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修圖進入了瓶頸期,色調怎麼看都很彆扭,光影怎麼塑造都很假。

修圖到底是為了追求像氣球一樣光滑或規則紋理的皮膚質感還是為了更好的還原照片的本質而存在?到底是為了那濃郁的數碼色彩還是靈動的原始色彩而調製?

一切好像在此都成了大大的困惑。修圖到底為什麼而存在,我們所把握的尺度又是什麼?

問題轉自一位建築學同學的qq空間,替他在知乎上尋求一些答案


為了更好的表達而存在


  這些問題,確實是目前大部分攝影師與修圖師所遇到的,因此,除了今後我們會在這一塊分享更多文章解決這些問題之外。

  蕈菱梨說:「很多人一直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時尚商業修圖,事實上,作為時尚修圖師必須要懂得攝影,用光,化妝造型,顏色搭配,以確保自己有獨具一格的審美並充分意義上理解攝影師的表達。

  而大家所理解的時尚修圖的修皮膚只是修圖的冰山一角,時尚商業修圖師之所以脫穎而出,是因為更善於將技術與美感結合。

  因為時尚修圖尊重攝影師的拍攝思路和意願,在原有的基礎上,***大限度的提升照片的美感和氣質,但是看起來真實不失真,巧妙的把修圖痕迹藏在照片里,讓照片看起來舒服有質感,**有氣氛。

  而這些都是目前大部分攝影師與修圖師需要跟時尚修圖師們學習的地方。

  再加上時尚圈照片的風格和審美逐漸被人像寫真和婚紗影樓借鑒模仿,包括在攝影、化妝、造型方面的轉變,這決定了攝影師與修圖師們必須在修圖思維和修圖技法上做出相應的改變,比同行更具競爭力。


從1839年攝影誕生之處,後期(暗房)就一直存在。

主流圖庫攝影師(視覺中國,美蓋)普遍認為修圖是為了更好的演繹場景,表現主題,節省時間,方便前期拍攝。

一部分非專業人像攝影的確有用力過猛之嫌疑。這是日益降低的攝影門檻所致,無法避免。

可以多了解下不同類型的攝影師,比如美食攝影的狐狸老師(推薦作品瑰味圖),人像與超現實攝影的Terry_F老師,人像攝影師Sean archer的肖像,三好豬的環境人像,爬樓聯盟的磊哥和愛攝影的濤哥追求的極致的細節和完全符合商圖標準的城市風光,他們的照片,都有對自己作品的前期和後期以及攝影理念的解讀。

講後期很假,光影塑造很假我是不贊同的。就風光而言,走過很多地方後,很多事情都會合理起來,因為他們所演繹出的場景都是你所見。

無論如何,到現在還抱著嚴肅攝影的理念,(新聞攝影,編輯類照片供圖者除外)都是不對的。

攝影從繪畫脫離很多年了,早已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當你按下快門的那一刻,就是你演繹的起點。


看目的。

看你客戶的喜歡趨向,看你自己拍攝的想法和照片使用方式,看你自覺照片的意義。一切為主題服務,其他都是手段。


攝影為什麼而存在,大概修圖就為什麼而存在吧。。。

如果拍照片是為了美,那修圖就是為了讓它更美,

如果攝影是為了記錄,那修圖就保留想記錄的,隱去不想記錄的,

如果攝影是為了傳遞情感,那修圖就幫忙使情感更鮮明。

所以修圖的意義自然不僅僅不是為了讓照片看起來不一樣。我個人覺得是為了讓你想達到的效果,能夠藉由修圖讓觀看者更好的感受到,而且不會覺得生硬不自然。這大概就是我理解的修圖的意義了。


和畫畫不一樣嗎。。。每個人的審美不一樣。


形式上的補充,它為已存在的完整事物而存在。加強傳達而不覆蓋本意,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