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茫茫,光陰有限,

算來何必匆忙!

人生碌碌,競短論長,

卻不道枯榮有數,得失難量。

——沈復

如果有一本書,初讀時能令人耳目一新,再讀時卻悵然若失,細品之後則與之心心相印。那這本書一定是《浮生六記》。

清代蘇州人沈復的自傳體小說《浮生六記》,近年來又成了熱門書。記錄了沈復生命中一些微小的人和事,全篇不過四萬字,卻道盡人間酸甜。

俞平伯贊其「儼如一塊純美的水晶,只見明瑩,不見襯露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製作精微的痕迹。」

愛情

在《浮生六記》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於沈復與其妻芸娘的愛情,他們相敬如賓,生活平淡,卻愛的深沉。《浮生六記》總共有四塊內容,前三塊都在講述沈復與芸娘的生活往事。

沈複本是清朝時期生活在蘇州的一個無名文人,他一生輾轉過很多地方,只能靠做一些簡單的差事養家糊口。

芸娘則是沈復舅舅的女兒,早年喪父,家境清貧,靠女紅維持生計。

二人自幼相識,兩小無猜。13歲時沈復便與其母說道「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

在普通人心裡,才子配佳人,能被一位文人寵愛一生的女兒,必定是面容姣好、氣質出眾的女嬌娥。事實上,芸娘非但不是美女,甚至可能不如一般女子。

沈復在書中如此描寫自己的妻子「芸削肩長勁,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惟兩齒微露,似非佳相。」

不過「情之所鍾,雖丑不嫌」。在沈複眼中能夠與芸娘結為夫妻,依舊是人生最大幸事。

畢竟,女人的美向來在骨不在皮。芸娘的賢淑、聰慧又怎是一般女子可及。

她不僅可以與沈復品讀詩畫、談古論今,還會穿著男裝與其出門夜遊。

她不僅能夠把家中瑣事打點妥當,還善於從普通生活中發覺風雅妙趣。

她為其煮飯,為其織衣,伴其玩樂。二人將生活過成了詩,世間美好盡被收走。

「檐前老樹一株,濃陰覆窗,人面俱綠。隔岸遊人,往來不絕,此吾父稼夫公垂簾宴客處也。稟命吾母,攜芸消夏於此。因暑罷綉,終日伴余課書論古、品月評花而已。芸不善飲,強之可三杯,教以射覆為令。自以為人間之樂,無過於此矣。」

可惜好景不長,芸娘的早逝最終沒能讓二人白頭偕老。芸娘去世後,沈復便寫下這本《浮生六記》記錄了二人粗茶布衣的幸福往事。

生活

在《浮生六記》中,沈復所記錄的皆是粗茶布衣式的閑瑣小事,他與芸娘所過的日子也是大部分人都可以唾手可得的生活。區別就是他有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能夠在周遭瑣碎中發現生活之趣。

在他眼裡,一隻蟲,一顆草,就可以擁有趣味無窮的探險。一株花,一片葉,也可自成獨特景緻。

「余常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芸娘也是擁有生活趣味的姑娘。沈復記錄,有一次他栽培了一盆花,但總是覺得不夠生動。芸娘見他苦惱,便靈機一動,找來些許蝴蝶和昆蟲,用細細的絲線纏繞在花的莖幹上,這一神來之筆,被許多來客稱讚。

很多時候,與快樂掛鉤的並非生活的富足,而是源於內心的細緻與情趣。

快樂,無處不在。

搜索關注 海狸書屋 公眾號,獲取更多好書推薦 海狸書屋前五天借書免費活動進行中

hailibook.cn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