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有意思,但得從這首詩的創作背景說起。了解了創作背景,再理解詩句含義,就可知「露華濃」是為形容牡丹了。更深一層來說,形容牡丹其實只是明指,暗指是楊貴妃。

1、創作背景

據晚唐五代人的記載,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或天寶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楊貴妃在宮中沉香亭觀賞牡丹花,伶人們正準備表演歌舞以助興。唐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豈可用舊日樂詞。」因急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創作了一組共三首詩。

2、鑒賞解讀

「春風拂檻露華濃」局,出自這組詩中的第一首《清平調·其一》,全詩如下: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該詩以牡丹花比貴妃的美艷。首句以雲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寫花受春風露華潤澤,猶如妃子受君王寵幸;三句以仙女比貴妃;四句以嫦娥比貴妃。這樣反覆作比,塑造了艷麗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詩人採用雲、花、露、玉山、瑤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讚美了貴妃的豐滿姿容,卻不露痕迹。

3、白話翻譯

你的容貌服飾是如此美艷動人,以至連白雲和牡丹也要來為你妝扮,春風駘蕩,輕拂欄杆,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艷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樣。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見到你,那麼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瑤台才能欣賞你的容顏。

從以上創作背景可以看出,這是在特定的環境、特定對象下寫的詩,「賞名花,對妃子」,而且詩的首句也已點出「雲想衣裳花想容」,所以「露華濃」是為形容牡丹是無疑了。當然,形容牡丹其實只是明指,暗指是楊貴妃。

歡迎網友留言討論!


《妖貓傳》中張雨綺坐在鞦韆上輕輕吟誦著「雲想衣裳花想容」,那畫面真的很美,楊貴妃對喝醉酒的李白說「雲想衣裳花想容,我很喜歡,」接著轉身離開,又輕吐一句「把靴子穿上。」那關切的背影看得李白都發獃了,這樣的詩句只有雍容華貴,傾城傾國之貌的女子來讀,才能讀出美好的意境,若換高力士來讀,那就如同花落塵泥,糟踏了。《清平調》一共三首,起句「雲想衣裳花想容」就語出不凡,讓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難怪白居易都嫉妒李白,要寫《長恨歌》一較高下。

1 《清平調詞》一 (唐)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台月下逢。

什麼意思呢?

雲是她的衣裳,花是她的容顏,春風吹進亭檻,露水滋潤,花兒開得更艷。這樣的女子不是在群玉山頭見,也應在瑤台仙境才會有。

2 「露華濃」中的「華」(通花)指的是牡丹花,為什麼呢?

唐《太真外傳》中有這樣一段話:

「開元中,禁中重木芍藥,即牡丹,得數本紅、紫、淺紅、通白者,上因移植於興慶池東、沉香亭前。會花方繁開,上乘照夜遊,妃以步輦從。詔選梨園弟子中尤者,得樂一十六色。李龜年以歌擅一時之名,手捧檀板,押眾樂前,欲歌之。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遂命龜年持金花箋,宣賜翰林學士李白立進《清平樂》詞三章。白承旨,宿醉未解,因援筆賦之。」

什麼意思呢?

簡單地說,開元年間,宮中種植牡丹,皇帝將牡丹花移栽在興慶池邊沉香亭前。花開正盛,皇帝夜遊,楊貴妃同行。花好月圓,美人相伴,便讓李龜年來唱曲,嫌李龜年俗,叫來李白在金花箋上寫下三首詩《清平調》。

所以,李白寫清平調時,正對著亭前牡丹花開,自然以牡丹花入詩。另外,唐朝將牡丹花推崇為「花王」「國色」「富貴花」,這種說法一直影響到現在。皇宮大臣府邸都栽牡丹花,每年還要舉辦「牡丹花賽」以顯國勢強大,盛唐氣象,將牡丹花雍榮華貴端麗大氣作為審美標準,所以李白是應承之作,以牡丹花寫貴妃,理所當然。

3 這首詩寫花為寫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語似淺而寓意深。

起句不凡,兩個想,以比喻,用雲和牡丹來形容貴妃衣服的華麗和容顏的美麗。天上多姿的雲彩此刻正穿在貴妃身上,牡丹花開的嬌艷正如貴妃的花容月貌。這兩句從正面讚賞楊貴妃的傾國傾城。雖是應景奉承之詞,雖然以花寫美人的詩句很多很多,但這兩句不落俗套,語出驚人,既有新意又有意境,更有畫面,明媚春風中,精緻的沉香亭,月下牡丹怒放,貴妃光彩照人,相得益彰,真是「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後兩句想像奇特,從眼前實景轉到仙境,這樣美麗的女子不是群玉山頭的仙子,就是瑤池的天女,如此雍榮華貴,貌美如仙,是仙女下凡。同樣讚賞楊貴妃的美貌,世間女子少有的傾國傾城,花容月色。

一首《清平調》李白用最美的詞來形容他心中的女神形象,也許不是楊貴妃,卻讓世人感受到,楊貴妃如同玉人畫中來般的美貌。本指望能仕途得意,卻落得個賜金放還,不知李白有沒有後悔寫這樣的應承之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