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俄羅斯媒體提供的消息顯示:T50項目緩慢的原因,主要面臨資金技術雙重問題。俄研發經費相當緊張,一直不寬鬆,造成項目進展緩慢也算正常。技術方面也是問題,自上世紀90年代,俄航空工業一直處於衰退,各款型號研發存在相當緩慢的問題,讓T50達到預期的性能,那麼需求花費相當長的時間,也需要大筆資金投入。

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俄羅斯畢竟曾為僅次於美國的超級大國,航空工業基礎雄厚,尤其是氣動設計水平相當高。T50項目雖說有困難,卻談不上無法克服,從近年以來,交付蘇35,蘇34戰機看,俄技術水平依然不低,一直被人批評的航電系統,也有相當大的改觀。

俄方放棄的可能性不存在。如果連五代機都造不好,還談什麼直接研發六代機,技術發展屬於一步步來的,怎麼可能隨便跨代式發展那?輕易砍掉T50項目,經濟損失就是無法承受的。俄也沒有足夠的資金再搞一個新項目了,且現代戰機的研發周期長,讓俄軍等不起了。

如今T50原型機下線的速度正在加快的,連續推出多架原型機,從工程技術開發的角度說,現在T50已經進入定型試飛階段了。距離成功也只是一步之遙。如果在2018年開始轉入小批量生產,2019年交付,看似很慢,其實對於今天的俄方來說已經相當快的速度了。此前,蘇34的試飛期長達16年以上。

有關放棄說,也許只是俄方編造出來的假象,一方面是放出迷霧,讓對手判斷失誤,實際上,我們看不到俄方放棄這個項目的樣子,一邊說放棄,一邊不斷交付新的原型機,所謂僅採購12架之類的話,實則很正常,早期預生產型生產12架算很高的指標了,也許要2年才能造出來。

另一方面也是促使印度快投出錢吧!目前俄方只能採用一個辦法,那就是:逼印度出錢了!近期,更盛傳俄羅斯要放棄T50項目,其實就是逼印方出手。這個項目在理論上,正是俄印合資的,主要是資金要印度出,可是印度一直拒簽合同。所以現在需要製造點消息,讓印度行動起來了。


會,但不會太多,投入的目的是為空軍保住向前發展的苗子,像以前s27一樣,想方設法只要能保住這俱有戰略意義的一塊地不流失那就是成功,不會太多的目的是:從T50的整體設計來看是自衛裝備,不需要太多功能優勢突出,只要能防住F22F35B2等即可,但俄是注重進攻的,因為進攻與防守的投入比例約為1:20,俄現經濟不景氣,不可能在防守投入太多,且別忘了還有S3,4,500的配合,加上T50作用單一,且完成條件要求不高,且俄有一定技術儲備,所以T50的投入並不高,俄現缺少的是現代技術,但別忘了還有個二愣子的夥伴,且這傢伙什麼東西都能花錢買到,所以俄投入也許就在於此……


毫無疑問的啊,首先你得知道一款戰鬥機研發試飛要分幾個階段,第一架一般都是原型機,從實驗室和圖紙階段進入原型機階段,這個過程很快的,確定一些主要性能指標能否大體上達到設計指標,然後進入驗證機階段,這個階段的飛機一般都是一批比兩三架,然後會有幾個批次,每一個批次都會有很多細節上的改動和優化,然後就進入定型試飛,這個階段就會有軍方參與驗證指標是不是真的達標,最後就是武器實驗了。現在T50已經進入定型試飛階段了。這個階段是最花錢的,尤其是如果這個階段發展有什麼設計上的原始缺陷,那就麻煩了。估計毛子就是這個階段發現什麼毛病了,要不就是要進入武器測試實驗環節了,不管是什麼情況,都是要錢,有錢就能搞得下去。還有,T50已經把研發的大部分階段都完成了,棄之可惜


對於多個國家軍迷(看來不止中國)對cy-57戰鬥機隱身性能的擔憂(嘲諷),俄羅斯國家航空集團(OAK)蘇霍伊控股公司副總經理戈爾科夫表示,感謝各友好國家對俄羅斯空天力量發展的關心,他們的擔心雖然是徒勞的,但是仍然感謝。蘇-57戰機目前將會裝備印度空軍和俄羅斯空軍,而且很有可能像蘇-30MKI戰機那樣,印度出錢,俄羅斯繼續完善,等到技術成熟在大規模裝備。


中俄的東西都沒出來,好多軍迷也不是專業人士,人云亦云過度膨脹,給T50直接扣上了落後停產放棄的帽子。 如果俄羅斯真的放棄,才是傻。這麼多年的資金和時間全部打水漂,這是無法承受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