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身初體驗日本醫院

來東京半年,因為一直編輯視頻,使用手腕過渡, 得了腱鞘炎需要去醫院,同事告訴我腱鞘炎應該去整形外科,我一聽還以為是我們所謂的整容醫院,納悶怎麼讓我去整容醫院看腱鞘炎,又不好意思問,後來自己偷偷在網上搜索了下,原來整形外科主要是治療運動器官相關的關節故障,形狀變化問題的。用Googel搜索了附近整形醫院,一下子跳出來很多,也完全不擔心會像百度那樣跳出來一堆騙子醫院。休息天隨意選了一家,走到附近以為我走錯了呢,早就聽說日本的醫療先進,我想像中應該是這樣的啊

誰知道走到門口就是一棟幾層高的普通樓房,

是下圖這樣的。

雖然很乾凈,但是和我印象中的醫院規模一點也掛不上鉤,至少在國內每次去醫院都是一大片區域。走進去,廳不大,但是有沙發,電視機,還有雜誌,人也不多,大家都安靜的坐著看電視或者雜誌。和國內人聲鼎沸,嘈雜的環境相比,覺得之前的失望又補回來了。

到了前台,態度非常親切,問我有沒有帶保險卡,然後開始登記,登記完了,讓我坐到大廳等,我就在那裡看到一本養生雜誌,上面有很多養生料理介紹,正當我看得津津有味的時候,不知不覺就喊到我的名字了。

因為第一次來醫院,還挺緊張,想著會不會很嚴重。結果醫生看了下,就和我說沒大事,不要擔心。只要打針把裡面的液體抽出來就好。打針的時候,旁邊都有護士幫忙準備針管,打完了還給我帖上創口貼。然後醫生說就可以了。我說有沒有葯啊,給我開點什麼消炎藥。醫生語重心長的說,沒關係的,你這樣的腱鞘炎不需要吃藥。雖然我當時對他的話持有十分懷疑的態度,覺得看病怎麼能不給我開藥呢,後來我第二次去另外醫院的時候,醫生也是說了同樣的話。然後付款離開,大概花了60 RMB.

心裡感嘆著這麼簡單就結束了,還這麼便宜。

安靜,高效,價格合理應該就是我對日本醫院的初體驗了。醫療小常識腱鞘炎是在手上肌腱和殼板交界的地方形成的炎症,屬於非細菌性的炎症。腱鞘則是指包繞肌腱的鞘狀結構,將肌腱固定在骨膜上,防止肌腱彈起或向兩側滑移,肌腱長期在此過度摩擦,即可發生肌腱和腱鞘的損傷性炎症,引致腫脹。預防措施,注意工作時保持正確姿勢,避免關節的過度勞損,定時休息。1.在洗衣、做飯、編織毛衣、打掃衛生等家務勞動時,要注意手指、手腕的正確姿勢,不要過度彎曲或後伸;提拿物品不要過重;手指、手腕用力不要過大。2.連續工作時間不宜過長,工作結束後要搓搓手指和手腕,再用熱水泡手。3.冬天洗衣服時最好用溫水,下雪後掃雪也要戴上棉手套,防止手部受寒。4.對於長期伏案辦公人員來說,應採用正確的工作姿勢,盡量讓雙手平衡,手腕能觸及實物,不要懸空。5.手腕關節做360度的旋轉;或將手掌用力握拳再放鬆,來回多做幾次或將手指反壓或手掌反壓幾下,都可以有效緩解手部的酸痛。6.感覺身體關節疲勞時可以泡熱水澡,舒解一下緊繃的肌肉,或是在酸痛的部位進行熱敷。常使用電腦易患腱鞘炎。特別是用電腦多的人多保護自己的手腕部,不要象我這樣,至今我已經去了三次醫院,雖然不是什麼大的毛病,但是這種小毛病也很麻煩。

這之後我仔細觀察了下,發現我家附近都是這樣的小醫院,可以說走幾步就能看到各種小醫院,整形外科和牙科醫應該是我看到最多的,後來我有去體驗了牙科,也是100%滿分,之前在國內洗牙超級酸痛,但是在這裡完全不痛,是機器比較好還是說技術比較好?

想著為什麼日本的醫院不會象國內那麼人滿為患,那麼嘈雜,這一定和他們的制度有關。我決定研究了一下日本的醫療制度。日本醫療制度日本的醫療是採取了國立、公立、私立的三類醫療體制。國家有綜合性的國立醫療與研究機構,各地方政府設於公立的醫院。然後數量最多的是遍布全國各地,尤其是社區的私人醫院,大多數是專科診所。在我印象中,小醫院小診所,都是一黑心野醫生騙錢的地方。但是,日本的這些診所,醫生都有相當專業的水平。許多像內科、婦產科、外科等私人醫院和診所,都是幾代人祖傳,院長大多是醫學博士。而且日本非國立醫院的醫生允許兼職,因此許多診所的專科醫生,都是著名的醫學專家、醫學教授,而不是醫科大學剛畢業的實習生。比如這樣顏值的醫生給你看病,你覺得怎麼樣?

日本整個社會是小病去自家附近的診所,

發燒等小病,是不能直接去大醫院的。需要先到診所,診所覺得你這個病需要做進一步的精密檢查,或者需要手術,那麼診所的醫生會給你開介紹信,再去大醫院治療和動手術。甚至有些大醫院沒有醫生的介紹信是不接受的。

大醫院一般都要提前預約。

分級診療小病去小診所,再經由介紹去大的綜合醫院,這就是分級診療。

日本為何就能將「分級診療」制度做得如此好?日本最大的綜合性醫療集團IMS醫療集團主幹醫院板橋中央綜合病院的負責人曾接受採訪說,他們的醫生分為「常勤」與「非常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由執業醫生)。而「非常勤」的醫生占多數,他們在多種級別的醫療機構坐診,這也提高了優質醫療資源的流動率與均衡性,可以這樣說,日本的老百姓在家門口的小診所都能找到很好的醫生,所以小病在家門口即可解決,解決不了的,由主治大夫推薦上轉,他們也更為放心。並且集團里的各家醫院所有的醫療技術與醫療信息都是共享的,這也保證了患者在任何一家醫院的無障礙高效流轉。

為了做好分級診療,他們還聯動了醫院周圍4公里範圍內的所有基層醫療機構與小診所,需要上轉的患者,他們第一時間做好準備工作,而病人手術完需要到基層康復的,又可以順利轉回去。不僅保障了病床流轉率,也給患者節省了費用。他們甚至在每個地鐵口都有轉送患者的車輛,來保障時間與高效。

由於快速準確的床位周轉率,所以,在日本的一些大型綜合醫院,病床位並不多。在他們看來,一家大型實力強悍的醫院,床位數超過500張他們都已經很吃驚,覺得不可思議。日本的醫療服務

在日本,能用到機器的地方,絕不會再浪費勞動力。在醫院挂號處,記者看到最多的是自助預約挂號分診機,前來就診的患者拿著就診卡即可清晰分診。無論是醫師還是護士,都會用客氣的敬語,耐心講解病情,讓患者享受至高的服務待遇。然後做基本的身體檢測,像體重血壓、驗血驗尿等。

等檢驗結果出來後,

才會把患者交到醫生手裡。這麼細心的服務,想發生醫患糾紛都很難。

在日本,住普通病房不需要交納住院費,

只有高級病房才會加收服務費。住院期間不準家屬陪同,在他們看來,家屬不具備專業的醫護知識。所有患者住院後,全部由醫務人員負責。只能在規定時間探望。我朋友生小孩,我還問她晚上誰陪夜啊,誰給你送飯啊,她說都不需要,都由醫院準備。我印象中,誰生病住院了,都要安排誰去陪夜,誰去送飯。

在日本的醫院一日三餐等生活問題,都全部由醫院負責。

醫院食堂的飯菜不輸外面的餐館,用餐後,會詢問患者是否滿意,

營養是否足夠,還有哪裡可以改善,還有沒有什麼想吃的等等。

病室的衛生間,到處都是護士呼叫裝置。

種種細節,每一個都準確精細地執行下來,就成了日本醫院裡乾淨、有序,沒有擁擠人群的情景。日本的醫療保險在1958年日本頒布實施新的國民健康法,強制要求所有國民加入國民保險,所以加入國民保險就變成每個公民的義務。日本還有一項兒童免費醫療制度。雖然這一項制度沒有在全國普及,但是許多財政收入比較好的地方城市都在實施。譬如像東京都,孩子從出生到讀完小學期間,看病都是免費的。這樣一來,患者所負擔的醫療費用得到減少。

一個人的一生看病費用分布為,從出生到小學免費,從小學生到70歲個人承擔30%,70歲到74歲個人承擔20%,75歲以上為10%。儘管只要支付低額的醫療費了,但是遇到重病也會出現高額的醫療費用情況。

日本為了不加重這一部分人的生活壓力,又設立了高額醫療費制度:無論什麼病,在醫院住多久,只要患者付一定額的費用即可,超過這部分的費用會由保險承擔。

具體的區分及負擔額等是根據年收入來確定的。譬如未滿70歲的患者,年收入在370~770萬(約合21~45萬人民幣)之間,實際醫療費是100萬(約合58,000人民幣),若按照負擔3成的話,則需支付30萬日元(約合17,600人民幣)。但根據最高限額制,患者實際只需要負擔的額度是(1000000-267000)X1%+80100=87430日元(約合5,100人民幣)。另外,如果入院連續超過3個月的話,還有相應的減免。這麼看來,患者需要支付的費用大大減少,全都被國民保險和高額醫療費制度承擔了。還有一點與中國不同的是,日本的醫藥實行完全分離的政策。也就是說,日本的醫院沒有藥房,醫生開給病人處方之後,病人拿著處方去專門獨立的藥店拿葯。這個機制就徹底地斷絕了所謂的醫生為了多拿錢而故意開貴葯的衝突。希望我們的醫療制度和環境也能在不久的將來追上日本。也許有哪位醫療改革相關的專家可以看到我的文章呢,如果您能看到,希望能從這些細節中多多借鑒,造福人民。

以上內容和圖片部分來源網路- THE END -

weixin.qq.com/r/WkNqckP (二維碼自動識別)

長按關注安梨娜的公眾號

東京房產

東京旅遊東京生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