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市場上充斥著各色各樣的企業,投資者又不可能一一去辨認,於是公正、客觀的評判的機構就應運而生。這就是國際上公認的最具權威性的三大專業信用評級機構——美國標準·普爾公司、穆迪投資服務公司和惠譽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產生的產生背景。

《世界是平的》的作者湯馬斯·弗里德曼曾如此調侃:「我們生活在兩個超級大國的世界裡,一個是美國,一個是評級機構。美國可以用炸彈摧毀一個國家,評級機構可以用債券降級毀滅一個國家;有時候,兩者的力量說不上誰更大。」可評級機構的威力。

說起來,也許有很多人不知道世界三大評級機構是什麼。事實上,這世界三大評級機構是世界經濟公司、國家等的掌控者。為何評級機構如此權威?美姐給你娓娓道來。

1、評級機構為什麼這麼牛?

首先,信用評級機構是依法設立的從事信用評級業務的社會中介機構,即金融市場上一個重要的服務性中介機構,它是由專門的經濟、法律、財務專家組成的對證券發行人和證券信用進行等級評定的組織

另外,多年來,美國在對金融機構進行監管的時候,對金融機構的風險進行定義,大體上就是將資本金的要求(capital requirement)與投資產品的風險掛鉤,還有一些比較謹慎的機構像保險公司、養老金是明文規定不能投風險大的債券產品,而評級公司的評級就是作為核定風險的唯一標準,無可替代,這樣把信用評級引入監管也人為導致了評級作用的放大並左右著債券和資本市場。

與此同時,評級機構一直得到國際權威性認可,美國證券與交易委員會(SEC)於1975年認可「三大」評級機構——穆迪、標準普爾、惠譽為「國家認定的統計評級組織」(NRSRO),並明確地將NRSRO評級結果納入到美國證券交易法規體系。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來自投資者和市場對他們的信任,信任才是這些評級公司最牛的「資本」。

2、標普、惠譽、穆迪,又是何方神聖?

穆迪、標普和惠譽是世所公認的國際三大評級機構,市場上其他評級機構的規模和品牌影響力十分有限,而且這三大機構的評級,尤其對相對安全的債券的評級有高度的正相關性。而因為其權威性,三大機構在資本市場和經濟界掌控了一定的話語權。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群龍無首到「三分天下」。驀然回首,這三大公司均有近或超過100年的歷史(標準普爾1860年創立、惠譽國際1913年創辦、穆迪公司於1909年首創對鐵路債券進行信用評級)。

他們主要業務所佔市場份額都在95%以上,並通過在世界各地開設分支機構,對其他評級機構或控股、或收購。「百年基業」也使他們擁有了豐富的公司和各類債券產品的歷史數據,包括債權人能從破產公司收回多少投資(回收率recovery rate),對投資者非常有價值。

商業模式如下:

執業程序如下:

1、標準普爾公司(Standard & Poors)

世界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標準普爾由普爾先生於1860年創立。由普爾出版公司和標準統計公司於1941年合併而成。1975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認可標準普爾為「全國認定的評級組織」或稱「NRSRO」。

標普評級

標普的長期評級主要分為投資級和投機級兩大類,投資級的評級具有信譽高和投資價值高的特點,投機級的評級則信用程度較低,違約風險逐級加大。投資級包括AAA、AA、A和BBB,投機級則分為BB、B、CCC、CC、C和D。信用級別由高到低排列,AAA級具有最高信用等級;D級最低,視為對條款的違約。

標普的短期評級共設六個級別,依次為A-1、A-2、A-3、B、C和D。其中A-1表示發債方償債能力較強,此評級可另加「+」號表示償債能力極強。

2、穆迪投資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世界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由約翰·穆迪於1909年創立,對鐵路債券進行信用評級。1913年,穆迪開始對公用事業和工業債券進行信用評級。穆迪公司的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其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代碼MCO),穆迪公司是國際權威投資信用評估機構,同時也是著名的金融信息出版公司。

穆迪評級

穆迪長期評級共分九個級別:Aaa、Aa、A、Baa、Ba、B、Caa、Ca和C。其中Aaa級債務的信用質量最高,信用風險最低;C級債務為最低債券等級,收回本金及利息的機會微乎其微。

穆迪的短期評級依據發債方的短期債務償付能力從高到低分為P-1、P-2、P-3和NP四個等級。

3、惠譽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Fitch Ratings)

惠譽國際(Fitch)是世界三大評級機構之一,是唯一的歐資國際評級機構,總部設在紐約和倫敦。在全球設有40多個分支機構,擁有1100多名分析師。

惠譽評級

惠譽的長期評級用以衡量一個主體償付外幣或本幣債務的能力。

惠譽的長期信用評級分為投資級和投機級,其中投資級包括AAA、AA、A和BBB,投機級則包括BB、B、CCC、CC、C、RD和D。以上信用級別由高到低排列,AAA等級最高,表示最低的信貸風險;D為最低級別,表明一個實體或國家主權已對所有金融債務違約。

惠譽的短期信用評級大多針對到期日在13個月以內的債務。短期評級更強調的是發債方定期償付債務所需的流動性。

短期信用評級從高到低分為F1、F2、F3、B、C、RD和D。

3、失信事件屢有發生

作為行業老大,「三劍客」毀譽參半。一方面,它們從客觀上推動了金融市場的發展,被稱為 「金融市場看門人」。另一方面又飽受詬病,在利益的驅動下,信用評級公司難免要提高上市公司等級作為巨額評估費用的回報,被斥為市場動蕩的幕後「推手」。

但是,失信事件也屢有發生,比如:

亞洲金融危機前,這些評級機構對一些亞洲國家證券的評級並沒有警示投資者避免這些證券的風險。

1992年,加州保險司長控訴標普及穆迪先前給予倒閉的Executive Life保險公司不實且過高的評級,導致投資人遭受損失;

1996年,加州橘郡指控標普未能對該郡所投資的基金風險進行恰當評估,以致擴大舉債終至破產;

影響最大的可能還是2001年安然等一連串大公司出現財務欺詐醜聞,評級機構同樣未能發出預警。在安然案件進行的庭審上,當年為安然公司進行評級的評級師承認,他沒有認真讀過安然的財務報告。

隨著類似高盛案的華爾街醜聞不斷曝光,評級機構在金融衍生品評級上的利益衝突問題日漸暴露在公眾面前。

再比如在2010年,美國國會參議院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標準普爾和穆迪在對基於次級抵押貸款的金融衍生品抵押債務權證(CDO)評級時,受到付費一方投資者的不當影響。這份報告援引了標普公司一名員工的郵件內容。這名員工在信中說,為避免喪失客戶,有必要開會談論調整針對抵押貸款相關證券的評級標準。另一份通信中,他抱怨,「為確保市場份額,不得不粉飾次級和次優級抵押貸款」。當時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絕大多數CDO當初出售時獲評最高的AAA評級,但現在已喪失大部分價值。儘管如此,只要這些CDO沒有進入最後清盤,評級機構至今仍在收取數以百萬美元計的年度服務費,而這些產品的多數投資者已經血本無歸。於是業界普遍抗議,評級機構為「有毒債券」貼上「優質」的標記,與華爾街一起欺詐全世界。

這些評級機構為公司債券評級受到投資者的質疑,而其另一大業務——主權國家評級,也越來越受到國家領導人的厭惡和指責,正如本文開頭所描述的,有些人甚至把它們當做金融市場動蕩的「推手」。

儘管市場也明白評級機構存在的諸多問題,但是在信息爆炸的市場中,國內外職業投資人都傾向於依賴評級機構的評級結果,甚至直接拿來,不加考慮,這也是評級市場迅速膨脹的原因之一。

話說回來,這些機構的評級結果並不是總是能推動市場,人們一般不會因為其評級調整而立刻大量拋售,因為這些評級結果只是為債券的違約可能性做出的估測,絕大部分時候僅有參考價值。

所以,做投資,還是要自己盡職調查。

風險提示: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本公司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基金投資有風險,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其未來表現,投資需謹慎。貨幣基金投資不等同於銀行存款,不保證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

免責聲明:轉載內容僅供讀者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其任職機構立場及任何產品的投資策略。本文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如您認為本文對您的知識產權造成了侵害,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