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深夜花蓮發生強震,多棟大樓倒塌,災情嚴重,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估計未來一個月仍有規模3到5的餘震,提醒民眾要多加注意,不少人開始準備地震包,到底地震包要具備哪些東西?以下資料提供大家作參考。

From:微博/中國日報

From:微博/中國日報

From:微博/中國日報

消防署建議,緊急避難包中應該要放15種東西,包括:礦泉水、食物、小毛毯、急救藥品、粗棉手套、手電筒、哨子(以上7項必備)、電池、收音機、禦寒衣物、證件影本、輕便型雨衣、暖暖包、面紙毛巾口罩、文具用品、備份鑰匙、瑞士刀、現金;如果有小孩的家庭,則要記得帶奶粉、奶瓶、紙尿褲。

From:內政部消防署

選購地震包多口袋防水設計

準備一個長寬約40~50公分的背包,最好挑選多口袋設計,可放置不同種類的逃生用品;材質以防水為主,避免背包中的電子用品受潮短路或糧食碰水壞掉。

From:新竹縣政府消防局

7大救命必備物品如下:

照明設備-手電筒

一般的手電筒即可,要放入急救包前,要先試試手電筒能否使用,並準備2~3份備用電池。

From:微博/安夏斯密達

哨子

受困時可吹哨子求救,讓救難人員可以清楚知道你的位置,提高獲救的可能性;即使受困很久、身體虛弱無力時,只需小小的力氣一吹,就能發揮效用。

裝有OK繃等醫療用品的醫療箱

可分為個人常用藥品及綜合急救藥品,應依家中成員健康狀態準備藥品,如:心臟病或氣喘病。另外也要放入綜合急救藥品,如內服止痛藥、綜合感冒藥等,以及外用藥,如優碘、消炎藥等。

From:微博

 

食物與水

災難時,飲水比食物更重要,取一般礦泉水瓶裝水即可。三天份食物與水,即約2瓶礦泉水。另外,每天每個成人需約500大卡(4~5片的餅乾份量),應準備1~2包餅乾,可撐過黃金72小時救援時間,可準備高熱量食物,如:巧克力等。但因裝在背包太重,可準備一瓶水,再視受困情況飲用。

From:微博/好運開心沒煩惱君雄起不做廢人郭

保暖逃生用品-毯子

地震時,常見受困在地面或磚瓦房屋底下,溫度會比一般室溫低,因此要準備一條可收納進急救包的毯子,在等待救援時可以保暖,以防身體失溫導致休克。

毛巾

許多火災意外當中,經常造成死亡的因素是被一氧化碳嗆死,而不是被高溫大火燒死。可在急救包準備一條洗臉用的長方巾,當發生火災時,可把毛巾沾水摀住嘴鼻,增加獲救的機會。

通訊錄與證件、現金

在急救包中放一張親朋好友通訊錄,可在第一時間報平安或受困時聯絡親友,讓他們找尋你受困的位置。另外準備一份可辨識身分的證件影本,放置急救包中,以便不時之需。

手套

當逃難時,地面上常會有碎玻璃,在地面爬行時,手套可以保護雙手,避免雙手受傷。一旦受傷嚴重,可能會因來不及急救,而造成雙手截肢可能性。

From:微博

放置家中門邊

自備簡易的救難包可將傷害降至最低,避免將所有家當塞進包內,救難包過重反而阻礙逃生,建議放在床頭、大門邊,第一時間可立即取得。網購平台也有販售完整救難包,若家庭房間、人口數多,也可上網採買多份備用。

From:微博/小板栗Xww

逃難口訣「趴下、掩護、穩住」

地震發生時最重要的是保護身體的重要部位,尤其是頭、頸部,為避免受傷,應該立即採「趴下、掩護、穩住」的動作,躲在桌下或是牆角。躲在桌子下時可握住桌腳,當桌子隨地震移動時,桌下的人也可隨著桌子移動,形成保護。

From:微博/微博台灣

搖晃停止後再開始行動

等待地震停止後,再打開房間的窗戶及大門,確保出口暢通,還要確認家中爐火是否已經關閉,如果身處戶外切記要遠玻璃、圍牆,慎防意外發生。

From:微博/微博台灣

家中隱藏的危險

注意玻璃家具搖晃掉落的碎片造成意外傷害,家中廚房則是記得遠離鍋具、刀具的掉落,切記勿躲在冰箱旁邊,一般家庭的冰箱通常沒有固定,地震搖晃劇烈時一樣會傾倒壓傷人。

From:微博/微博台灣

家中臥室

臥室睡覺時突然被震醒,要趕快先用枕頭保護頭部,然後俯身躲藏在床邊。

From:微博/微博台灣

發生災難時,萬一和身邊親友失去連繫,急需報平安的當下,內政部消防署有提供1991報平安網路留言平台,供民眾和親友連絡,可以撥打1991報平安語音留言專線,也可以透過網路平台,輸入約定電話,再進入留言板留言,同時也能將自己的留言內容發布到社群網站。

From:內政部消防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