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奇藝的《青春有你》於昨晚落幕,雖說沒能複製去年《偶像練習生》的火爆盛況,卻也讓不少追星女孩紅了眼眶。

  騰訊的《創造營2019》無縫銜接,又爲她們輸送了新鮮的小哥哥,總之,今年是絕對不愁沒人追的。

  但如果要問今年的選秀舞臺留下了什麼高光時刻,我是全然沒有印象的。

  唯一有記憶點的還是《以團之名》裏宛如幼兒園匯演般的車禍現場《Love Scenario》,其他的選手或作品我通通都講不出來。

  仔細想想,這不就是近兩年的選秀給人留下的印象嗎?

  去年從《偶像練習生》裏走出的NPC,至今都沒有什麼口口相傳的作品;《創造101》裏誕生的火箭少女101,也只有一首口水歌《卡路里》被大衆所銘記。

  曾走出毛不易的《明日之子》,2018年第二季節目裏所有的選手加一塊還不如三位星推官有看點,能讓我記得的也只有李宇春和華晨宇的再同框。

  看着春春和由她見證的快男冠軍,一起選出新時代的偶像,讓我不禁回想起14年前她奪冠的那個晚上。

  這十幾年間選秀史的更迭,也見證着娛樂圈的興衰。

  2004-2007

  草根選秀,只用作品和實力說話

  2003年8月,一檔名爲《超級男聲》的節目登陸了湖南娛樂頻道,誰都未曾想到,由它開創的“超級”系列選秀節目能持續14年之久。

  2004年,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屆全民選秀《超級女聲》拉開了帷幕。

  冠軍安又琪,長相實力兼備,賽後以一曲《你好周杰倫》紅遍大江南北。但時運不濟,安又琪後續發力不足,現在只能在相親節目中靠着“十天嫁出去”的噱頭搏出位。

  季軍張含韻,當年年紀最小的選手,一首《酸酸甜甜就是我》讓全國觀衆都記住了她,她也成爲了無數少男的夢中情人。但時光流逝,張含韻沒有好作品傍身,黑料與緋聞齊飛,只能逐漸消失在大衆視野裏。

  隔壁東方衛視也籌備了一檔選秀節目《我型我秀》,這一年的冠軍名字叫張傑。

  可惜,他在2004年並未有機會大紅大紫,反倒是2007的快樂男聲讓他大放異彩。曾經要靠粉絲衆籌才能解約的男孩,現在已經是能在鳥巢開演唱會的頂級歌手。

  誰說歲月一定是把殺豬刀,它也可能是雙溫柔的造星手,爲所有有才華的人圓星夢。

  2005年,《超級女聲》的火爆遠超前兩年,大街小巷裏充斥着爲選手們拉票的身影。

  記得那時,所有的音像店都放着《筆記》,人們口中討論的都是春春和筆筆誰更帥氣。

  這同樣也是被稱爲神仙打架的一屆選秀,即便比賽已經過去了14年,這屆的選手們仍是現今華語樂壇的中堅力量。

  冠軍李宇春,中國流行音樂的領軍人物。她給時代留下的印記,不敢說前無古人,起碼至今是後無來者。她是紅了15年的傳奇,更是在爭議中成長得更優秀的先鋒偶像。

  時代週刊選她做封面人物,各大秀場均邀她當座上賓,香奈兒的老佛爺是她的伯樂與知音,各大音樂獎項中也少不了她的身影。

  縱然當年有那麼多質疑的聲音,但李宇春把這些都化作了前進的動力,用《Why Me》《流行》來回應質疑,用《野蠻生長》來證明自己。

  在採訪中,她也真誠地感謝那些曾經認真說出她名字的人。

  亞軍周筆暢,雖然一直被拿來和春春比較,但她的實力仍不容小覷。《筆記》之後還有《對嘴》《用盡我的一切奔向你》等好作品,截止到2018年的國內外256個獎項,更是對她音樂實力的見證。

  季軍張靚穎,海豚音女王、主題曲小天后,《畫心》《終於等到你》都是傳唱度頗高的歌曲,她的感情問題也一直被大衆所關注,是當之無愧的話題女王。

  可以說,這一屆的超女是內地所有選秀節目的巔峯之作,既有作品又不失話題,還爲華語樂壇輸送了很多堅實力量,在這之後的選秀皆不復它當年的輝煌。

  同年的《我型我秀》第二季,走出了兩位知名綜藝咖,劉維和薛之謙。

  劉維在斬獲冠軍後,在音樂方面鮮有建樹,卻在綜藝節目上找到了自己的第二春,只是歌手夢對他仍舊遙不可及。

  薛之謙比劉維幸運,但也只幸運了一點點,歌比人紅,是薛之謙的最大困境。好不容易抓到了翻紅的機會,又因爲私生活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時針轉向了2006,第三屆超女如約而至。但也許是三年都是同一種配方,這次的超女並不像前兩屆一樣火爆。

  當然,冠軍尚雯婕、亞軍譚維維仍爲大家提供了不少談資,《譚某某》就是兩人曾水火不容的見證。

  現在,兩人都學着與過去和解,尚雯婕靠毒辣的目光將公司運營得風生水起,譚維維也早就成爲了華陰老腔的傳承人。

  《我型我秀》第三季,走出了戚薇,她是早年間選秀歌手轉型演員較成功的一位。雖然現在的標籤是辣媽,但歲月會幫她記住那首著名的《外灘18號》。

  這一年,《加油!好男兒》也上線了。馬天宇是這屆好男兒中最具影響力的人物,雖然也是《該死的溫柔》比他自己還要出名,但北電畢業後轉型演員的路也是走得順順當當,一紅就是13年。

  許是2006年的《加油!好男兒》讓“超級”系列有了緊迫感,《快樂男聲》選擇在2007年重磅迴歸。

  在這一年誕生的0713,是許多人心中的選秀白月光,每當他們聚齊總能賺粉絲一大波眼淚。

  冠軍陳楚生在今年靠《歌手》重磅迴歸,亞軍甦醒依然在靠各種好友上熱搜,季軍魏晨還在演着劇和電影,13強的其餘兄弟也在其他領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

  一直被打壓的《我型我秀》,在2007年開始顯現頹勢,反倒是去年才上線的《加油!好男兒》異軍突起,從中走出的傾城四少火遍全國。

  而今在看他們四個,只能唏噓命運不同。

  當年的國內頂級男團BOBO,井柏然已成一線小生,付辛博卻只能在二流電視劇裏不鹹不淡地出演着。

  關係最好的李易峯和喬任樑,一個是頂級流量,另一個卻早早地離開人世,到天堂放聲歌唱。

  2008年是奧運年,選秀節目逐漸減少。但也許正是因爲缺失了這一年,2008年後的選秀節目鮮少有成爲爆款的。

  2009-2014

  平平無奇,開闢導師帶紅節目的風潮

  2009年迴歸的《快樂女聲》倒是因爲曾軼可的出現小爆了一下,綿羊音席捲全國,甚至還引領了一波“信曾哥”的熱潮。但當年的冠亞季軍,現在都不如三次參賽最終獲得殿軍的鬱可唯混得好。

  隔年出現的《快樂男聲》是“超級”系列中最爲平庸的一屆,甚至也可以稱爲是“渣男的誕生”,綠了師兄甦醒的李煒,和約江鎧同擠痘的陳翔均出自這一屆快男。

  2011年再度來襲的《快樂女聲》,反響平平,大多數選手都是出道既巔峯。

  整個選秀市場顯現出前所未有的頹勢,急需新鮮血液救市。這時,《中國好聲音》的出現,給疲軟的選秀市場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吉克雋逸、吳莫愁的出現,挑戰了大衆對歌手的審美,不同類型的選手出現更是豐富了這一屆好聲音。

  其中奪得冠軍的樑博在當時爭議頗多,好在留學歸來的他在2017年《歌手》的舞臺上用原創歌曲證明了自己。

  好聲音誕生的同年,湖南衛視推出了養成類綜藝《向上吧!少年》。

  這檔綜藝在現在看來,可謂是遺珠頗多,現在的頂流在當時幾乎被淘汰個遍。王俊凱、易烊千璽、蔡徐坤、鞠婧禕,都是《向上吧!少年》裏一輪遊的選手。

  反倒是最後進入七強的選手劉也,成了輾轉各大選秀節目中的回鍋肉。

  2013年《快樂男聲》再度迴歸,這一次湖南衛視終於押對了寶,華晨宇的出現讓這屆快男從海選就變得與衆不同。

  華晨宇的一曲《無字歌》讓無數人對他印象深刻,有人說他才華橫溢,有人說他這是作怪搏眼球。

  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感謝尚雯婕,如果不是她的力保,就一定不會有今天的花花,我們也沒有機會聽到像《煙火裏的塵埃》《卡西莫多的禮物》這樣優秀的作品。

  這屆的亞軍是歐豪,除了是馬思純的前男友,他還是當年最火爆的嘻哈小狼狗。

  季軍白舉綱,至今仍輾轉於湖南衛視的各大綜藝刷着存在感,快男的一夜成名爲他們開啓了全然不同的人生。

  2012年爆紅的《中國好聲音》趁熱打鐵,上線了第二季。但討論度卻遠不如之前的高,冠軍李琦去年還參與了大熱的《聲入人心》,嘗試向美聲界進軍。

  同年還上線了兩檔“導師比選手紅”的節目,《中國夢之聲》和《中國最強音》。

  提起這兩檔節目,大家能記得就是韓紅在《中國夢之聲》現場拆穿選手的虛假包裝,和國際章第一次在《中國最強音》擔任導師的知性模樣。

  要問選手姓氏名誰,有什麼代表作品,觀衆全是一臉懵逼。

  時間來到2014年,請一堆知名導師助陣,已經成了選秀業界不成名的規矩。

  於是,聚集了庾澄慶、李宇春、蔡依林、李健的《中國正在聽》來了。

  節目確實選出了幾個比較知名的選手,最近火得一塌糊塗的阿雲嘎就是節目中的季軍。著名的傷感情歌《可樂》,就是在這個節目中被唱火的。

  《中國好聲音》節目組同年還打造了《中國好歌曲》,霍尊唱着《卷珠簾》成了中國風歌曲的新的代言人。

  《中國好聲音》第三季,只誕生了一位高話題度的選手—張碧晨,她的出現還一度壓制了張靚穎主題曲小天后的地位,畢竟這年頭誰還不會哼兩句《涼涼》呢?

  但同類型的選秀節目扎堆出現,賽制大同小異,只是導師陣容在不斷更新,觀衆對於選秀的熱情大不如前,各大衛視平臺都在尋求突破。

  這時,養成類選秀綜藝從中殺出一條血路,逐漸成爲了選秀節目的主流趨勢。

  2015-2019

  萬物皆可選秀,養成變爲主流

  2015年有一檔不得不說的綜藝,雖然它未曾大紅大紫過,但從中走出的選手卻在近兩年相繼爆紅。

  《偶像練習生》中C位出道的蔡徐坤,《以團之名》里人氣班第一的趙品霖,在《以團之名》裏有不俗地表現的苟晨浩宇、何屹繁,都是這檔節目中的七強選手。

  這檔神奇的綜藝就是《星動亞洲》,除了輸送了爆紅選手,還培養了不少選秀回鍋肉。

  從《向上吧!少年》中走出的劉也,來到這也沒有一夜成名,今年還參加了《創造營2019》企圖在追星女孩們的手冊中擁有姓名。

  戴景耀、王廣允也是差不多的境況,戴景耀去了《明日之子2》,王廣允參加了《快樂男聲2017》。

  原來全網真的不只有300追星女孩,更只有300名選秀選手。

  跟上了養成熱潮的《燃燒吧少年》,找來了舒淇和李宇春坐鎮,但最終的節目效果並不盡如人意。節目中衍生的X玖少年團,目前也就只有肖戰較爲出名。

  《中國好聲音》第四季開始示弱,沒有知名選手,不復當年盛況。《中國好歌曲》第二季,也只是聲音大水花小,歌比人紅成了節目的最大困境。

  而這兩檔節目在2016年的表現更加慘淡,連好作品都鮮少出現,更毋論優質選手了,就連重新更名回《超級女聲》的“超級”系列都撲得悄無聲息。

  但養成類選秀節目從不認輸,2015年時興打造男團,2016年就開始主推女團。

  《蜜蜂少女隊》就是其中一檔着力打造女團的節目,只可惜吳奇隆和謝霆鋒的加盟,也並未讓這檔綜藝出圈。直到去年,從節目中走出的蜜蜂少女隊參加了《熱血街舞團》後,才稍微打開了些知名度。

  雖然同類型的節目一直撲,可架不住總有人想嘗試。

  湖南衛視就在養成類綜藝的基礎上,添加了些自己的元素,大型綜藝主播養成真人秀《夏日甜心》誕生了。

  這檔節目的橫空出世,給市場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誰說選秀只能做音樂類的,萬物皆可搞選秀啊。

  於是,2017年的選秀市場便打開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門,萬物皆選秀的時代,來臨了。

  《中國有嘻哈》是這類節目中的佼佼者,它的成功更印證了“萬物皆可選”的理論。

  原本只是活躍在地下的嘻哈文化,瞬間躋身主流文化,朗朗上口的作品、桀驁不馴的選手們,都成了大衆爭相追捧的對象。

  觀衆們對於不熟悉事物的熱情度遠遠超出了節目組的想象,《中國有嘻哈》就這樣看似意料之外,實則情理之中地爆了。

  GAI和PGONE到底誰更牛,因爲雙冠軍的出現,變成了沒有答案的問題。

  同一時間正進行的《明日之子》,雖然沒有那麼高的國民度,但總算輸出了一位像模像樣的歌手—毛不易。他的《消愁》《像我這樣的人》等作品,成了2017的年度金曲。

  薛之謙在節目中發表的黑幕論,更是爲節目帶來了不少關注度。

  擠在這兩檔節目中間的《快樂男聲》,水花變得格外的小,就連冠軍都是之前《中國正在聽》裏的十強選手魏巡。

  曾經大紅大紫的草根選秀,現在卻變成回鍋選手的二次就業現場,不知是該怪時代變化太快,還是怪“超級”系列太墨守成規。

  2018年,絕對要被選秀節目史記入史冊,這一年堪稱“偶像元年”。

  《偶像練習生》的播出讓不少人驚覺,原來選秀還可以這麼做。100個練習生放在一起,實力顏值人氣統統都要看,而最後出道與否的決定權則百分之百都在觀衆手上。

  觀衆權利被無限放大,爲練習生們投票的熱情甚至趕超了2005年超女時期的瘋狂。

  全民選秀的熱潮,終於在《偶像練習生》裏迴歸。

  緊跟着上線的《創造101》更是給這樣的熱潮添了把火,楊超越王菊等人的出現,更是印證了那句“你掌握着重新定義中國女團的權利”。

  不過,更加有趣的現象出現了,大衆只是熟悉這些流量的名字,卻對不上號也說不出他們的作品。這在前些年的選秀裏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沒有實力,只有顏值和流量的選秀時代,真的來了。

  與這樣風氣並行的還有大量不同主題選秀的誕生,《這就是街舞》《熱血街舞團》《演員的品格》《國風美少年》《聲入人心》《這就是灌籃》相繼問世。

  但達到《中國有嘻哈》高度的也只有《聲入人心》一個。

  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允許並希望文藝界可以百花齊放,而《聲入人心》的成功讓更多觀衆見識到高雅藝術的魅力,這也是新時代選秀希望能帶來的效果。

  但不是每一個選秀都想成爲《聲入人心》,大多數節目的目標依然是播放量和高收益,所以,今年纔有瞭如此之多的養成類選秀。

  可今年這幾檔都沒有很大的水花,究其原因,是市場在同類型節目取得成功後變得更加浮躁了。

  張藝興在《青春有你》中發飆

  無數人渴求一夜成名,四月造星,並且還不願爲此付出更多努力,所以今年的這幾檔綜藝都成了回鍋肉選手以及懵懂新人的聚集地。

  但這樣的變化,真的是選秀節目們的初心嗎?

  我想,並不是。

  只不過這15年選秀的變遷,是整個娛樂圈變化的縮影。

  從前的偶像習慣用作品說話,而現在的偶像喜歡用人氣說話。

  他們不太在乎實力和作品,只想擁有更高的流量。

  所以,這15年間我們鮮少見到第二個李宇春,卻多了無數個蔡徐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