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風雲二號衛星工程總設計師、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原總設計師,“兩彈一星”元勳、有中國“衛星之父”之稱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家棟90歲生日。

  資料圖片

  2018年11月30日,我國第一代靜止氣象衛星的最後一星——風雲二號H星正式交付。

  在風雲二號系列衛星收官之際,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中國氣象局向孫家棟院士頒發了“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終身成就獎”。

  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衛星氣象事業纔剛剛啓動。可究竟是“自己造衛星”還是“花錢買衛星”,國內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

  一種觀點是堅持走自力更生、自主研製的道路,另一種觀點則堅持“造星不如租星,租星不如買星”。好在,時任中國氣象局局長的鄒競蒙力排衆議,極力倡導自主研製。

  1977年11月,在氣象衛星工程第一次大總體方案論證會上,確定了氣象衛星工程代號爲“七一一”,並將我國第一代極軌氣象衛星命名爲風雲一號,正式開啓風雲紀元。

  可萬事開頭難,風雲衛星遇到的挫折遠不止簡陋的造星環境。20世紀90年代,接二連三的衛星事故使得風雲衛星的研製一度陷入低迷。儘管如此,風雲團隊頂住重重壓力,咬牙堅持。

  1999年5月10日,風雲一號C星成功發射,在軌穩定運行達7年之久,超期服役5年。該星完成了我國氣象衛星研製歷史上由屢遭挫折到圓滿成功的完美轉身,被譽爲“太陽同步軌道長壽第一星”,翻開了我國氣象衛星事業的新篇章。

  風雲一號C星成了名副其實的“爭氣星”,風雲團隊也選擇再接再厲,埋頭繼續鑽研其他系列衛星的研發和應用。

  2004年,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二號傳來喜訊——風雲二號C星成功定點,不僅成爲當時國內應用最爲廣泛的業務衛星,還收到世界氣象組織的高度肯定,將其列爲全球氣象衛星觀測網絡的重要業務衛星之一。

  2018年6月4日,在迎接風雲二號H星發射之際,孫家棟院士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接受採訪。郭靜原攝

  “科學創新過程中的曲折是必然的,但是遇到曲折後,該怎樣對待曲折的態度是最重要的。要下決心克服曲折,總結經驗,不斷前進。”

  還記得去年6月5日,89歲高齡的孫老爺子仍然趕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見證 “風雲二號”家族最後一星——風雲二號H星的發射。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氣象衛星事業得以飛速發展,靠的就是在起步時堅持自主創新,努力實現核心技術和器件的自主可控。

  不只是風雲二號系列氣象衛星,孫家棟院士曾獲“兩彈一星”勳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並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作爲航天科技事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推動者獲授“改革先鋒”獎章。

  可以說,太空中的中國衛星,有三分之一是在老爺子的領導下研製的。

  40多年曲折探索路,在風雲二號衛星不平凡的自主創新發展歷程中,以孫家棟院士爲代表的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始終堅持“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與我國氣象衛星事業一路風雨同舟,攻堅克難,點亮浩瀚太空裏的燦爛星光。

  “黨和國家、人民的堅強支持,航天與氣象工作者的互相理解、大力協同、無私奉獻,是風雲二號衛星實現技術發展、服務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強動力。”孫家棟說。

  就讓我們送上遲來的掌聲,深情地道一句:孫家棟院士,生日快樂!

  (經濟日報記者:郭靜原 責編:渠麗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