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志》大事記記載:1936年10月24日至26日,中華民國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偕夫人宋美齡遊覽華山。張學良、楊虎城、邵力子、錢宗澤、馮欽哉、彭昭賢等人作陪。在蒼龍嶺、南峯、北峯等處留影,蔣介石題“金天宮”。張學良作《詠華山》七絕一首。

  1936年10月24日,也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前50天,爲了解決張學良的東北軍和楊虎城的十七路軍“剿共不力”的問題,蔣介石在調嫡系部隊至豫陝邊境的同時,親臨西安督戰。爲掩人耳目,蔣以慶賀五十歲生日爲名,在重陽節攜夫人宋美齡,率張學良、楊虎城、邵力子等軍政大員來到華山登高望遠。蔣委員長登華山,在華山腳下是極具轟動性的大事,奇聞軼事,廣爲流傳。

  坐着滑竿上山

  上華山的路險而且長,一路上要經過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蒼龍嶺等好多個險段,全長十二三公里,一般人走上去,少說也得大半天,累得骨頭像散了架子一樣,誰敢讓大名鼎鼎的委員長吃這種苦?地方官員一合計,決定僱滑竿把委員長擡上去。

  擡委員長的轎伕一定要可靠。地方官員又是調查摸底,又是審查篩選,忙了好半天,總算挑選了十幾個年青力壯、社會關係清白、人又老實本分的村民。人挑好了,滑竿的質量又成了關注的重點,官員們細心查看每副滑竿的每一個部件,而後又讓幾個體重超大的官員躺上去反覆試驗,直到感覺十分滿意了這才放下心來。

  到了北峯雲臺宮前,早有住持道士和地方官員迎候在那裏。蔣介石一下滑竿,便招呼各位大員給轎伕發“賞錢”,張學良、楊虎城等分別掏出銀元賞了各自的轎伕,唯獨蔣委員長只顧提醒別人,恰恰疏忽了自己。那兩位村民有心想要,既怕掃了委員長的興,又怕得罪地方官員,又寄希望於委員長一會兒能想起來。正糾結着,上頭忽然傳下話來:“峯上路不好走,滑竿就不上去了,一律到青柯坪等候。”後來兩人始終沒有等來委員長的賞錢。若干年後,這兩個轎伕中的一個臨嚥氣前還惦記着那件事:“我一輩子只有一件遺憾事,就是那年擡委員長上華山沒給賞錢。”對於平頭百姓而言,能得到“皇上”的賞錢,那是一種莫大的榮耀和福分,與莫大的榮耀和福分失之交臂,自然是終生的遺憾。

  北峯教訓張學良

  蔣介石一行在雲臺宮休息後,便到北峯石牌坊附近遊覽。當走到一處距懸崖兩三步遠的地方時,蔣介石讓站在身旁的張學良往前走一步,張學良走了一步,蔣介石又讓張學良往前走一步,張學良又走了一步,當蔣介石第三次讓張學良往前走時,張學良站着沒動。蔣介石問張學良爲什麼不往前走了,張學良說前邊已是懸崖。蔣介石看着張學良意味深長地說:“我曉得是懸崖。你現在已經到了懸崖的邊緣,再往前走一步,就會掉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張學良張張嘴想說什麼,想了想,最後把話嚥了回去。

  當時,日本帝國主義在侵佔我東北之後,又虎視眈眈地兵逼關內。面對亡國滅種的危機,國內反對內戰、主張槍口一致對外抗日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而蔣介石依然堅持不抵抗政策,繼續推進內戰。被蔣介石調至陝北剿共前線的張學良的東北軍和楊虎城的十七路軍,受我黨抗日政策的感召和民族大義的驅使,堅決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遭到蔣介石的嚴厲訓斥和斷然拒絕。蔣介石這次到西安後,張學良和楊虎城又多次苦苦相諫,蔣介石對此深爲不滿,加上又聽說張楊私下多次與中共接觸,於是更加嫉恨在心,故有教訓張學良一幕。

  在北峯照相時,蔣介石特意拉過楊虎城部馮欽哉和張學良的一名部屬合影留念,這二人自然是受寵若驚,畢恭畢敬。見此情景,張、楊二將軍四目對視,默不作聲。這一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其實內中深藏玄機。後來西安事變爆發,當蔣介石嫡系大軍壓境時,守潼關要塞的馮欽哉打開城門公然投靠蔣介石,讓後人不得不承認委員長分化瓦解藝術的高超。

  丹爐喝茶留茶資

  蔣介石一行在南峯煉丹爐遊覽時發生過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聽說委員長要來,煉丹爐住持李老道早早就備下了香茗和精美點心恭候。委員長一到,李老道連忙上前熱情陪侍。不知道委員長那天是心情不好還是故意在和老道開玩笑,在參觀院中老子的坐騎青牛塑像時,蔣說:“我看這個鐵牛是假的吧?”李老道聽了心中不悅,但沒有作聲。走到鐵鑄煉丹爐前,蔣又說:“你這個爐子也是假的吧?”老道心中已非常不快,但還是忍了,然後黑着臉招呼蔣介石一行品茶抽菸用點心。

  大概是走了半天感到飢渴了,蔣委員長他們那天在丹爐喝得很香、吃得很甜。就在蔣介石他們小憩完畢要離開時,被李老道伸手攔住了:“委員長請留步!”

  大家有所不知,這個李老道是個愛較真的一根筋,人稱“瘋子”。李老道的倔脾氣一上來,九頭牛都拉不住,加上他對道教非常虔誠崇拜,老子李耳又是他的本家,容不下任何褻瀆老子和道教的言行。剛纔委員長兩次質疑丹爐神器的真僞,讓李老道非常生氣,本來想忍一忍算了,沒想到最終沒有忍住,眼看委員長要走,終於爆發了。

  見老道突然攔住了去路,蔣介石不禁一愣,只聽李老道繼續說道:“委員長光臨寒廟,不勝榮幸。剛纔委員長說我廟中牛、爐俱假,可我們的點心和煙茶該不會是假的吧?既然煙茶不假,委員長用後就該留下茶資。”蔣介石這才明白老道是因爲生氣在借題發泄,心中雖然不快,但當着這麼多人的面又不好發作,遂使了個眼色,身後的侍從馬上掏出幾十個大洋遞給老道,老道這才收手放行。

  人雖然離開了,但事情並沒有結束。在下一個點休息時,侍衛中有人對老道剛纔冒犯委員長之舉耿耿於懷,幾次要返回去斃了這個不知死活的老道,出了這口惡氣,多虧在場的道教司官員極力勸慰阻攔,才使老道逃過了一次殺身之禍。

  東峯吟詩

  蔣介石在華山一共遊了三天。1936年10月26日,也就是最後一天,蔣介石一行登上華山東峯。佇立峯頂,北眺黃河自朔漠如絲而來的綺麗,回想在北峯仰望華山東西南三峯“勢飛雲天外”的雄偉、在南峯感受“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的壯美,蔣介石不由得吟誦起李白《雲臺歌送丹丘子》來:“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

  吟罷,蔣介石意猶未盡,扭頭對站在身旁的張學良說:“漢卿,你文思敏捷,何不賦它一首。”張學良似乎正在想什麼,聽了這話微微一怔,隨即趕緊說道:“您過獎了!既然委員長有指示,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獻醜了。”略一思索,張學良即興賦詩一首:“偶來此地竟忘歸,風景依稀夢欲飛;回首故鄉心已碎,河山無恙主人非。”

  未及吟畢,張學良已是淚流滿面。身爲東北最高軍事長官,自己未放一槍一炮便放棄了東北三省,使東北人民慘遭日寇鐵蹄的蹂躪,飽受家破人亡、流離失所之苦。此時此刻,佇立華山之巔,遙望東北,想起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父老鄉親,張學良的心好像在油鍋中煎熬,情之所至,便有了這首感人肺腑的詩詞。

  正在興頭上的蔣介石,被張學良猛地澆了這一盆涼水,覺得十分掃興,臉馬上就陰了下來,多虧宋美齡出來打圓場,蔣二話沒說,轉身下了東峯。

  一怒撤縣長

  蔣介石一行從山上下來後,在華山腳下的雲臺觀參觀“一柏一石一眼井”景觀。正參觀間,蔣介石突然指着那棵千年古柏問身邊的華陰縣縣長寧遜生:“這棵樹是哪個朝代誰種的?”倉促之間,加上過於緊張,寧遜生竟然支支吾吾地回答不上來,蔣介石大爲光火,立即指示身邊的陝西省民政廳廳長撤了寧遜生的縣長職務,然後怒氣衝衝地鑽進小車返回西安。

  從歷史的角度看,蔣介石撤換寧遜生,實際上是給張學良和楊虎城上演了一出殺雞儆猴的政治戲。寧遜生丟官後,窮困潦倒,甚至一度討飯爲生,直到1947年纔在縣衙找到個抄抄寫寫的差事。寧遜生的遭遇,正應了一句“神仙打架,小鬼遭殃”的諺語。

  一個半月以後,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

  【編輯:華旅集團營銷中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