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做一個自我介紹:本人研究麻麻花多年,在太行山區實地栽培還原野生生長有一定的心得,目前針對麻麻花的運用:

一(銷售運用):就麻麻花的運用方向:土特產(以特產的形式面對市場銷售)、酒店特色飲食為主、飯店、會館調味品特色飲食為主的運用,最大銷售群體以調味品市場為主要進貨渠道。

二(食品運用方向):就目前的主流市場食用方向為:麵食(咸花捲、蔥花餅、疙瘩湯、麵湯、拌湯等以起到調味的作用)冷盤(各種冷盤的調製)炒菜(主要運用在素菜的基礎上,代表性的有土豆絲、炒笨雞蛋、炒絲瓜等)特色拌飯醬(目前針對產品的開發已延伸到瓶裝的拌醬),在之前忻州食品廠曾經研製過麻麻花速食麵,一度因為原材料供應問題而中斷。

三,麻麻花(摘麻花、山蔥花、澤蒙花、野蔥花)因為天然野生,成為比較有年代感的食材,對於綠色調味品的研發起到一個新的突破口。

四:(藥用價值),我記得之前在我的文章里寫到,麻麻花其實是一個「葯食同源的食材」

經過研究表明,降血糖、降血脂、軟化血管和防治腫瘤的效果 .由於其獨特的風味和疾病防治效果近年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產品供不應求。

其實做麻麻花這個產品事業,我的起初是因為「年代味」更是一種親情回憶的寄託。

麻麻花 (其實山蔥花和摘麻花是一種東西)杵油(小的時候,把麻麻花放在長勺子里,直接放火上燒熱),一股天然的野味奇香,湯里浸著麻麻花的奇香,這種質樸的混搭居然成為美味的絕配。

把一個長柄的鐵勺放上油,勺頭伸進灶里,很快勺里冒起了藍黑色的油煙,這時把鐵勺抽

出置於鍋的上空,揪幾朵麻麻花往油里一放,隨著刺啦啦一聲爆響,干透的花朵即可分裂為細碎

的單花並頃刻間變得焦黃。一股無以倫比的香氣噴射般地擴散在空氣中,隨之帶著高溫的鐵勺往

鍋里一杵,噼里啪啦的油水混合聲和熱湯的咕嘟聲摻雜在一起,滿鍋的泡泡,趕著焦黃的碎花和

圓圓的油花奔跑。

我們坐在地桌前爭相吹著自己碗里的熱湯麵,從小心翼翼嘶嘶哈哈地吹一口喝一口,到大口小口地狼吞虎咽,最後碗底朝天把小碗扣在臉上喝盡最後一滴,直到把小肚子撐得滾圓還舔著嘴唇回味那迷人的香味,那種幸福的感覺遠比現在吃全聚德烤鴨要濃重的多。

貧瘠的歲月里,山蔥花噴香了清苦的日子,她綻開了母親臉上的笑容,給我們的童年帶來多少歡樂多少渴望,我珍藏著那凝結在肺腑的奇特香味走出大山。如今,眼花繚亂的調味品令人味蕾麻木,富足的生活使人們變得慵懶,即使是故鄉的人也無人為一種調味品去翻山越嶺了,麻麻花已悄悄淡出了人們的飯桌。然而她那天然獨特令語言蒼白的味道,是化學合成無法達到的。

眼前的山蔥花依舊開得那樣從容,那樣蓬勃旺盛。它不為自己的歷史功績而驕橫,也不為人們的疏遠而自卑。花雖小卻聖潔而豐滿,莖雖細卻自信而坦然, 自顧自的質樸著、芬芳著。晶瑩的露水剔透著她的表裡清澈、肝膽冰雪,只有從靈魂深處綻開的生命之美才有如此動人的形象。她植根於貧瘠的山樑,默默地開在雜草叢中,唯在人們需要的時候,以粉身碎骨的勇氣獻出沁人心脾的奇香。這是多麼崇高的生命境界啊我彷彿又看到了炊煙里的母親。

有時候,細細的想想,不單單是美味,而是一種不可割捨的情懷。


五台山麻麻花

麻麻花,也叫摘麻花、天香花。這是一種野生的草,開了的花。五台山麻麻花是咱們忻州五台的特產。麻麻花一般生長在山上,天然生長。價格目前在市場上一般都是300元每斤。山西人一般炒菜的時候愛抓一把,使得菜品特別有味兒,讓人食慾大開。除了炒菜,火鍋麵食,或者是燉湯等等各種方面可用,都是一種非常好的調味品。記得我小時候,母親常常在做蛋湯時候也會放一點兒麻麻花來取味兒。使用方法

炒菜或熗鍋時時,把油燒至五六成熱,用3個手指抓一小撮麻麻花,把香味熗出來,再放菜或是湯,用它炒菜,熗鍋,有奇香。

麻麻花炒土豆絲麻麻花可以做調味品,相當於花椒和大料,但是它的美味超越前兩者,味道獨特不可比擬。將土豆切成絲,先讓麻麻花入鍋,翻炒片刻。隨後將土豆絲,也放入鍋中翻炒。五分鐘左右即可出鍋。麻麻花土豆絲,無論在山西的飯館兒還是百姓家中,都是非常美味的一道家常菜。


麻麻花,我們叫它摘摘面,它是一種調料,我家是家裡老人從地里摘的。經典吃法是用麻油嗆摘摘面做出的土豆小白菜燴豆腐,湯稍微多點!菜好吃,菜湯好喝!在來一盤塊壘,每次去粗糧館必點啊,我在家裡也經常自己做!給大家看一下我家的摘摘面吧!


我們這邊叫摘摘面,做涼拌菜時油炸一下,特別香,是飯店必備調料,超市裡有售,我家裡也買了一袋,非常喜歡用來調菜,而且這種草是野生的。我小時候去野外有很多,不知道超市裡面的是不是純野生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