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或是雞精這兩樣調味品,是我們日常飲食烹飪時要用到的,可以起到提味,增鮮的作用。但現在不少人都在討論關於這兩種調味品使用了會危害身體健康,所以有些人烹飪時不敢在使用,是否如此,兩者哪種對身體更不利,下面來進行了解一下。

味精的危害:

1、食用過多味精,會出現頭暈、疼、嗜睡、嚴重休克等癥狀。

2、味精攝入量過多,有礙骨骼生長。

3、過多食用味精,會造成血液里谷氨酸增加,有礙人體對鈣、銅等利用。

4、味精攝入過量,導致人出現口渴。

5、味精食用過多,可造成神經系統出現異常,出現高血壓、腎病。

味精其實本身是沒毒的,但食用時要注意以下事項,否則食用不當就會有害身體健康。

1、不可過量食用,一天中沒人不可超20克的量。

2、炒菜時要在菜炒熟了,在加味精,不可於炒菜中加入,味精遇熱會產生有害健康的物質。

3、冷盤可直接放味精,做餡不建議使用。

4、溫度達到120度時,味精就成為焦谷氨酸鈉,除了喪失鮮味、營養,還會有毒,所以煎炸炸,等高溫烹飪不要放味精。腌煨菜也不可放味精。  

5、三個月里寶寶不可食用味精。  

6、涼拌菜0使用味精,要拿約70―80度熱水把味精溶化再倒進菜中里,不要直接放進去,易造成消化不良。

雞精的危害:

1、雞精於人具有輕微危害,烹飪時,需適量食用,放的過多,有可能產生人體不適感,不利代謝,嚴重可有中毒現象,還可能致癌。

2、雞精中的核苷酸,代謝產物為尿酸,故肝、心臟、皮膚等存在病症的的人不宜食用。

通過以上對比我們可以了解雞精和味精的危害和食用注意事項,不管是雞精還是味精其實只要使用方法得當都是沒問題的。


味精的危害要比雞精的危害大的多。因為味精裡面含有大量的谷丙酸鈉、亞硝酸鈉等化學物質成份,而這些化學物質成份很容易被身體所吸收,而且一但被人體吸收在體內不容易被排出體外(由於這些化學組織具有極強的吸附性能夠牢牢的吸附在人體的細胞壁上),經臨床醫學研究發現長期吃味精,導致人體內谷丙酸鈉、亞硝酸鈉等化學物質的堆積,引起谷丙酸鈉、亞硝酸鈉等化學物質的中毒現象發生,比如可能使人經常出現噁心、乾嘔、喉嚨乾燥發癢等,甚至導致肝功能受到嚴重損害。

雖然雞精要比味精對人體的危害要小,但雞精也不能長期大量的吃。經醫學臨床研究發現長期大量吃雞精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甚至有可能會導致血管硬化進而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或者導致老年痴呆症的過早出現!

關注「醫學慕課」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朋友圈健康說》:雞精真的比味精更健康嗎?專家帶您答疑解惑,揭開傳言!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neardup_id": 3668335792109280063, "vname": "1.u98dfu7528u5473u7cbeu4f1au4f24u5bb3u8eabu4f53.mp4", "vu": "87ddf6f76c3f4bbb9a99fdb8cb992d1a", "src_thumb_uri": "30ab0005352dcb99d873", "sp": "toutiao",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30aa0014ce0847572458", "vid": "87ddf6f76c3f4bbb9a99fdb8cb992d1a", "thumb_width": 640, "video_size": {"high":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10741910}, "ultra":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22253229}, "normal":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7627535}}, "duration": 191, "thumb_url": "30aa0014ce0847572458", "md5": "f7ed179aec9bc95015ede2060636173a", "hash_id": 3668335792109280063} --}


雞精和味精一直以來都有爭議,好多家庭吃味精就不吃雞精,反之亦然,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哪種危害大,還有雞精味精的加工成分吧^ω^

雞精和味精是如何生產的?

味精:味精是糧食製成的產品,本身就是一種氨基酸,天然存在於糧食、豆類和魚肉類中。對大多數人來講,少量食用味精並不會產生什麼危害。常用的味精製取方法有水解法、發酵法、合成法和提取法,其中大部分味精是通過發酵法製取的。大體的製作流程為,澱粉質原料→糖液→谷氨酸發酵→中和→味精。

雞精:是味精的加工產物,由多種呈味物質混合而成,鮮味更複雜多元化。

毒性試驗表明味精和雞精對人體都是無毒無害的,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把味精歸入最安全的類別,當然這是在正常使用量的基礎上。另外,高溫加熱雖然會使味精和雞精失去原有的鮮味,但不會致癌,大家可以放心吃。

雞精的成分除了大約40%的谷氨酸鈉和10%的氯化鈉之外,大都是香味添加劑。和味精類似,吃雞精,最應該注意的也是裡面的鈉離子,因為吃多了會導致血壓升高。

另外,患有痛風的人要避免吃雞精。因為雞精中有種用來增加鮮味的添加劑,叫核苷酸。核苷酸經過消化系統後會產生尿酸,尿酸的堆積是導致痛風的根源。但是除了痛風這樣的特殊人群,大部分人在保持適量的原則下食用雞精或味精,對健康,是不會有害的^o^

圖片來源於網路,感謝度娘 支持??


在意味精危害才是最大的危害!治大國如烹小鮮給了調料名正言順存在的理由,味精、醬油是中國的傳統調料,因此它最最無辜地中槍了!說白了,不自信者不吃味精,文化不自信者不吃味精,一個將傳統價值拱手他人的民族比美國的颶風更可怕!更可悲!中華民族為什麼出現了嚴重的傳統價值信任危機?還得從1860年開始說起,過程我就免了,因為答案只有自己找出來才夠震驚!其實,味精是中華文化自信的添加劑,儘管味精發明於日本,但味精是中餐的代名詞,貶中者懷疑味精可理解,但黃皮膚懷疑味精就是懷疑傳統與人生……


谷氨酸鈉是鮮味的來源,吃菜只要吃到了鮮味,就是吃到了谷氨酸鈉,等同於吃到了味精,雞精。不要以為你不用雞精、味精就不會吃到谷氨酸鈉,自己熬骨頭燉雞得到的鮮味高湯,海鮮,穀物,蔬菜烹制出的鮮味里都是谷氨酸鈉的功勞。雞精,味精在做菜時只要溫度控制在120度之內,就不會分離出有害物質,可放心使用。


這問題很有深度,這是牽扯麵很廣的問題。用一個烹飪蔬菜的方法帶替問題的答案:蔬菜用開水擼過(飛水),上容器碼放整齊,蔥白、蒜子切茸入鹽調味,撒在蔬菜上,滾油潑上即可。此種烹飪蔬菜的方法健康、安全,值得較仿。


二十多年前,「蓮花」「紅梅」味精廣告在央視播放,也出口多個國家和地區,自從有了雞精,味精就開始成了有害物質,既然是有毒產品,國家為什麼不列為違禁品?味精里有化學成分,雞精里含啥成分?怎麼沒人說出來?


我們五六十年代過去吃菜和肉內魚內只有香油(菜子油,棉油,黃豆油)醬油和鹽,沒有味精,哪時煮的菜和肉,魚之類都很香,有口感。現什麼調料都有,應有盡有的調料煮出來的東西都不香了,別提味精…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