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最火的家庭劇我說是《都挺好》大家應該沒有異議吧?想當初我還寫了一篇文章

  安排了一波《都挺好》最後的結局

  ,萬萬沒想到,仍然是可怕的大團圓結局……

  Anyway,《都挺好》已經結束了,但它的“餘韻”猶存,因爲看過這部劇的好多人,都表示:家裏生那麼多孩子真的是hold不住啊!!

  但我們把視線轉移來看看,一樣的是家庭沒啥錢,不一樣的是家裏有8個孩子——這樣的家庭該是一番怎樣的鬧劇場景?

  今天要聊的是一部美劇,叫做《十全八美》,在美國最動盪的七十年代,這個愛爾蘭裔天主教家庭雄性激素超級旺盛,8個兒子,一對夫婦,丈夫Mike負責賺錢,妻子Peggy負責持家——這樣的配置足以讓無數女性“絕望”,畢竟一年365天只有一兩天能休息……

  但就是這樣一個鬧騰的家庭,去年暖翻了一大片觀衆。

  “我希望我的孩子摘星逐日”

  8個兒子中的老大Lawrence承擔了所有天主教大家庭的責任——把一個兒子送去神學院,未來當個神父。

  然而,生活總是充滿變化,大兒子Lawrence即將放假回家,老媽Peggy讓家裏7個小子騰挪轉換(牀鋪、位置),爲了給全村(家)的希望留一個舒適的家庭生活,老爸Mike在飯桌上躍躍欲試地要跟Lawrence探討尼克松、畢達哥拉斯……但Lawrence卻帶來一個自己想退出神學院的消息,也帶來一場家庭動盪。

  在教會的賓果館活動裏,Lawrence幫神父念賓果號碼,“I-20,I 20,但是我真的成年了嗎?我甚至不能代表我自己,甚至不能決定我想做什麼,老爸對不起,我不想做一個神父,我從神學院退學了。

  “兒大不由爹”,從生氣到無可奈何,面臨此事,這是每一個老爸的現實體驗,Mike能做的,只有與大兒子談談。“我曾經很興奮,因爲這個職業相當體面,這肯定能使科勒裏一家邁上一個新的臺階。我的父親一生都在煤礦裏工作……

  眼瞅着Mike將繼續談家庭責任的問題,但話還沒說完,遠處發射了一枚LGM型民兵三式導彈,Lawrence問老爸,“這是你造的嗎?

  Mike說,“孩子,我是個機械師。工程師、科學家們,他們搞清楚需要什麼,我在機牀上搞物件。我的老闆們,是那些帶我們到月球的聰明大腦,我只是一個幫忙拿外套的傢伙,因爲我沒上過大學。

  “如果你決定了,放棄神學院,我能推薦某種形式的大學學位嗎?我的父親他勉強維持生活,我希望我的孩子們摘星逐夢。

  毫不猶豫地說,老爸Mike與Lawrence對談的這段話,是讓我選擇推薦這部劇的最大原因——古語說,“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我要的並不是你爲家庭長臉,而是希望你能比父輩擁有更多選擇權。

  “我們該走了”

  這部劇的主視角是老五Timmy,一個敢在教會活動上跟上帝搶鏡頭的存在,一個一心想做大明星的孩子。

  在第一集,他就被一個招募小明星的廣告吸引,從此心中種下一個成名夢。但實現夢想的坎坷重重,老四Joey還偷偷拿走了他的小金庫,家裏也沒有一筆專款,撥給那些想變得特別的孩子專用

  但辦法總比困難多,老四Joey很講義氣地給了一個超棒的主意——以慈善的名義募捐,得到的錢用來實現這個階段的小理想。

  一切進展地很順利,Timmy在老媽的眼皮子底下成功離開家乘上夢想的公交車,但沒逃過老三Frank給老媽打小報告的習慣。老媽帶着Frank一路“追殺”到活動現場,卻發現Timmy在舞臺上自在地唱着歌。

  老媽安靜地聽了一會兒,欣慰地對老三Frank說“我們該走了”。Frank說,“Timmy違規了呢,浪費了40美元!”老媽搖搖頭說,“他太棒了。”

  家庭條件不允許每個孩子都去嘗試更多的可能性,可當他們自己選擇踏出這一步,“一家之主”老媽沒有覺得威嚴被冒犯反而感到欣慰,其實就能說明一切。

  “他們就是我們”

  《十全八美》這部劇看似荒誕無稽,笑料百出,但細細品味後會發現,這個家庭有我們自己生活的影子:摳門但願意爲家人付出的老爸、與孩子鬥智鬥勇的老媽、愛打小報告的兄弟姐妹、杞人憂天聽一個廣告就擔心自己是不是患病了的孩子、成天做夢成爲明日之星的孩子、高呼夢想但面對現實捉襟見肘的孩子……

  Timmy跟老媽還有一場博弈,他偷偷拿了老媽的一首詩參加詩歌比賽還獲得大獎,在老媽一系列旁敲側擊下,Timmy仍然沒去跟老媽承認錯誤,高壓之下甚至還發現了這首詩另有原作者,母子倆開啓了一場鬥智鬥勇的“戰爭”。

  戰爭的最後,Timmy意識到老媽和他的共同點——都是自我毀滅和固執之人。通俗點說,就是“死鴨子嘴硬”……意識到這一點後,Timmy和老媽之間的距離突然就拉近了許多,母子倆的一場鬧劇,付出了6分錢的郵票,也拉近了兩人的距離。

  沒有百分百完美的家庭,只有足夠愛彼此的家人,世間多風浪,但只要有這樣一個家,一羣互相尊重互相認同的家人,everything will be OK~

  正如Timmy的旁白說的那樣,“人們記得70年代是個緊張和分裂的時期,戰爭和水門事件,以及幾代人之間的衝突,但當我回想起我可笑的家庭,它給予瞭如今的我希望。

  -END-

  策劃:有養

  撰文:王機智

  編輯:王機智

  視覺:秋秋

  圖片來源:《十全八美》 人人視頻 豆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