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陳是一個做生意的小老闆,憑著自己這幾年的辛苦打拚,攢下了不少錢。由於前幾年忙於賺錢,經常加班熬夜,小陳感覺到身體大不如前,經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走神,腰酸背痛。他想要去醫院好好的檢查一下自己的身體,小陳聽說核磁共振檢查成像效果很好,沒有輻射,想要去醫院做一個全身的核磁共振檢查。小陳將自己的想法告訴醫生之後,醫生拒絕了。小陳很生氣,我又不差錢,為什麼不給我開最好的檢查。醫生為什麼要拒絕小陳的要求呢?首先,這屬於過度檢查,小陳的癥狀不需要做全身的檢查。第二點,核磁共振並不適合全身檢查。今天我們就來講講,為什麼核磁不適合做全身檢查,因為在門診經常碰到這樣的「土豪」患者,一來就說要做全身的核磁檢查,很有必要跟大家普及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核磁檢查的原理

核磁共振成像的原理非常複雜,簡單的來說是這個樣子的:做核磁共振的時候,機器會提供一個非常強的磁場,我們人類大部分是由水組成的,水中的氫原子核帶正電,在強磁場下,原子核與外磁場發生相互作用,產生的信號可以被機器俘獲,並且投射到電腦上面。不同組織含水量不同,會呈現不一樣的成像特點。核磁共振檢查的原理是電磁場,而磁場對人體是無害的,我們生活的地球就是一個大磁場。因為核磁共振沒有輻射,軟組織解析度高,在臨床上被廣泛的應用。但是,核磁共振也是有弊端的,比如大家關心的這個問題,核磁功能能不能用來做全身檢查?我的回答是可以的,但是臨床上從來不這麼干,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核磁共振檢查時間長,需要逐個部位掃描

核磁共振的檢查時間明顯長於CT,做一個部位的檢查,就需要十幾二十分鐘。如果是做增強掃描,時間可能會更長,可能需要半個小時,甚至是一個小時。而且核磁檢查不像CT檢查,CT檢查的時候,可以一次性從頭掃描到腳。核磁功能檢查不能一次性從頭掃描到腳,因為掃描不同部位,需要使用不同的核磁線圈,而且需要設置參數。常用的核磁線圈有頭線圈、頸部線圈、脊柱線圈、表面線圈、體線圈等等。

人的身體有這麼多個部位,比如大腦,頸部,上肢,上腹部,下腹部,盆腔,下肢等等。如果要用核磁共振檢查全身,可能要一整天的時間,而且是待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裡面,對於幽閉恐懼症的患者,這簡直是噩夢一般。

第二,有些器官不適合核磁共振檢查

我們前面講過,核磁共振是要是利用水中的氫原子核成像。而對於含氣體的器官,裡面沒有水分,也就無法用核磁共振來做檢查,例如我們的肺部,胃腸道。由於核磁共振成像較慢,也不太適用於運動的器官,例如心臟、小腸等等。當然,也有一些專門檢查心臟,小腸的核磁,但是非常複雜,目前臨床上沒有廣泛的應用,能做這個檢查的醫院不多。

第三,核磁共振比較昂貴

核磁共振檢查是比CT貴很多的,一個部位的核磁共振檢查,就需要上千塊。如果做全身的核磁共振檢查,需要好幾萬塊錢。那還不如做一個全身的PET/CT檢查,PET/CT可以觀察全身的病變,價格也是一萬塊錢左右,而且效果肯定比核磁共振好。

第四,體內有導磁的金屬不能做核磁共振

這也是核磁共振檢查的一個弊端,因為做核磁的時候會產生非常強大的磁場,如果體內有導磁的金屬,會導致這些金屬植入物移位,有可能損傷內臟器官,甚至喪命。常見的金屬植入物有:心臟支架、宮內節育器、金屬牙齒、心臟起搏器等等。現在醫學材料也很發達,已經有一些不導磁的金屬支架,你需要向你的主治醫師確認,植入體內的金屬是否可以做核磁共振檢查。順便提醒一句,做核磁共振檢查的時候,不能帶手機、鑰匙等一切導磁的金屬進入檢查室,曾經有患者將輪椅推進檢查室,導致幾百萬的機器報廢。

綜合上述這些原因,在目前這個階段,核磁共振不適合做全身檢查。目前已經有一些廠家在研發可以做全身檢查的核磁,以及PET-MRI。但是還沒有在臨床應用,希望以後有著一天,可以實現核磁共振全身檢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