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皆仁法師

  有人問起佛經中所說的嫉妒指的是什麼?

  當時,如果是網友聽聞這樣的問題,估計第一反應就是:“說出你的故事!”

  好了,不開玩笑了。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佛經中對嫉妒的定義。

  在《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中曾經說起這麼一件事情:

  有一次,帝釋天問佛道:“尊敬的世尊,我心中有一個疑惑,想求您開示。這個疑惑就是,嫉妒到底指的是什麼?”

  (好吧,大家還記得那個本生經中說的割肉喂鷹的故事吧?有一個版本說,這個故事就是因當時的帝釋天對示現爲菩薩的世尊,心生嫉妒,想要試探菩薩的佈施之心而發生的。)

  接着,帝釋天又說道:“世尊,如果有衆生見到別人比自己強,心中這樣想道:‘要怎樣才能和他一樣獲得他所有的東西呢?’世尊,這樣的心,算不算是嫉妒呢?”

  佛陀聽了帝釋天的問題之後,回答道:“不,帝釋天,這是貪心,而並不是嫉妒。所謂的嫉妒,是指那些自求名利,卻不想別人也擁有名利,對於擁有名利之人心生嗔恚的心念,纔是嫉妒。”

  看到這裏大家明白了吧。

  如果見到別人擁有種種名利,像王健林一樣,不一會就掙了一個億,自己想和他一樣一樣的話,那是貪心。

  而見到別人擁有鮮花掌聲和其他人的讚美,對別人心生嗔恨,把自己搞得和河豚魚一樣整天氣鼓鼓的心態,那纔是嫉妒。

  那嫉妒有什麼果報呢?

  前方高能請小心謹慎。

  在《分別善惡報應經》中說,嫉妒他榮,也就是說見到別人獲得名利而心生嗔恨的話,那就會得到種族卑賤的果報。

  而在《佛爲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中說,嫉妒會招感墮入餓鬼道的果報。

  而對他人心懷嫉妒者,基本也就告別菩提正道了。

  爲什麼這麼說呢?

  佛在《大乘方廣總持經》中曾經這麼說道:“我不爲心口相違誑惑之人而說菩提、不爲嫉妒之人而說菩提、不爲傲慢不敬之人而說菩提、不爲無信之人而說菩提、不爲不調伏人而說菩提、不爲邪淫之人而說菩提、不爲自是非他之人而說菩提。”

  這就把心懷嫉妒者列入了聞法的黑名單之中了。

  所以,作爲佛陀座下的好孩子們,還是遠離嫉妒之心吧。

  微信公衆號:念念隨筆

  id:nnsuibi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