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整理管理課視頻資料,再次聽到了「一員工升職,另一員工不服,老闆讓兩個人分別買菜」的故事。原來聽沒感覺,後來聽過樊登的《可複製領導力》課程後,突然覺得並不是員工不努力,而是老闆不靠譜....

老闆只是布置了一個買菜的任務,目標沒說,期望沒提,也沒有對布置的任務做理解澄清,就這樣放兩個人出去買菜,然後還要拿結果做生硬的比對。

那個所謂的優秀員工,花了更多的時候收集信息,然後買回豆角來,在實際工作中難道不是應該在開始任務前,對各項關鍵信息作出澄清,然後開始高效的行動么?如果老闆就是單純的想吃豆角,你搞出這麼多事情,下一個幹掉的就是你....

所以這個案例我覺得以後不能提了,感覺很容易被人懟啊...

這麼理解沒錯吧?


王婆賣瓜的時候,只會說瓜有多好。

你去買瓜的時候,也只會說瓜有多不好。

雙方目的是為了達成交易的時候自己獲利最多。

而事實上,會在雙方相互妥協中,達成交易。

如果你說瓜不完美,王婆的說法是有問題的;或者是瓜已經是有史以來最好的了,買瓜的人的說法沒有道理。

這兩者都是脫離實際場景,脫離目標,沒有抓住重點。

所以,買菜的故事有其本身的價值,樊登的說法也有其價值。我們應該從兩個觀點中找到有價值的部分。

你問:到底是員工執行不足,還是管理者領導力不足?

都可能。


和做管理者的同行或朋友交流,我基本形成了一個習慣,但凡是吐槽大部分員工的行為存在問題的,一定是管理者或者公司管理機制上出現問題。

用這一思路和做管理的人討論問題,節約了不少時間,不用跟他們糾結員工的哪些行為出現問題,直接從管理者或者公司身上找問題就行了。

大部分管理者吐槽的問題,都應當從管理的角度來解決,而不是要求員工。因為但凡是個別員工的問題,管理者最終只會吐槽團隊里有個奇葩,一般解決起來也沒什麼糾結的。

如果你要吐槽員工執行力和服從性越來越差,管理一嚴格就辭職,那肯定是管理者,或是公司的管理機制出了問題。說直白點,我見過很多管理嚴格的公司,員工離職率不高,反倒歸屬感還挺高的。

所以,先從管理上找問題,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來分析這個情況。

一、管理可以嚴格但要有度,員工更在意的是薪酬回報

「嚴格」本就是很主觀的判斷,員工覺得已經很嚴格了,管理者往往覺得只是正常的管理力度。同理,當管理者覺得有點嚴格的時候,可能員工已經覺得受不了。

對於嚴格與否,我們最好是從團隊的管理氛圍來判斷,如:

  1. 大多數員工對管理都有怨言
  2. 大多數員工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3. 大多數員工工作狀態消極

大多數員工反饋出來的,就是管理上應該注意的度,畢竟管理對應的是團隊,嚴不嚴格的標準應當是團隊能夠承受的度。而團隊能承受的度,無非就是跟薪酬收入有關。

比如到阿里、騰訊、位元組跳動等公司,薪酬福利到位,就是天天加班,仍是很多人想要加入進來,而主動辭職的人也是少而又少。

正如馬雲所說,員工離職的原因,兩點最真實:錢沒給到位,心委屈了。

所以,面對公司的離職率高,管理者要不就是多聽取員工的意見,調整管理的度,要不就是在員工的薪酬上加多些。

二、與員工執行力相關的,是公司的激勵機制和問責機制

我們談到員工的執行力差,如果是個別員工,那就是員工的能力問題了。但如果是說公司大多數員工都這樣,那就是管理上的問題。這裡指的管理,對應的就是公司的激勵機制和問責機制。

  1. 員工執行力差,有可能是員工執行的動力不足,工作積極性低。而激勵機制的制定,就是為了激勵員工更積極投入工作中,對工作的落實更有動力,從而提高員工的執行力。所以,先看看公司的激勵機制是否存在問題,如沒有激勵機制;或激勵的力度太低,難以激發員工動力等。
  2. 員工執行力差,另一種情況就是問責機制不到位,即員工就算完成不了工作,也不會受到問責,自然就容易產生惰性。所以,就需要看看公司的問責機制是否存在問題,如空有問責制度,沒人執行;或問責力度太低,員工不在意。

因此,我們還得先檢查公司這兩大機制有沒有問題,再完善管理者可能存在的管理問題。

三、與員工服從性相關的,是領導的權威和監管

管理機制完善後,最重要還是看領導如何管理,畢竟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而我們談員工的服從性,很大程度上和管理者的管理權威有關。

  • 管理者先反思自身在公司里的權威形象,先在員工面前樹立起威信,善於利用權力管理員工,並通過績效考核、公司福利、晉陞提拔等來激勵員工,對員工好的表現多給予表揚和肯定,從而讓員工自願服從。
  • 另一方面,也要加大監管的力度,對員工的過失和不服從要敢於問責,問責要有依據,有理有據,讓員工無以反駁,並做到一視同仁。

只要管理者能做到這幾點,員工的服從性都不會太差。所以,這一步說的是管理者要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意識,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員工做改變。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管理提供最優解,並且幫助員工提升自身和工作相匹配的能力。但是工作本質還是要員工去做。這就類似上學成績不好,是老師不好好教學,海事學生不努力學習呢。


同一件事,在不同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

同一個例子,也能說明不同的道理。

老闆只是布置了一個買菜的任務,目標沒說,期望沒提,也沒有對布置的任務做理解澄清,就這樣放兩個人出去買菜,然後還要拿結果做生硬的比對。

如果這個買菜的案例對應的是工作中具體的任務,那顯然老闆這麼做,效率不高,可以歸納為領導力不夠。

案例是案例,只是幫人理解某個觀點,而現實世界中,情況要複雜的多。

在真實世界中,我們永遠都面對著有效信息量不足的問題,除了一些日常工作外,比如要開展一個新項目,老闆自己都只有個大概框架,甚至框架都沒有。

他需要下屬在工作過程中主動的去找尋的新的有效信息,而他不可能知道你在工作過程中會發生什麼事,也不知道你在工作中會產生什麼問題。

所以他就不可能事先很明確的告訴你,你會遇到什麼事,而我想要什麼樣的結果。

所以就只能靠下屬主動的搜尋信息,並甄別信息,上報信息,甚至提出建議。

作為老闆,對外界的信息應該很敏感,哪怕我現在確實只要豆角,我當然也想知道一下邊上的蔬菜價格。

能把豆角買回來,我不會責怪這個下屬,因為這就是給他的任務。

能給我更多的信息,我就更有可能提拔他,因為他做事明顯更細緻更靠譜。

這是非常公正,非常自然的判斷。

所以如果剛好完成老闆給予的任務,那就是無功無過。

額外完成老闆給予的任務,就更可能升職加薪。

非常簡單的道理。

當然,很多管理者確實領導不足。

但是,你是寄希望於他能夠提升自己的領導力呢?

還是努力的主動的想的更周到一點更靠譜?

你知道答案的。


當你做管理超過20年的時候,你會發現一條真理:

只要是公司出現的問題,都是管理者的問題。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企業領導者肩負著企業和員工的未來,提升領導力是每個卓越管理者的必修課。領導力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很多人會覺得領導力是一個很「虛」的課題,其實,領導力與組織的績效掛鉤,真正優秀的領導者能夠激勵更多的追隨者,從而帶領團隊實現超越,達成更高的目標。

管理者作為企業戰略實施的核心,直接影響企業綜合競爭力,管理出現問題,將會嚴重影響公司的發展,建議還是要不斷地學習,提高領導力、管理能力。

想學習可以私聊,也可以免費試聽課程。學院請的都是全國一流培訓專家,章義伍,諸強新,卜金濤老師等。

新班開學時間11月22-24日,首門課程《情境領導力》訓練營,歡迎報名,免費試聽!可私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