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0-6歲是人生中至關重要的階段,在0-6歲,我們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適應這個世界,以後可以獨立生活。

這種獨立性,就包括:

  • 身體的獨立,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也能照顧自己所生活的環境;
  • 獨立玩耍,能夠「自己跟自己相處」,不需要成人一直娛樂他們;
  • 獨立解決問題,遇到日常生活的問題,自己能獨立想到解決的辦法;
  • 社交上的獨立,遇到衝突、困境,可以自己斟酌,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 韌性,即即便遭遇困難,也能有足夠的承受力去面對困難,而非一蹶不振;

......

而要達到這種種方面的獨立,需要環境、成人和孩子的共同配合。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點:孩子具有內在驅動力,他們天生就能做「對自己好」的事情,我們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也更要知道「己所欲也勿施於人」,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身上。

而成人能做的,就是細心觀察,了解孩子的「生命法則」,為孩子提供適宜的環境,為孩子提供正確的典範,給孩子足夠的自由。

適宜的環境

這個環境,是符合孩子發展需求的環境,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在安全的前提下,要讓孩子能夠自由的探索、生活和玩耍,就像我們成人在自己家一樣放鬆自在。

與成人一樣,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在不斷的練習和重複之後獲得的。解決問題,先要從照顧自己和照顧自己生活的環境開始。

這個環境可能是一間寶寶的卧室,或者在客廳里圈出來的一個區域。這個區域是一個「yes」的空間,即孩子可以在這個空間自由探索,而不用家長一直跟在孩子後面說,不行不行,你不能來這兒。這個空間是完全屬於孩子的

另外,給孩子設置這個空間的指導原則就是能讓孩子獨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例如:

  • 給孩子一個矮床,孩子困了可以自己爬上床睡覺,醒了可以自己下床玩耍;
  • 孩子的玩具可以放在孩子夠得著的地方,孩子想玩可以去拿。可以仰卧的孩子就把玩具放在孩子的周圍,會爬的孩子可以放在不遠處的地上,孩子會走路了,就可以放在低矮的架子上。永遠不要把玩具放在孩子手裡,孩子多小都不要,要讓孩子跟隨自己的興趣去拿;
  • 給孩子低矮的桌椅,可以讓孩子獨立坐著吃飯;
  • 衣櫃要讓孩子夠的著,衣櫃里放幾件應季的衣服,孩子可以自己選擇,自己搭配;
  • 廚房可以放一個幫手塔,孩子可以自己推著爬上去自己做簡單的食物;
  • 幫手塔也可以推到洗手間,自己獨立洗臉刷牙;

  • 馬桶前可以放一個小腳凳,孩子願意的話可以去馬桶上自己如廁;
  • 孩子有獨立玩耍,看書,做手工的區域,可以不受別人打擾;

......

成人的角色

在孩子的發展中,成人要做支持者,即次要的角色,而不要做主導者。

所以成人的主要角色,除了創設環境,給孩子做行為的典範,最重要的還是觀察,在恰當的時候給予孩子幫助。

首先說行為典範:

0-6歲的孩子有異於成人的學習方式。孩子可以毫不費力、不加區辨地吸收環境里的一切。這個時候,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想要孩子成為禮貌的人,就請你也要主動說謝謝,同別人打招呼;你想要孩子注意衛生,就請你也勤洗手,每天注意個人衛生。

另外,就是要學會觀察孩子,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自己嘗試,只有孩子真正需要的時候才去幫孩子。

孩子是天生具有專註力的。如果成人一直干預孩子,那會破壞孩子的專註力。所以作為成人,要一直在孩子身邊,孩子需要的時候,我們就會出現,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但是我們給孩子嘗試和犯錯的機會,不會衝上去幫孩子做所有的事。

另外,文章開頭的視頻里,孩子在把果汁灑了之後,孩子自己告訴自己:我要把這個打掃乾淨,然後繼續嘗試,告訴自己,這次我不會再灑出來了;而在第二次滑倒把果汁灑掉之後,沒有哭鬧,沒有懊惱,而是平靜地說:這就是生活啊。

這就是我們期望孩子的樣子吧,遇到困難之後不會沮喪懊惱,不會哭鬧,而是積極地想辦法去解決,並且以平常心對待,了解生活中的起起伏伏。

而要想孩子這樣,成人要做到,不獎勵不懲罰,給孩子自主的機會。

比如說,

  • 我們要給孩子玻璃或者陶瓷的餐具,一方面給孩子足夠的信任,告訴孩子,我們把這麼易碎的餐具交給你,是信任你能夠控制自己的身體和動作。而如果杯子真的碎了,孩子也會承受自然結果,即杯子碎了,不能再用了,下次我要更小心。這個時候,不要責怪孩子,因為孩子已經夠傷心了,而且下次他會更小心的;

  • 在孩子練習如廁的時候,我們不要在孩子成功的時候為孩子慶賀吶喊,也不要在孩子沒能成功的時候唉聲嘆氣或者指責批評。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孩子準備好了,就會自然地去做了;

  • 還有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社交中,如果孩子被打了,該怎麼辦?有的家長會覺得孩子懦弱,不會打回去,怕孩子吃虧;而有的家長怕孩子養成打人的習慣,會叮囑孩子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打人。那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們該怎麼辦?以下可以給大家參考:首先,我們要給孩子「優雅與禮儀的」練習。即跟孩子模擬情景,讓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下,知道如何解決。就像訓練有素的士兵,平日里勤加練習就是希望遇到緊急情況時能夠「本能」地做出反應(哈哈開玩笑)。所以,在平時,父母可以在輕鬆的氛圍中給孩子模擬打人,成人怎麼做,再反過來讓孩子做出反饋。具體的做法是,別人打自己的時候,要嚴肅、堅決但是平靜地跟對方說:請你不要打我,我不喜歡你這麼做。一般情況下,打人的孩子會被「鎮住」。但是,我們不要教給孩子太絕對的方法。比如說,你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打人,因為你不知道孩子會遭遇什麼樣的情況,中間會有多少變數。在具體的情況下,要讓孩子自己斟酌和判斷,自己來解決衝突。我們可以跟孩子說:我們不主動打人,但是遇到問題,你自己來判斷,需要怎麼解決。

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要給孩子足夠的信任,孩子嘗試的機會,給孩子犯錯的機會,讓孩子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主人。照顧孩子不易,放手更難。

讓我們站在不遠處,看著孩子自己去走路,去犯錯,去獨立。

但是我們不離開,孩子需要,我們都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