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專業是大學當中非常傳統的一個專業。相對而言,學費是最低的,學習也是最爲枯燥的。唯一的好處可以算得上是畢業以後能夠當個老師,把自己所學的、從老師那裏繼承而來的再傳遞給下一代祖國的花朵們。

  文學專業所學到的內容非常廣泛: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外國古代文學、外國現代文學、外國當代文學;古代文學理論、當代文學理論;古代文學批評、現當代文學批評;通俗文學……

  這還不算平常所接觸到的語言學、文祕學、新聞學還有寫作的相關知識。

  文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古代文學是必不可少的作品。古代文學按照難易程度來分也是有區別的。相對而言,那些古典詩詞是最容易學習的,畢竟流傳下來的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大多也都能夠理解,但是古文就完全不一樣了。

  有的古文非常之長,屈原的《離騷》就是明證,《史記》當中動輒幾千字也是常見。有的古文還很難理解,比如漢賦《七發》等篇章等。但是對於文學專業的畢業生來說,所學習到的第一篇古文一定是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篇《鄭伯克段於鄢》。

  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爲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闢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爲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啓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於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

  這篇古文其實很長,所講的故事在今天看來也並不覺得稀奇。就是說鄭武公在申國娶了一個妻子,叫武姜,她生下了兩個兒子,一個是莊公,一個是共叔段。因爲莊公出生的時候是腳先出來的,武姜受到了驚嚇,所以很不待見這個孩子。但畢竟莊公是嫡長子,所以繼承了鄭武公的爵位。

  既然武姜偏愛共叔段,所以這問題就出來了。鄭武公在位時,她屢次向建議廢掉莊公立共叔段爲士子。但是鄭武公都沒有答應,而在他去世之後、鄭莊公即位之後。兄弟之爭就拉開了序幕。

  武姜先是開始頻繁的爲共叔段爭取權益,鄭莊公也不含糊,畢竟是自己親孃啊。想要哪兒給他拿,想要什麼就給他什麼。雖然很多大臣提出了建議說,武姜的慾望沒有滿足的時候,所以要剋制。但是鄭莊公說出來非常著名的一七個字:“多行不義,必自斃”。

  這七個字的歷史相當悠久,畢竟這篇古文產生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戰國時代,距今兩千多年了,但是這道理今天我們依然認同。鄭莊公正是信奉着七個字,沒有首先發難,而是等到共叔段掩飾不住了造反,才把他一鼓作氣給滅掉,取得了道義上和實際上的雙重勝利。

  他就是靠着這七個字,堅守這樣的信念,纔等到了最後完美的結局。今天的我們也把這七個字視爲人生堅守的信仰。因爲我們所面對的社會太過於複雜,面對世間的不平事,並沒有多少充足的精力去幹預。所以只能寄希望於這樣的信念,讓那些人自作自受自取滅亡。

  有道是世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有人說這是自我安慰,但對於今天大多數的我們來說,時間成本和心理成本都是必須要考慮進去的。該出手的時候自然要出手,但若時機不到,不妨學一學鄭莊公的沉着冷靜。雖然忍字頭上一把刀,但是堅守“多行不義必自斃”的信念,我們多數人的人生之路會寬闊很多。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