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幾個例子:

  1. 早前某篇文章將動畫與援交、賣淫等強行聯繫在一起,曾在知乎得到一定討論。

這文章是@學寫作的喪失 的文章《國內二次元導致的兒童色情越來越嚴重》原文已刪。相關的問題:張豐鋮:如何評價@學寫作的喪失 的文章《國內二次元導致的兒童色情越來越嚴重》?其邏輯觀點是否正確?

  1. 在新番龍王的某個問題下,某答主將其中的擦邊球元素無限放大成對戀童癖的教唆,被不斷批評後才將答案中的臆想部分部分修改

第一個例子要找一找,第二個原答案已經被修改,也沒截圖,覺得是在造謠的隨你


亞文化和主流價值觀,尤其是中式家長制管教方式發生衝突了唄

我最開始也納悶,《蘿球社》播的時候,怎麼沒人瘋狂帶節奏,出來當衛道士,後來我想想,現在的ACG輻射範圍之廣已經不是蘿球社那時候能比的了

並不是吹捧什麼的,就事論事的說,ACG文化,或者亞文化在社會概念上是很前衛的,是不斷在走向「無緣社會」的——宅男縮在家裡看動畫,老死不相往來,我不惹你,你也不要來惹我

現在圈子大了,主流文化想起來管教了,就變成了:你怎麼能看這些?你看了是要犯罪的啊?

你看,和楊教授的邏輯是不是很像?你玩遊戲?你有網癮,是要走向家破人亡的啊!

看了虛擬兒童色情,就是強姦犯預備玩了電子遊戲,就是暴力狂預備……

那為啥課本里還有《陳涉世家》啊?


雖然沒點開,大概也猜到了跟《龍王的工作》的那個問題有關。

說句實話吧,我覺得應該稍微考慮一下這些人「答非所問」的目的,難道他們這麼答題真的是給包括題主在內的關注這個問題的人看的么?

我覺得未必的,他們大抵都是「項莊舞劍 意在沛公」那種感覺,都是答給連問題都不清楚的吃瓜路人看的。

假如沒看過的,靠著一些武斷的、誘導的甚至煽動性的言論,就會對問題的主體形成偏向於這些引導者所引導的方向的印象,而他們決不會認為這種印象是不真實的,反而還會對給他們「科普」的某些答主有一種隱隱的「感激」。

這不僅僅是動漫話題,很多別的話題下面,大抵都有這樣的問題。

就拿那個龍王下面問題的答案來說吧,說實話,儘管稍微用邏輯分析一下就知道這個答案刨掉個人情感因素基本上沒有太大價值,但是假設看到這個答案之前,對問題主體毫不了解的話,這個答案的「說服力」確實是很強的,而且讓人感覺到所謂「三觀正」,容易獲得支持。

當然我認為最搞笑的還是那下面的一個答案「剛看兩分鐘就受不了退出去了」兩分鐘龍王戰還沒打完吧?他們其實未嘗看過原番的,只是看了某些答案,自己腦洞出一個番而已。

龍王的工作這只是一小部分人在看而已,但是聯繫到最近鬧的elsagate事件,雖然性質不盡相同,但是,人的大腦會主動在兩件事物之間尋找共同點,也就是他們只要得了更多的贊,就會有更多的人看到,同樣也可能會去尋找共同點,然後把龍王批判一番,或者更嚴重罷。

假如順帶把什麼動漫啊二次元啊一起打倒了,然後再踏上一隻腳,大約他們會被當成是英雄,是道德模範,然後言行被更多人奉為圭臬,殊不知他們連龍也未屠,只是路上殺了幾隻冬眠的熊羆一類,自己卻先長出爪牙和尾巴來了。

倘若你們睜大了眼看,他們滿是仁義道德的答案,像素與像素之間都寫滿了「吃人」。

唉,其實本來也不想說這麼多的,講道理又有什麼用呢?我們這種,再多刷幾個月的知乎,也比不過人家一張「大Zi報」的贊數。

鍵盤俠衛道士們喜歡用極端的例子,扭曲的邏輯,來表達一個正確的結論。這句話我是很贊同的。所以為了制止兒童色情,動漫應該被打倒。成功了,他們就能成為道德的楷模,人民的英雄;失敗了,不過是多打幾個字,刪幾篇文章的事。多划算,換我我也干。

而龍王,如果在接下來的第三集不再展現更多除了蘿莉以外的情節或元素的話,那就真可能被做成了一部蘿莉番了。也就是一部普通的蘿莉番,像它的前輩一樣打著籃球/音樂/將棋的旗子畫蘿莉而已。

近幾年蘿莉元素的動畫中關於「性」的暗示真的是越來越多了,這其實並不是好現象。不過只要沒有幼女發生性行為畫面或情節,沒有嚴肅幼女婚姻的情節,我都不會炸鍋。

超出這個的,還是去本子吧,想看的自己去找。


上次那個強姦犯家裡發現有日本漫畫,所以,是日本漫畫讓他變成強姦犯的,看漫畫就會變成強姦犯

…………………………

………………

…………

……

知道嗎?所有的強姦犯都喝過水,所以,喝水就會變成強姦犯


你,看片,強姦犯,坐牢
很正常,文化意識觀念的衝突,理性看待就可以了,該看的看,該理解的理解,也不用去批判這種現象,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沒必要趨於一致。
可能是因為當年看蘿莉的那些人覺得蘿莉真好,然後結婚要了個女兒,生了女兒以後就覺得卧槽怎麼還有這種噁心人的番,這不是傳播兒童色情么?我女兒好危險,我要反對!大概是這樣的感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