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國人正在面臨比較嚴峻的身體健康問題。據不完全統計,乳腺癌是中國女性最常見的癌症,為每10萬人21.6例;中國高血壓患者有3.3億,相當於每4個人裡面就有1個高血壓患者;而隨著人口的老齡化,每年新增帕金森病患者人數達10萬人以上,目前達300萬左右。

現今生活中對人們身體健康造成威脅的因素越來越多,隨著人們的健康保護意識不斷提升,各種醫療健康設備也不斷走向大眾視野,其中,可穿戴醫療設備的需求也在擴張。

據搜狐網報道,有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為185.5億元,2017年市場規模已增長至264.2億元。從數據中看出可穿戴醫療設備領域呈燎原之勢。

近日,可穿戴乳腺癌檢測設備公司Cyrcadia Asia開發了智能穿戴式文胸插入件,可提供準確的早期乳腺癌檢測;醫療設備廠商歐姆龍開發了HeartGuide 智能手錶,能夠實時監測血壓和心率;蘋果公司為Apple Watch開發了新API,可追蹤帕金森病癥狀等等。

現在,市場上出現很多這種產品,那麼是什麼促進了可穿戴醫療設備這個行業的發展呢?

可穿戴醫療設備火爆,背後魅力?何在?

短短時間內,可穿戴醫療設備市場規模便增大了許多,那麼可穿戴醫療設備火爆的因素是什麼呢?

第一,能夠實時監測。可穿戴醫療設備可以通過感測器反應人體的生理數據到人們的移動設備上,為用戶提供數據,讓用戶能夠實時監測到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

今年,華碩發布了旗下首款智能手環——ASUS VivoWatch BP,主要的功能是血壓檢測和AI健康管理功能,這也是市面上為數不多的可用來檢測血壓的可穿戴醫療設備。據了解,ASUS VivoWatch BP可以將血壓讀數和其他的健康數據一起記錄下來,包括心率、睡眠品質、壓力指數和活動數據,而且,這款手環還能自動辨別用戶的運動狀態,使用戶獲得的數據更加精確。

用戶要想知道自己的血壓,只要看手環便可知道,不需要用傳統的血壓儀測量,這樣更加快速、方便。若看到自己的血壓升高,便可馬上採取措施降壓方法,減少因血壓高而中風、腦溢血等癥狀的發生。

如今,大多數的可穿戴醫療設備都能提供實時監測。譬如,北京睿仁科技醫療有限公司研發的Raiing智能兒童電子體溫計,有高低溫報警和吃藥提醒等功能,並且可以實現終端遠程監控。樂心醫療研發的智能手環mambo HR能夠精準測心率,可以記錄用戶的身體健康數據。這些產品監測到的數據實時反饋給用戶,用戶便能快速採取應對措施。

第二,可降低醫療成本。由於可穿戴醫療設備的及時性,其既能釋放傳統醫療資源,又開拓了新的醫療手段。

例如,老年人隨著年紀的增長,經常會出現一些毛病,那麼要去醫院就要經過繁瑣的挂號會診過程,若使用可穿戴醫療設備,便能節約了時間和成本,而且如果出現了問題,還可以直接反饋給醫生,醫生根據反饋實現及時上門或者遠程會診,大大降低了醫患兩方的治療成本。

據北京日報報道,朝陽區八里庄街道轄區內的東里社區、西里社區、十里堡社區,90%老人將獲配一套智能可穿戴醫療設備,這些設備實時監測的數據會通過互聯網同步到八里庄地區第二衛生服務中心信息平台。當老人的健康指標出現異常,醫護人員就會趕赴現場,實施醫療干預。

對於這種小的異常,可穿戴醫療設備能夠協助醫生給予患者及時的治療。同時,患者還可以通過指數的改變來及時糾正病理的變化,避免看急診和住院治療,減少就醫次數,緩解病床位的緊張。

第三,提供醫療大數據。可穿戴醫療設備可將用戶的健康數據採集,這些數據不僅可以提供給醫療組織來服務病人,還可向不同產業提供,並帶動其發展。

據了解,Emdeon這樣的企業,每年都會通過互聯網彙集來自可穿戴醫療設備的醫療數據,然後將更有意義的數據對比並分析,向醫療組織提供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對醫生來說,這已經是提供了一個極大的便利,而且對患者的診斷也會更加具有科學性。

除了給醫護人員帶來便捷,可穿戴醫療設備提供的醫療大數據對其他行業來說也是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例如,WellDoc是一家專註於糖尿病管理的可穿戴醫療設備公司,其為保險公司提供數據,並且保險公司願意為用戶提供保障。CardioNet作為遠程心臟監測服務提供商,監測的數據可以提供給科研機構用於研發。

大數據技術在人們現實生活中運用越來越多,可穿戴醫療設備就是將人們的身體信息收集,然後將這些數據進行整合,為人們提供更加直觀、有效的服務。

綜上所述,可穿戴醫療設備在一定程度上能給用戶提供了合理化的指導,同時,也能給醫療組織和不同的行業帶來數據支撐。但是目前可穿戴醫療設備行業發展還處於初步階段,可以說優勢和挑戰是並存的,其產品還需改善。

準確性、安全性有待提高,可穿戴醫療設備仍在路上

現今,市場上有很多可穿戴醫療設備,可以說它們已經成為很多企業的「香餑餑」,但是俗話說「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可穿戴醫療設備市場真的一片光明嗎?

從市面上的可穿戴醫療設備產品來看,大部分產品的精準度、專業度以及滿足人們需求等方面都存在欠缺,還需進一步完善。

第一,檢測數據不夠準確,體驗感差。可穿戴醫療設備為人體健康大數據的檢測提供了技術支撐,但在數據精確度的識別上存在較大難度。

據騰訊數碼報道,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心率的測量基本是準確的,但是在血壓等其他方面,目前還沒有能夠準確測量的方法,而且準確率還遠遠沒有達到醫學標準。例如,37度手環可以用來檢測心率和血壓,但是測血壓時,血壓都140了,並沒有收到任何通知。這就表明,其檢測的數據與監測程序不一致,導致手環沒有回應,自然用戶不能及時做好措施,因此體驗感差。

第二,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可穿戴醫療設備是最貼近人體進行實時監測健康數據的裝置,不僅能收集用戶的基本信息,而且還能採集實時的客觀生命體信息和主觀輸入的事件信息。這些有關個人隱私的信息容易受到黑客的攻擊,一旦用戶隱私受到攻擊,就有可能威脅到用戶的生命健康。

國內互聯網安全漏洞平台烏雲網一位網路工程師曾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可穿戴醫療設備目前還沒有相關網路安全的技術標準。不僅如此,國內曾有可穿戴醫療設備廠商存在越權漏洞,導致攻擊者可以通過介面盜取用戶的雲端信息。

由於可穿戴醫療設備的天然屬性,其與用戶個人信息具有很強的綁定程度,而黑客容易受利益或競爭對手驅動入侵,那麼用戶的隱私權將會面臨著極大的挑戰。

第三,醫生參與研發度低。近日,聯合實驗室主任、東南大學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劉澄玉呼籲,希望更多的科研單位和企業真正投入到可穿戴設備的醫療研發中來。他表示,目前國內可穿戴醫療設備行業中,很多公司和院所都沒有強勁的科研團隊儲備,因此對醫療領域的技術投入比較少。

基於醫生參與研發度低,在某種意義上「不見血」的血糖儀、血壓計並不靠譜,因為這些設備缺少了準確的醫學性,因此這無疑是可穿戴醫療設備正面臨的挑戰之一。

由此看來,可穿戴醫療設備的發展之路還很長。

對症下藥,促進可穿戴醫療設備健康發展

正是因為可穿戴醫療設備的發展還存在不少挑戰,因此大部分可穿戴醫療健康設備目前還僅僅只能提供數據監測的功能,而不能去做一些非常專業的數據採集工作。但在未來,可穿戴醫療設備將可為用戶提供診斷、檢測、干預一體化的服務,從而為用戶提供最便捷和切實的移動醫療健康福利。具體來看,可穿戴醫療設備的改善可以來自三個方面。

首先,收集並匯總疾病數據,使監測到的數據更具有科學性。醫用級可穿戴設備的主要特徵是針對某種病種,由於這些患者都有自己的病理特徵,那麼這種設備就是專註於某種疾病的癥狀進行檢測,並將數據收集,然後與國家鼓勵的分級診療相結合,並且和與醫療組織展開有效的合作。

不僅醫療級可穿戴設備的檢測需要被強化,可穿戴醫療設備還需將主要的患者人群入口和數據監測入口掌握,然後強化疾病證據的記錄、匯總、整理和分析,使監測的數據更具有有效性、醫學性和科學性。

據動脈網報道,數字糖尿病護理公司Glooko的胰島素管理系統是通過網站或手機app來獲取用戶血糖的相關數據指標,然後進行統一的記錄、跟蹤和分析。目前,Glooko支持26種血糖儀,並覆蓋了全美85%的品牌,而且患者可以使用8種移動設備來採集數據,這便於整合不同的設備採集的分散數據。之後再經對照實驗後給出的數據更具有可信度。

然後,實現數據共享,從而推動移動醫療的發展。隨著科技的進步,移動醫療平台的發展,未來的醫用級可穿戴設備必會推動其雲端建設,將數據傳上雲端,實現互通共享,那麼醫生便可遠程會診後提出診療建議並開出藥方。若可穿戴醫療設備能實現患者、醫生和雲端的無縫對接,那麼這將能快速推動遠程移動醫療的發展。

近日,華制智能打造的「智能製造+雲」的互聯網平台,實現了設備與設備之間、設備與企業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和客戶之間的互聯互通。未來,若這樣的平台能運用到醫療領域,那麼將有利於醫療數據的共享,從而推動可穿戴醫療設備的發展。

最後,提供醫學支撐,使其具有醫學價值。目前正是因為缺乏有效的醫學專業資源的支撐,可穿戴醫療設備才缺少真正的醫學功能。要想可穿戴醫療設備具有醫療性,那麼這就需要有強大的醫學專家團隊的支持,並且植入更多醫學原理和技術服務,從而提升其醫學應用的價值。

如今,可穿戴醫療設備的發展日新月異,那麼值得我們期待的是可穿戴醫療設備能否劃破阻礙其發展的烏雲,衝上雲霄呢?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