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坐落在杭州西溪溼地旁的阿里巴巴近年來備受關注,業績增長迅猛,目前市值超4700億美金,是國內最大、全球前六的互聯網科技公司。

阿里巴巴的成功固然與創始人馬雲關係緊密,但也離不開這家企業的文化氛圍,尤其是互聯網技術在其中扮演了“第一生產力”的角色,讓阿里提前佈局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催生了公共雲、城市大腦、新零售等在內的一系列新興產業,讓阿里巴巴從一家電商公司成功蛻變爲一家科技公司。

今天就帶大家一起走進阿里巴巴內部,感受這家要活102年的企業的技術文化。

不懂技術的馬雲如何讓阿里成爲一家市值超4700億美金的科技公司?

阿里巴巴總部位於杭州餘杭區文一西路969號,緊臨西溪溼地,主辦公區、食堂、報告廳等基礎設施,總建築面積約29萬平方米。整個建築體設計由日本設計大師“隈研吾”擔任,原生態的自然環境被很好的保留。

不懂技術的馬雲如何讓阿里成爲一家市值超4700億美金的科技公司?

阿里巴巴的終生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中期目標是在2036年前爲世界解決1億就業機會,服務20億消費者,爲1000萬家中小企業創造盈利的平臺。而這個目標的前提就是將技術成爲全社會共享的基礎設施,用明天的技術解決今天的問題。

不懂技術的馬雲如何讓阿里成爲一家市值超4700億美金的科技公司?

在阿里工程師最多的辦公樓裏貼着這幅對聯,上聯是“Think Big Go Deep”,意思是要大膽想象,同時腳踏實地把技術落地,下聯則是“No Data No BB”,意思是用數據說話。

不懂技術的馬雲如何讓阿里成爲一家市值超4700億美金的科技公司?

“技術創造新商業”是阿里巴巴對技術的精準定位,過去技術都是爲業務服務的,但阿里通過實踐證明,技術是創造新商業的源頭,工程師不僅要理解業務,更要超越業務,往前思考。不是說明天要做了,今天才準備技術。比如阿里雲,從2009年成立到現在已經十年了,騰訊、華爲直到近2年纔開始發力,時間和實力上的差距顯而易見。

不懂技術的馬雲如何讓阿里成爲一家市值超4700億美金的科技公司?

飛天、盤古、伏羲、5K、城市大腦……這些都是阿里雲從09年以來的技術積累,時至今日,阿里雲是國內最大,全球前三的雲計算廠商。在阿里雲之前,沒有一個公司把雲作爲業務和技術的未來在看待,現在,中國有84%的企業有意願要上雲。

不懂技術的馬雲如何讓阿里成爲一家市值超4700億美金的科技公司?

阿里巴巴是中國互聯網公司中對技術投入最多的公司。2017年,阿里巴巴還成立了達摩院這樣專注頂級技術的研發機構,計劃3年內投入1000億,進行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研究。今天的達摩院彙集了全球頂級科研人才,從機器學習到自然語言處理,再到量子計算,幾十名來自海外知名大學的終身教授成爲了達摩院各個基礎科學與前沿技術領域的研發帶頭人,他們身後是1000多名研究員,超過一半都擁有博士學歷。

不懂技術的馬雲如何讓阿里成爲一家市值超4700億美金的科技公司?

在學術研究領域,阿里巴巴也獲得了諸多國際大獎。比如在由卡耐基梅隆大學發起的第七屆對話系統技術挑戰賽(DSTC7)中,阿里巴巴的人機對話系統擊敗了括麻省理工學院、IBM研究院在內的近20支參賽隊伍,拿下兩項世界冠軍,將人機對話準確率的世界紀錄提升至94.1%。

不懂技術的馬雲如何讓阿里成爲一家市值超4700億美金的科技公司?

其實人機對話早在阿里巴巴西溪園區裏就實現了,比如圖中的語音點餐咖啡廳,運用了AI語音技術,系統能在嘈雜的環境中準確識別消費者的需求,包括改單、刪除、加單等特殊情況,都能語音直接下單,整個過程跟與人交流一樣自然。

不懂技術的馬雲如何讓阿里成爲一家市值超4700億美金的科技公司?

阿里巴巴強調個人的技術價值和集體的組織能力,所以經常聽說阿里有很多技術大神,他們大多是從一個個項目中歷練出來的,經受住雙11這樣世界級技術戰場的考驗。在阿里巴巴34名合夥人中,有1/3是技術出身,他們對技術獨到的見解保證了阿里巴巴獨特的技術文化的領先性。

不懂技術的馬雲如何讓阿里成爲一家市值超4700億美金的科技公司?

阿里巴巴推崇“快樂工作、認真生活”的理念,業餘活動可謂豐富多彩,別以爲工程師只是成天對着電腦,他們中有熱愛登山、環球旅行的,也有擅長琴棋書畫修身養性的,別忘了,馬雲可是對太極很癡迷呢。

不懂技術的馬雲如何讓阿里成爲一家市值超4700億美金的科技公司?

阿里的工程師還是一羣有情懷的人,大家熟悉的螞蟻森林,就是幾個工程師搗鼓出來的;還有跟公安打拐辦合作的團圓系統,已經幫助找回3000多名走失的兒童;阿里的工程師還跟中科院合作,研製出了非侵入式江豚定位系統,用科技的力量保護瀕臨絕種的江豚……這些只是阿里技術文化的冰山一角,正是這種技術與商業的有機結合,讓阿里能夠持續保持活力,帶領大家探索技術的無人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