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絕對是是我們學過的散文中非常優美的一篇了!

朱自清的散文語言自然樸實,《荷塘月色》把讀者引入到如詩如畫的情景里!

優美的文字把荷塘與夜色描繪的栩栩如生,如身臨其境!其語言特點,文章多處使用比喻、擬人、通感、疊字等,使得全文語言典雅,充滿詩情畫意!

疊字的運用較多.如「蓊蓊鬱郁」「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樹、「曲曲折折」的荷塘、「隱隱約約」的遠山,「亭亭」的荷花、「田田」的葉子、「縷縷」的清香、「脈脈」的流水,「密密地」挨、「靜靜地」瀉、「重重」圍住等

文中借對「荷塘月色」的細膩描繪,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複雜的思想感情,為我們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荷塘月色》是中國文學家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所寫的一篇散文,寫了荷塘月色美麗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對現實不滿的複雜感情。拋開裡面深刻的思想內涵,單看這篇散文的語言,一樣是美不勝收,滿口甘沁。這篇文章語言最大的特點就是自然。通篇口語化,生活氣息濃郁。

開篇第一段,「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裡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這段文字交代了作者為什麼要去荷塘的原因。一句「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像是和朋友聊天一般的開場,通俗到彷彿是夜晚面對面的促膝長談;「妻在屋裡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更是畫面感十足,這是普通人家都會有的溫馨畫面,親切又自然。沒有高高在上的距離感,這篇散文用人間煙火氣為開場,開始了娓娓道來的獨白。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我們生活中總會遇到這樣的困擾,要為了不得已的理由做一些不喜歡的事情,如此偉大的作家居然也有這樣的時候,倒是讓人意想不到,反而消除了彼此之間的距離感,無形中產生了情感共鳴。

「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出去遊覽總要回家,這樣開了頭,也便這樣結尾,首尾相呼應,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整體。生活化的場景再次出現,也讓紛亂的思緒回到了現實。

《荷塘月色》的語言看似毫無雕琢,像是張口即來的內心獨白,娓娓道來,實則不然,文中動詞運用的靈動又卻恰到好處,不落窠臼,別具一格,加之疊詞的使用,更添了文章的音韻美。


《荷塘月色》是中國著名文學家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所寫的一篇散文,描寫清華荷塘月色之美,抒發沉鬱的心情。此文文筆優美、想像豐富,因收入中國大陸地區及香港的中學語文教材而廣為人知。但也有人質疑此文的價值。 本文寫於1927年7月,正值「四·一二」事件之時。曾參加過「五四」運動的朱自清,面對這一黑暗現實,他悲憤、不滿而又陷入對現實無法理解的苦悶與彷徨之中。

原文: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夜裡,總該另有一 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不見了;妻在屋裡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周,長著許多樹,蓊蓊(wěng)鬱郁(2)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duó)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我愛熱鬧,也愛寧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6)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mò)(7)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8)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不齊(9)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10),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11)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12)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丰姿(13),便在煙霧裡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裡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採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忽然想起採蓮的事情來了。採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里可以約略知道。採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盪著小船,唱著艷歌(14)去的。採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採蓮的人。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15)的季節。梁元帝(16)《採蓮賦》里說得好:

於是妖童媛女,

鷁首徐回,

兼傳羽杯;

棹將移而藻掛,

船欲動而萍開。

爾其纖腰束素,

遷延顧步;

夏始春余,

葉嫩花初,

恐沾裳而淺笑,

畏傾船而斂裾。

可見當時嬉遊的光景。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享受了。

於是又記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採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了,妻已睡熟好久了。

朱自清 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華園。

朱先生的語言,歷來是「新而不失自然」,在口語的基礎上刻意出新。既有平白如話,毫無雕飾之感的文字,更有精心「擇練」的遣詞用字。點活了月光和霧氣的「瀉」「浮」二字;把量詞活用為形容詞的「一絲」「一帶」「一道」「一二點」等等,都生動地起了豐富、潤飾、強化形象的作用。疊詞的運用,更是朱先生的擅長,例如,以「田田」形容荷葉的密度,以「層層」刻畫它的深度,用「曲曲折折」表示荷塘的廣度,用「蓊蓊鬱郁」極寫樹木的繁茂,都產生了鮮明的實觀效應,同時,讀起來又節奏明朗、韻律協調,有音樂美的感覺。

文章三大部分之間的轉接,十分妥貼。第一部分(1至3段)寫夜賞的緣由,用「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就自然而然地過渡到第二部分(4至6段)的夜景描寫,烘托出一片寧靜之後,讓蟬聲和蛙聲打破寧靜,藉此轉下最後的第三部分,寫六朝採蓮的熱鬧和江南故鄉採蓮的情狀,心境又回到現實生活了

語言之美,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動詞的錘鍊美。在動詞的選擇上,作者絞盡腦汁,頗費了一番心機。「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一「瀉」一「浮」,點活了月光和霧氣,充滿了動感。「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這個「挨」字,活畫出了田田荷葉像一群光彩照人的少女嫵媚多姿的形象。「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中的「畫」字,彷彿一位淡青妙手在展紙描繪,自然貼切地寫出投在荷葉上的月影之美、之真。

2、數量詞的點綴美。數量詞被一般人所忽略,但在朱自清的筆下卻能準確地描述事物的特性,為被修飾的成分增添豐富的審美內涵,成為語言中的一個亮點。如寫微風過處「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樹縫裡也漏著一兩點燈光」,「一絲」、「一道」、「一帶」、「一兩點」,寫出了淡淡月光籠罩下的荷塘特有的風韻,起到了豐富、潤色、強化形象的作用,渲染了一種幽美的意境。

3、疊詞的音韻美。作者運用了許多疊字疊詞來深化物態情貌的形象感,如在第二段中,作者寫到,「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森森」「淡淡」,營造了一種沉寂的氛圍,也襯托出淡淡的憂愁。又如「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翁蓊鬱郁的」,「翁蓊鬱郁」不但說明樹林之多,而且加強了夜色濃重的氣氛。這種例子很多,比比即是,富有藝術表現力,給人一種音韻和諧的美感。


荷塘之美,讓作家寫得有聲有色,美如畫,嬌艷樸實,讓人彷彿身臨其境,陶醉不歸。語言美的找不出合適之詞讚譽,寫景色的有動有靜有點評,月光下荷塘美的讓人百看不厭。再沒看到寫荷塘美過此篇的,上學時可以倒背如流。從中學到不少寫景寫物寫人的知識。好文章讓讀者受益匪淺,終身難忘。裡邊美句美言讓不少人崇拜,拈來使用。達到如此境地,需要悉心觀察,感悟,推敲。美哉,荷塘月色。


朱的文字美則美矣,但始終不脫溫室里嬌花的感覺,所謂小家碧玉,清新可人,賞心悅目,故而可以完全不用擔心的作為兒童啟蒙讀物。

只不過美的內涵是極深廣的,朱就這樣自足的美了一輩子,成全了自己婉約赤子的好名聲。但其審美的情趣,卻沒有可見的發展。像郊道旁的打碗碗花常年開著,人們習以為常那淡粉的花在風裡晃晃,可愛可憐的,但也僅此而已,沒什麼大意思。


月色照河塘,池內菏花香。紅花趁綠葉,迷醉小姣娘。


沒什麼語言之美,這篇《荷塘月色》語言臃腫不堪,思想輕浮廉價,如果刨開後人妄加的虛名,只是一篇毫無意義和意境的爛俗作文。

要知道,朱自清寫這篇文章時也就二十多歲,散文是硬功夫,不經過幾年的磨練是根本寫不好的。所以朱的這篇文章爛得理所應當。

至於後人無腦吹捧,那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