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跟風

外行開店一個月關門

A先生剛創業那會,有點小錢,又有技術,不甘於給人打工,看著別人開店很容易,天天幻想著開店掙錢,種種原因讓他也踏上了轉型廚掌柜的漫漫長路。A先生的第一個店只有四十平米,按說經營好了,大錢賺不到,辛苦錢還是很穩定的。結果不然,店「死」得很慘。

當時很流行火鍋雞、火鍋魚,A先生在最繁華的一條小吃街租下了一個四十平米的小店,也干起了火鍋,當時沒想別的,就看別人做火鍋生意好得不得了,也跟著做了。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市場定位,那一條街都在賣火鍋,A先生和別人乾的一模一樣,又是晚來的,肯定做不過別人。小店還沒開一個月,就趕上了非典,街上連人都沒有。不得已,A先生把小店轉讓改開中餐店。

警示:有句話叫做「人無我有,人有我精」。意思是別人都賣的東西,你想再賣就必須有超過別人的地方。市場定位要找准,做自己的特色,做差異化產品,迎合市場。A先生的案例是典型的外行開餐廳,什麼都是想當然。結果就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煌泰吉餐飲免費選址!!!!!!!

2、人脈

不到位內行重蓋冷盤間

B先生在開店過程中,最深的感觸就是人脈關係很重要,這裡的人脈關係主要指與政府部門打交道時所需要的資源。B先生是一名廚師,廚師最初開店,一般都是小店,錢來得不容易,很多都是東拼西湊出來的。因為做廚師時打交道的圈子很窄,一般都是同行,很少接觸政府部門的人。

在開店之初,B先生的店就遭到各個政府部門輪番檢查,最終因為一點小問題要求把整個冷盤間結構都改了,否則就關門自檢。這對於資金本來就不是很充足的廚師來說,簡直就是致命傷。但是店已經要開的,不改就沒法營業,迫不得已B先生只得借錢改建。

警示:有句話說得好,多個朋友,多條路。開餐廳,生意不好需要朋友幫忙宣傳,需要朋友幫襯。要餐廳生意好,先要把人脈關係打通,擴大社交圈範圍。B先生最大的問題是在裝修的時候沒有和政府部門打好交道,事前沒有了解清楚門道,最終只得自己將苦水咽下去。

3、合同

忽略四個字房租第二年漲八萬

C先生當時開店欠缺經驗,在房租問題上吃過大虧。他當時接手了一個轉讓店,合同上還有兩年就到期,房租算下來五六十塊錢一平米,C先生認為有得賺就接下來了。第一年餐廳的生意非常好,房東看到這個勢頭,第二年立馬要求漲八萬元的房租,第三年漲十幾萬。C先生後來一算,掙得錢都交了房租,到頭來還不如給人打工掙得多。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C先生在簽合同時忽略了一個細節,直接和轉讓人簽的,沒有和房主本人簽,等於過了下手,合同上只有「同意轉讓」四個字,沒有時間限制,這成為這次開店失敗的主要原因。

警示:餐飲老闆被房東被房租坑的情況不在少數。C先生的經歷告訴大家,合同一定要去政府相關部門公正,與房東談房租,至少要談五至十年的租金,允許每年有5%-10%的遞增,防止暴漲。如果房東不接受這個條件,那勸你連開都不要開。

4、決策

夫妻開店一山不能容「二虎」

老公是廚師,在後面負責炒菜,老婆以前是干服務員的,在前面負責收錢和服務。兩個人身兼數職,看似分工明確,看似是一個不錯的搭配,但遇到問題還真不是這麼回事。

D先生兩夫妻開了一家店,他在後廚炒菜,老婆在前廳服務和收錢。剛開始挺好的,但是後面就有問題了。一次,有位客人在他的店裡吃飯,當時小店剛開業,一律八折,這位客人打完折後是三百二十多元錢,不要發票,唯一的要求是免了零頭。

當時D先生很爽快就點頭同意了,誰知他老婆堅決不同意,覺的已經打八折了,實在沒有空間再讓利了。幾個回合下來,客人不要求打折了,讓開發票,結果他們店剛試營業,還沒有營業執照,開不了發票,這下客人不願意了,也很生氣,與D先生的老婆吵起來,最後的局面是,老公和老婆吵,老婆和客人吵,亂成了一鍋粥。

警示:這個案例講的是經營中的決策,不是不建議夫妻合體開店,但是一定要分清楚許可權。小店經營也有小店的規則,一定要人性化,讓客人覺得這個店有人情味。老闆與第一次來吃飯的客人聊聊家常,把客人的口味記下來,下次再來安排他喜歡的菜,結賬抹個零頭不叫損失,做人做事都大氣點,生意自然就會好。如果連這點小錢也不願意出的話,那麼註定做不大,做不長久。

5、服務

丈母娘端菜手指伸進碗不專業

剛開始開店,店小,很多餐飲老闆根本不會琢磨人力資源的事。於是E先生的一場悲劇上演了。為了省工錢,他找七大姑八大姨過來幫忙,丈母娘做起了服務員。

結果可想而知,沒有經過專業業務培訓的,肯定要得罪客人。端個茶,整個指頭都伸進去了,很不衛生,客人當時不說,下次肯定不會來了。因為是親戚,又說不得,影響了小店生意。開店最初為了省錢,E先生會去市場進半成品原材料,例如肥腸、魚、雞都是沒經處理的,回來讓員工自己宰殺、摳肥油,結果把員工嚇跑了,當時又遇到了用工荒,招不到人。店裡的生意一落千丈。

警示:夫妻店、親戚店大多都是這樣的模式,幾個家人一起合作開店。不是說這種模式不好,像沙縣、潮汕餐廳大多數都是這樣的模式,但是上面的案例錯在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就讓人上崗。餐飲行業,服務佔據了很重要的地位,服務不專業就算了,還讓人覺得噁心那就註定要失敗啦。因此,不該省的錢一定不要省,人力資源是後勤保障,請的員工一定要專業。

6、模式

開店不接地氣生搬硬套不奏效

郭總和幾個合伙人在貴陽美食街投資了一個450 萬的店,走時尚高雅路線。為此他們專門到長沙考察火得一塌糊塗的金牛角王、美麗人生、綠茵閣等店,定位、裝修、傢具、服裝都一模一樣,甚至連員工都是原班人馬挖來的,但開了不到一年就賠了450萬,被迫關門調整。

為什麼呢?還是照搬出的錯。當地的客人進去吃飯,點了牛排不要黑胡椒汁,非要蘸著辣椒蘸水吃,進了包房一看沒有麻將機,就堅持不進去。當休閑時尚餐飲遇到貴陽當地習俗時,不改就得「死」,改了就是不倫不類,註定失敗。

警示:站在巨人的肩上是可以看得更遠,但是同樣地生搬硬套註定短命。上面的案例,郭總學習了別的餐飲模式好的地方,甚至連團隊都挖了過來,但是卻沒有做到結合當地的實際。正所謂畫虎畫皮難畫骨,開餐廳照搬照抄是沒有活路的。有自己的特色,結合當地的情況才能落地生根。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