核心的關係就是「控制」與「被控制」,坊寶寶知道自己一哭,湯婆婆就會出現,這跟小孩與大人的關係一樣,表面上是大人控制小孩,實際上小孩也同時在控制大人。

進入職場後遇到的各種失控,會導致某些人開啟「巨嬰模式」去控制局面:工作做得不好?那是同事自私不給資源不肯配合;KPI沒有完成?這設計的是什麼狗屁KPI,不把獎金給足了,我把你們的也攪黃了。

控制,可以用「冷暴力」,也可以用「表面順從」的方式:我做得不好?那是因為老闆太無能,可我不傻,我也不敢直接說,我就背後說他的壞話,散布他的謠言。

電影里錢婆婆對付「巨嬰」的方法是將他變成一個需要自食其力才能活下來的老鼠,這個方法很有道理,因為「巨嬰」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心理上沒有「斷奶」,必須依附他人生存。

4/4、千與千尋

「千與千尋」是兩個名字,千尋是本名,千是湯屋世界的主宰者湯婆婆賦予的名字,理由是「太難記」,實際上,這是電影最核心的主題設定:

在這裡想要生存下去,就要工作,而工作不能用本名。可本名一旦忘記,就記不得回家的路了。白龍正是因為忘記了自己的名字,才被湯婆婆困住。

電影的隱喻系統真的非常強大,這個設定完全對應了「工作的矛盾」:一方面要與社會相互接納,持續成長,一方面又要保持自我本性。

宮崎駿把 「公司」設定為一個高級溫泉休閑消費場所,這樣,千尋既要辛勤工作,努力生存,贏得老闆和同事的認可;又要在充滿物慾的消費主義中不忘記自己來救父母的目的,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保持內心的純真;還要防止有人以「996是奮鬥」的名義剝奪你的獨立人格,以勞動的名義奴役你的精神。

這中間的平衡是很難的,千尋的父母被繁榮的表像所迷惑,透支未來的人生;無臉男在渴望被接納中,迷失本性,在「喪失自我」和「自我膨脹」這兩個極端之間飄移;巨嬰則是拒絕接納社會,拒絕成長,在「控制」與「被控制」中,扭曲了人性。

千尋不是什麼「瑪麗蘇」,而是宮崎駿對抗這個矛盾世界的美好願望。

重看《千與千尋》,好像重過一遍二十歲的人生,職場成長中的那些困惑,都能在其中找到答案。

首發於「人神共奮(ID:tongyipaocha)」微信公眾號,每周二篇原創,顛覆你對職場的看法。

(「電影中的職場人生」之12)

職場電影系列文章

《切爾諾貝利》:發現一個未知錯誤時,三種心態會讓你死於「黑天鵝」事件

《9號秘事》:如果註定無法成功,你還會熱愛你的工作嗎

《西虹市首富》:怎麼失敗,才是最值錢的問題

?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