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分析故事的時候,既需要把角色當成一個活生生的人去分析,因為這正是作者力求達到的效果;同時又需要明察秋毫地把握,任何一個虛構角色都是魔術師織構的幻覺,是作者的工巧與盤算的結果。

正所謂,既要沉浸在故事中,又要跳脫在故事外,既要假戲當真,又要明辨其虛構的事實。

前者是我們欣賞、喜歡作品和角色的前提,而後者則是我們更進一步理解、玩味故事的基礎。

回到《春物》一書,抒發對角色的喜愛,表達故事給自己帶來的情感,這些帶著愛的告白和嘆惋,已經有很多人用讀後感、同人做過了。

督軍我這裡則更偏重後者。

《春物》這個故事究竟講了什麼,它是如何構成的,角色們的內在矛盾是如何設置的,是如何隨著劇情動態運動的——這都是屬於魔術師的領域。

督軍我本文要解答的是這一領域的問題。

(續上)

不過是「互相依存」而已——

在聯合舉辦活動事件之中,雪之下陽乃先是當場諷刺了快樂玩耍的三個小朋友。

原本還酸酸甜甜地玩曖昧,開開心心做蛋糕的三個人,全都蔫達下來。在回去的路上心事重重。

然而大魔王陽乃光做到這樣,在觀念精神上壓制了三人,還是不打算收手。

她趁著三人動搖,當著大老師和糰子的面,發動終極技能:召喚母上,由母親對雪乃發動了兇殘致命的「真實傷害」「降維打擊」:

徹底否定雪乃的生活狀態,否定現在的她的意志,而後強制地要求她搬回去住,撕裂她賴以生存的樂園。

如前所述,雪之下陽乃是大人世界的代理,是他們的象徵。然而雪之下陽乃卻是講道理的,以他們尚且能接受的面孔出現的,會以自己的立場對大老師做出褒獎,會為了妹妹的成長,在學校里瞎搞事,還會參與學校的演唱會。外貌還是個討人喜的美女大姐姐,看起來和雪乃沒什麼區別。

(大老師常常覺察到這位姐姐漂亮面孔背後的本質,因而感覺到害怕、驚恐,可見他的敏銳,他窺見了「真實」。而這份能看透自己本質的天資,更讓陽乃覺得他很有趣。)

不過,「真正的」大人世界可不同。

他們並不關心雪乃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活得快樂不快樂,而有著自己的一套堅固行動規則。

二女兒雪乃的執著,和朋友的關係,都是無足輕重之物——只要不合乎成人世界的眼光和規矩。

正如督軍我以往的文章里一再闡述的,中二少年少女們的世界,不管是「曖昧圈子」還是其它形式,都是和成人世界對立的存在。

在這裡,迎面碾壓了雪之下雪乃的母親,其所代言的是一套龐大的成人世界秩序(注意這一點,作者不光有暗示,甚至在13卷有明示)。在這龐大恐怖的力量面前,雪乃再完美再看起來成熟,也不過是玩弄著「糖果子彈」嘴裡發出「啵啵」聲的孩子而已。

根本不堪一擊。

而雪之下陽乃,作為希望她成長的姐姐,正是無法忍受她陶醉沉迷於「曖昧圈子」的事實,一再說教無效還持續墮落的情況下,掏出了終極的毀滅武器:

要母親當著雪乃的朋友的面,凌辱否定她的精神,讓頑固的雪乃知道大人的厲害,也讓大老師和糰子知道厲害——

用當年某位DOTA大神的話說,「就是要讓他們明白」

而在高檔轎車旁邊,大老師沉默地目睹了他眼裡完美、無敵的女神雪乃慘遭精神凌辱,全然無法反抗的全程。

雪乃被陽乃調戲的時候,他也許就有了預感。陽乃就演示了成熟的大人相對於中二少女的全面優勢。

如今目睹曾經驕傲冷艷的雪乃在母親面前,被肆意侮辱擺布,更實錘了他的預感。

大老師沉默了。

他知道對方的厲害,知道自己這些人再折騰,也不可能正面抗衡大人們——某些角度來說,大老師比雪乃更聰明。他會偷奸耍滑的把戲,可以從「形與名」的縫隙中搞些投機取巧。這般風騷的高端操作可不是雪乃能做的。

比企谷八幡能夠樹立起自己的藩籬抵抗,出奇策地解決周圍人的事件。他深知,自己不能硬抗,敵強我弱,不能像雪乃一樣「直接擊潰對方」「正面碾壓」,這份獨特的智慧實在不可小覷。

可見大老師厲害,非常厲害。

雪乃因此經常看不慣他,受不了他,內心卻不得不服他。

陽乃因此覺得,這傢伙實在太有趣了,簡直是個奇蹟小子。

就連雪乃的母親,雖然嚇得大老師不輕,還一眼看穿了他的計謀,實則也對他高看一眼。

如果說他能應付得來班裡的小社會,能處理得了身邊的事,這種陰謀詭計能否對恐怖、強橫、精明的大人世界起作用呢?

在後面14卷到來的舞會中,正如督軍我後文將要分析的,只知道「正面碾壓」的雪乃不可能是母親和成人世界秩序的對手,而只能靠大老師的偷奸耍滑來瞞天過海、金蟬脫殼。

何況,雪乃所謂的成熟,是外來成人世界輸入而來的——不管是她苛刻地努力想要變成姐姐的樣子,還是她的「堂堂正正」「正直清廉」,歸根到底,實質都是完全遵循別人灌輸給她的生活態度,遵循大人們的「語言」。

雪之下雪乃的彆扭之處,在於以看似反叛獨立的姿態,去做了一個「復讀機」,完全把自己縫合在別人灌輸而來的「形與名」之中而不自知,反而覺得自己這樣「是正確的」,是「應該的」,還是自己獨立思考的結果。

一個堅決主張獨立思考,卻恰恰因此成為了復讀機,這正是雪之下雪乃的內在矛盾。

所以陽乃會覺得看似完美的妹妹「沒意思」「很可憐」,卻為發現了大老師這麼一個野生的自我進化的珍稀物種而驚喜連連。

各位看官,你們發現了這渡航式辯證法的真相嗎?

「真物」與「偽物」的命題,在這裡地顛倒過來了:堂堂正正、完美的雪乃才是「偽」,而劣弱的、滿是缺陷的大老師才是「真」。

《春物》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起初「真物」姿態的人和事,越來越暴露「偽物」本質,而第一眼看起來「偽物」的,越來越接近「真物」。

對角色,對角色關係,情感,以及所謂的青春,渡航都在使用他的故事呈現這一套辯證法。

原本雪乃老老實實當「復讀機」,也是母親的容忍限度之內。

「孩子有主見有個性」,是成人世界頒發給雪乃的「合法證明」,是她的「形與名」。只要有了這個東西,雪乃特立獨行的生活姿態才有了合法性。她過分乖張、叛逆,不和家人一起住,原本是不可能被原諒的(諸位年輕朋友們試想,你們自己這麼做,老爹老媽會不會容許?你們自己覺得合適不合適?故事裡作者先留下的伏筆,卻故意悄然掩蓋住,可見渡航的厲害),都可以得到母親的寬容,放著她不管好久。

(注意,這裡雪乃的母親、陽乃其實是有寬容明智一面的,讓女兒回去在其立場屬於很合理、很正確的補救措施,渡航卻故意只用大老師、雪乃的視角把她寫得蠻不講理、恐怖、充滿壓迫性——極有可能給14卷母親再次碾壓凌辱雪乃提供「我作為母親的正確性、寬容性」彈藥口實,也是為了終極大決戰擰緊發條)

一旦雪乃的舉止與「形與名」發生了偏差,一旦和「合法證明」發生了衝突,例如墮落下去,沉湎於和大老師、糰子的曖昧遊戲,不再是「一個有主見有個性但是非常優秀亮眼」的女兒,而是一個「一旦不管教就會不成體統」的女兒,遊戲就結束了。

最終,這一碰撞以雪乃的一敗塗地,不得不接受擺布為終結。

大老師親眼目睹了侵凌性的事實,沉默地什麼也做不了。

有趣的是糰子——當雪乃被壓得抬不起頭,大老師噤若寒蟬的時候,勇敢的糰子連續出招,向雪乃可怕無敵的母親做出了微弱的但是不可忽視的抵抗:為雪乃辯護。

而後,她看兩人已經垮掉了,三人之間的氣氛遭到了重創,為了避免雪乃、大老師這兩隻垂頭喪氣的菜雞乾脆掛機,更是提出了到自己家裡住的請求——她在勇敢地鼓舞他們,重建他們的勇氣。

嘿,各位看官,想起來了嗎,糰子在整個故事一開始是什麼形象?

她可是唯唯諾諾,看人臉色說話,連自己的朋友在侵凌自己還要強裝笑容。

不管是雪乃還是大老師都能輕易地批判、說教她。當其他兩人為了「真正的觀念衝突」「正確與否」劍拔弩張時,她根本聽不懂,卻偏偏要和稀泥。每一次事件她都是去瞎操作一番,大多毫無成效。

「偽物」,而且是偽得不能再偽。

究竟何時,她變成了這隊伍的主C位了呢?

在她身上,渡航也體現了自己獨特的辯證法,「偽物」反過來成為「真物」。

督軍我一直以來分析都有意忽略糰子,後面我們會看到,其實糰子是渡航悄然布下的關鍵一招棋。

督軍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一)青春的真與偽

督軍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二)大老師與雪乃

督軍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三)大老師與雪乃(續)

督軍上尉:《春物》深度解析:(四)雪乃的轉變

督軍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五)企谷八幡的轉變(1)

督軍上尉:《春物》深度解析:(六)比企谷八幡的轉變(2)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