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們是誰

中文名: 有所為

英文名: WEDO

特 征:有志青年

性 格:敢做敢闖

特 長:服務設計

座右銘:

有所為,不管別人如何,堅持做自己內心認為對的事情。

有所不為,不盲目,不只憑熱血回到現實的框架下科學地助力社會改變

想:用服務設計的方法去做真正有效的設計,助力改變世界。


2.我們的願景

—————————Q&A—————————

Q:有所為你好,聽說你的願望是助力社會變得更好,那請問你是否有具體的方法去實現它呢?

A:是的,設計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讓社會變得更好,而其中服務設計是當今世界公認的最有效、最科學的幫助人們提升服務體驗度的設計方法。

我們會使用服務設計的方法,助力商業,公益,甚至是和政府相關機構合作,幫助他們去解決痛點從而助力社會的改變。同時我們也會自發組織活動去解決一些社會熱點問題


3.我們做什麼

—————————Q&A—————————

Q:那你所指的服務設計,是否就是針對服務產業進行設計呢?

A:我理解的服務設計是一種先進的設計思維。我們最擅長的便是對用戶的了解,甚至勝於用戶對自己的了解。可以說,我們要比用戶更了解用戶,以致於我們能夠精準的抓住用戶痛點和他們的本質需求。

福特汽車的創始人曾說過,在沒有汽車之前,用戶需要的只是一批更快的馬。而汽車的大受歡迎其實是因為用戶有著快速移動的需求。我們能精準的找到這個本質的需求,結合全局從而提供當前情況下最合理的解決方案。

所以,只要是針對解決人的需求的設計都在我們設計範圍內,比如針對企業的服務型產品的優化與升級,用戶體驗提升,員工管理等;針對公益領域,結合商業機構提供資金,活動設計,優化項目結構以及解決其管理問題等等;針對政府領域,我們將配合政策完成相關項目。


4.我們的使命

—————————Q&A—————————

Q:世界那麼大,憑你們一己之力又能改變多少呢?

A:你說的對,如果只是憑藉一個團隊的努力對於社會來說,力量是及其微弱的。因為我們擁有8年的耕耘國際藝術教育的經驗,更深知中國目前的設計教育和設計就業都很落後,培養出更多的有真正設計能力的設計師責無旁貸。我們將告別中國大學傳統的教學模式,將根據國際最先進的教學方法結合8年教學經驗,創造出真正適合中國年青人的設計教學課程。助力中國設計師的培養。

在提升設計師群體的同時,我們將與更多需要幫助的企業,公益組織甚至政府機構進行合作,讓我們的設計師擁有一個良性的發展狀態,在得到提升的同時又真正的幫助到了社會。

Q:你們具體做了哪些事情呢?

A:我分別從商業,公益,政府三個方向來講。

【商業領域】

——————————————————————

項目名稱:

《魄力健身房提升用戶滿意率》

項目負責人:

朱柔諭(英國倫敦藝術學院,服務設計師)

——————————————————————

此項目受珠海魄力健身房委託,該健身房由於經營卓越,會員增加速度極快,原有服務模式和場地設施就受到了極大的挑戰,滿意率一度降到35%。通過WEDO有所為團隊的努力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案。

成果:設計實施費用2000元,滿意率從35%提升到77%。

【公益領域】

——————————————————————

項目名稱:

《為輕微自閉症STAY AWAY FROM DEPRESSION NOTEBOOK》

項目負責人:

袁源(英國金斯密斯學院,服務設計師)

—————————————————————

抑鬱症看似遙遠,但其實離我們很近,它真真切切的發生在我們身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抑鬱症患者達3.5億人,預計到2020年,抑鬱症可能成為僅次於心腦血管病的人類第二大疾病。WEDO有所為關注於我們年輕人所受到的壓力並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 Martin E.P. Seligman的理論提出一套解決輕度抑鬱症的產品方案,基於輕度抑鬱症人群數量在不斷增加,WEDO籌劃聯合社會更多力量再次推進此計劃幫助更多的人。

【政府領域】

——————————————————————

項目名稱:

《一刻造型Quarter Salon》

項目負責人:

孟田潔(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服務設計師)

————————————————————

歡迎志同道合的組織和青年個人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各取所長,共同發展助力社會變得更好。

——————————————————————

【 原 創 】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優質內容和服務

盡在有所為微信公眾號

——————————————————————

weixin.qq.com/r/I0SKkgH (二維碼自動識別)

微信公眾號:有所為服務設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