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藝成爲一種生活

  讓經典重煥新聲

  從《聲臨其境》談經典作品的

  再創作與再傳播

  文 | 路慧

  由湖南衛視推出的綜藝節目《聲臨其境》,自2018年1月6日首次開播以來廣受關注,第二季緊跟創作並於2019年1月25日起播送至今。《聲臨其境》能夠獲得成功,究其核心原因在於,節目製作人員對社會文化現狀與走向的精密考量與策劃,他們準確抓住了符合時代的創作點,在引導受衆審美的同時契合了觀衆的心理期待,完成了對經典的再創作與再傳播。整個節目大致分爲爲經典影視片段配音、挑戰繞口令臺詞、合作一出聲音舞臺劇等三個環節,其中對經典臺詞的再現演繹是節目的核心環節,最令觀衆印象深刻並津津樂道。《聲臨其境》正是借用聲音對經典劇作的再創造和再傳播,以一種老枝發新芽的方式,煥發了經典作品的新魅力。《聲臨其境》利用經典提升了其文化品格與經濟效益,同時對綜藝節目如何讓經典留下,對經典文化的再創造與再傳播提供了一個可資參考的路徑。

  幕後走向臺前,臺前驚喜不斷。早在節目成型之前,導演徐晴的靈感來自於一次老藝術家們對《三國演義》經典片段的重新配音演繹。徐晴深受打動,體會到了來自經典的魅力和撼動人心的情感力量。同時,在接下來的市場調查中,徐晴發現網絡等新媒體的發展讓那些曾在幕後默默付出的配音演員走到臺前,並憑藉他們對經典作品的二次呈現而爲受衆所熟知。這些社會文化因素都刺激着徐晴想要將經典重煥新生呈現在觀衆面前。

  作爲一檔原創聲音魅力競演秀,《聲臨其境》根據節目的核心出發點對參演嘉賓進行了篩選。節目不僅請來了像邊江、李建義等創造了多個影視劇經典人物的專業配音人員,還有張鐵林、唐國強、張國立、張豐毅等實力與經驗兼具的老戲骨,以及潘粵明、寧靜、陳建斌、朱亞文、梅婷、郭京飛等塑造過衆多經典角色的實力派演員,馬思純、張若昀、尹正等備受關注的新生代演員,甚至還請來了相聲演員郭德綱共同加盟。曾經只能身在幕後的頂級配音、臺詞功底紮實的老一代實力派和星光熠熠的新生代的組合陣容一下就抓住了老中青三代受衆。

  專業配音演員走出配音室,從幕後走向臺前,在現場不顧形象的敬業與認真讓觀衆逐漸瞭解這一行業的祕辛。而影視劇演員則展現了他們演繹經典角色之外可塑造的多種可能性,他們在節目中所選擇和重現的大多都不是自己曾經參演過的角色,甚至是與自身形象反差極大的角色,離間手法給予觀衆全新感受。當演員們對經典進行帶有個人化色彩的演繹時,以語言爲載體的經典劇作便藉由他們完成了再創作,受衆的觀看則完成了再傳播的過程,經典由此以一種新的方式得以獲得新的文化意義,並適應新的社會文化語境,從而久久流傳。

  同時,《聲臨其境》對以聲音再現爲主要呈現方式的經典影視劇片段的選擇,有兩方面考量因素:一方面,劇目的受衆基礎是否廣泛;另一方面,是否能夠展示鮮明而典型的人物形象,從而幫助演員們進行富有情感層次的發揮和再創作。廣泛的受衆和典型人物的塑造成爲《聲臨其境》在節目內容選擇時的重要依據。

  編劇妙筆生花,演員方能“有話可說”。臺詞是該節目的重要媒介,依靠演員在舞臺上的二度呈現。節目中對臺詞的再創造大致分爲三種情況:一種是經典影視原聲的再現,如李建義對《水滸傳》中李逵這一角色的配音還原;一種是對經典的復刻模仿,如對《大明王朝1566》《琅琊榜》《士兵突擊》等經典片段臺詞的復刻式重現;還有一種則是帶有自我風格的自由創作,如張鐵林和戴春榮對《還珠格格》中爾康與紫薇的經典橋段的再創造,其目的並不是原汁原味地模仿原聲,而是明顯帶有流行文化的成分,將經典進行二次元式的再現。

  演員能夠在二度創作時充分發揮與劇本本身臺詞撰寫的精彩程度密不可分。《聲臨其境》中所選擇的經典橋段基本都是衝突鮮明,情感充沛,人物內心有着真實而細膩的情緒層次,有較高藝術價值的選段。在這些經典臺詞之中,沒有對白空洞、缺乏藝術價值的弊病,人物性格僅靠幾句臺詞便能得到豐富而立體的呈現。演員們對這些經典的再次演繹爲當下的編劇如何撰寫臺詞,如何塑造人物從而成就經典提供了榜樣。

  用聲音塑造臺詞實際上與演員演繹劇本一樣,是一種製造情境的藝術。但聲音的表演因爲去除了服裝、化妝與道具的輔助更有其考驗臺詞功底的難度,演員們只能用聲音帶領觀衆迅速入戲,以或犀利或幽默或深情的語言魅力去感染和打動觀衆。對於在節目中只能用聲音來表現的侷限性,大多數演員的應對方式是選擇能以激烈而外放的情緒帶動聲音的選段,比如週一圍曾選擇了《董存瑞》中炸碉堡的片段,在“爲了新中國,前進!”的嘶吼聲中展現了他在臺詞方面的爆發力,同時也帶動了受衆的情緒。能夠讓自己和觀衆都聲淚俱下,產生情感共振成爲節目中的演員們將經典再呈現的一種主要方式。但是,如果只是依靠煽動式的情緒來美化和補足聲音的侷限,一方面會讓節目顯得單調,另一方面也無法完全展現演員們在臺詞表演方面的潛力。實際上,一些情緒靜深潛流的選段依然能夠展現出演員們的實力,如韓雪爲《泰坦尼克號》中羅斯的配音就獲得了驚豔的效果,也展示了韓雪本身在臺詞表演方面的潛力和素質。因此除了情緒較爲激烈的選段之外,演員們應該敢於突破自己,從自身的條件出發,敢於挑戰多元化和個性化的配音方式,在演繹更多類型的經典的同時,也能夠磨練演員們的臺詞表演能力。

  抓住經典作品在現代社會中的文化價值。聲音是語言的載體,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創造和傳播的核心環節。《聲臨其境》緊緊抓住了經典作品在現代社會中的文化價值,一方面是它所具有深度與厚度的魅力足以打動人心,另一方面,在網絡時代,已然娛樂化的大衆文化與流行文化將經典進行重新編碼和輸出,形成了帶有新色彩的新含義。這一文化的生產與再生產過程以文化傳播作爲內容中心,以商業化操作作爲運作機制,用經典作品帶來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總體而言,《聲臨其境》的節目思路爲經典劇作的再創造與再傳播樹立了一個可借鑑的榜樣。因爲無論是電視劇、電影還是電視節目,其創作的深層動因是進行文化傳播。經典無可質疑有其值得學習的地方,但如何讓它們能夠再次以一種新穎的方式重現在觀衆面前,完成文化的再生產?讓經典留下,不是把經典擺在歷史的供臺上讓其蒙塵,或許更重要的還在於用觀衆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它們重煥光彩。

  本文發表於《文藝報》2019年4月10日4版

  本期編輯 | 叢子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