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讓我們欣賞好幾年前的Steve Jobs building NeXT影片,數位學習主要在學模擬式的學習情境,網路上雖然建構了許多數位學習平台,但真正的數位學習不只是內容的數位化,如電子書不應該是靜態掃描的內容呈現,而是能透過網際網路讓學習更有效,再舉例,無論是平板電腦、智慧手機,其功能強大,但若讓學生或一般人使用,相較於有記事、排程、上網管理、查詢需求的上班族而言,就變成無趣且無用處。

     大學教育是個預備教育,同時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社會的變動,Steve Jobs在影片中報告該如何發展未來的PC,也就是目前的A系列產品,可以從中看出他的遠見與抱負。第二短片為「求知若飢,大智若愚」,為Steve Jobs在史丹佛畢業典禮的演講,他很擅長講故事,演講時說明他的三個故事,演講內容非常具有啟發性,簡明易懂,從中獲得許多啟示,其中「我把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及「死亡其實是一個動力」兩句話讓我不斷地思考,要成功就必須一點一滴的累積實力與知識,不要害怕失敗,大家都知道Steve Jobs的種種挫折與背叛,但他還是非常感謝他曾經失敗。「張忠謨:有目標、有紀律、有系統的終身學習」大學生要打破三個迷思當競爭較以往快速、競爭也較以往全面時(跨國間人才、企業、國家間的競爭),張忠謀提醒大學生要打破三個迷思,才能清楚掌握未來的潮流。

迷思一,認為頂尖大學畢業就是鐵飯碗的保證。二十五年前,台大、交大畢業可能有很高的成功機率,但現在就不一定了,完全要靠以後的努力。

 

迷思二,以為「自己的競爭舞台只在台灣」。和我們競爭的對手是全世界的人。

     迷思三,以為「不必創新也會成功」。過去,即使你模仿、重複以往的模式,如果效率高,還是能維持相當的成功。但現在必須要創新,才會有不平凡的成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