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丹青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保險大咖劉鳳全加盟光大永明  面臨市場份額提高考驗

險企高層動盪仍在繼續,更有愈演愈烈之勢。

原新華保險董事長萬峯加盟新光海航,原人保壽險總裁李良溫擬執掌和諧健康,原國壽海外總裁劉安林接任國壽財險總裁,原人保集團副總裁謝一羣兼任人保財險總裁,原太保壽險副總經理王潤東轉會陽光人壽……

除了系統內部調整外,也有不少業界知名高管從大公司轉投小公司,比如原國壽電商副總裁劉鳳全已加盟光大永明人壽,並於近期以黨委副書記的身份出席了該公司召開的2019年工作會議。

對於光大永明人壽來說,爲什麼要從國壽挖角行業大咖劉鳳全?在GPLP犀牛財經看來,背後的理由也很簡單,希望新人新氣象,能爲公司轉型發展注入新動力。根據GPLP犀牛財經的統計,光大永明人壽原保險保費市場份額從2015年的1.25%下滑到2018年的0.39%,近四年市場份額在持續的縮水中。

不過,GPLP犀牛財經也注意到,近四年也是光大永明大力提升原保費市場的階段,保費增速遠遠高於行業水平。公開數據顯示,原保費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31.22億元到2018年增長到了103.44億元,去年的原保費增速達到46.08%,同期壽險行業原保險增速僅爲0.85%,但由於基數小,,導致市場份額在縮水。

因此,對於劉鳳全來說,面臨的最大壓力之一就是如何改變這種境況,在絕對值規模上提升公司實力。

公開招聘總經理,覓得合適人選

2018年11月底,光大集團曾發佈《公開招聘光大永明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總經理》的消息,原董事長吳富林於2018年10月赴任中國銀行出任副行長,總經理張玉寬代行董事長職責,遂公開招聘總經理。

通常來講,保險機構指定經理層負責人普遍會採取外部委任和內部培養這兩種模式。但即便是從外部聘請高管人員,也很少採用公開招聘的方式。通常都是在私下完成,光大集團如此高調公開招聘總經理曾引發了業內不少的關注。

光大永明人壽對GPLP犀牛財經表示:“此次面向全球公開招聘,是公司股東的共同決定,體現了公司開放兼容的用人文化和積極進取的經營理念,新總經理任職情況將根據監管要求披露。”

不過總經理也不是人人都能勝任的,在“人選條件”一欄,光大永明人壽對總經理曾作出明確要求:需要具有履行崗位職責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熟悉現代金融企業管理,熟悉國家宏觀經濟形勢、經濟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熟悉國內國際金融市場和行業情況;具有保險業或相關金融行業10年以上從業經歷具備條件的大型保險公司或其他金融企業優秀管理人員優先考慮。

目前來看,就總經理一職而言,光大永明人壽目前已覓得了合適的人選。不久前的2019年工作會議上,原國壽電商副總裁劉鳳全就以光大永明人壽黨委副書記的身份出席會議。

快速擴張,遭遇發展困境

光大永明人壽於2002年4月成立,是由光大集團和加拿大永明人壽共同投資成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是中國北方地區首家合資壽險公司。在成立之後的前7年,日常經營管理更多由外方股東負責。

2010年7月20日,監管批准光大永明人壽增資擴股和變更股權結構的申請。增資並變更股權結構後,光大永明人壽轉變爲中資保險公司。此後在經營上完全由中方佔據主導。光大永明人壽開始快速開疆拓土,很快將省級機構從7家拓展到近20家。

2012年2月21日,光大永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獲原保監會批准成立,公司註冊資本1億元。其中,光大永明人壽持股99%,爲實際控制股東。

2013年9月6日,光大永明人壽又與中國華電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中國華電香港有限公司共同法設立華電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光大永明人壽持股比例爲25%。

據GPLP犀牛財經瞭解,光大永明人壽還通過互聯網銷售投連險產品,實現了保費規模的大爆發。

2014年,其投連險獨立賬戶新增交費一舉從上一年的0.08億元飆漲至215.98億元,總的規模保費也在那一年同比增長高達327.74%。一直到2016年,其投連險獨立賬戶新增交費規模一直都處於持續擴張的狀態,最高達314.24億元,總規模保費也達到411.88億元。

隨着後續監管部門嚴控中短存續期產品發展,光大永明人壽的擴張式發展遭遇困境。2017年,其總規模保費由2016年的411.88億元,驟然降至165.35億元,同比下降近60%,2018年,又進一步降至151.72億元。

好在光大永明的原保險保費收入以及營業收入仍然在保持穩步發展,未來需要進一步加速產品的結構轉型。

淨利潤有回暖的趨勢

查閱光大永明人壽年報發現,2015年至2017年,該公司分別實現淨利潤3.26億元、1.23億元、0.21億元。

由於2018年尚未公佈年報,GPLP犀牛財經根據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統計,2018年淨利潤僅有66.6萬元。

不過對於這個數據,光大永明相關負責人說,這個數據之所以同比降幅大,是因爲統計標準不一樣。上文提到的年度淨利潤是扣除加提責任準備金的並表淨利潤,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披露的利潤爲單表淨利潤。如按照同比可比口徑,公司在2018年的同口徑並表利潤預計將比2017年增長40%以上,具體以經過審計後的年報數據爲準(2019年4月30日前披露)。並且公司新業務價值持續增長,盈利趨勢向好。

與波動較大的淨利潤相比,光大永明人壽的營業收入卻一路上揚。

保險大咖劉鳳全加盟光大永明  面臨市場份額提高考驗

來源:光大永明人壽

年報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8年,光大永明人壽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6億元、67.72億元、80億元、116億元。

去年以來,光大永明業績已經開始有了復甦的跡象,隨着劉鳳全的加盟,光大永明人壽能加速發展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