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清理妨礙公平競爭、束縛民營企業發展、有違內外資一視同仁的政策措施;我國成爲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經濟體之一

  新京報訊 (記者顧志娟)4月9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財政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發改委三部門介紹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和調整進境物品進口稅有關情況。2018年,我國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的營商環境排名從2017年的第78位上升到第46位,成爲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經濟體之一。接下來,針對一些突出短板和問題,有關部門出臺了多項舉措,包括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開展營商環境評價等。

  落實競爭中性,深化“放管服”改革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甘霖表示,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已經在全國基本建立。全國共審查新出臺文件43萬份,對其中2300多份文件進行了修改和完善;對82萬份已經出臺的文件進行了清理,廢止或修訂涉及地方保護、指定交易、市場壁壘的文件2萬多份。公平競爭審查工作雖然取得了積極成效,但還存在着審查不全面、監督不嚴格等一些突出問題。對此,市場監管總局會同有關部門提出一系列應對措施。

  一是按照競爭中性的原則,部署清理妨礙公平競爭、束縛民營企業發展、有違內外資一視同仁的政策措施。二是要嚴格做好新出臺文件的審查,今年年底之前要實現國家、省、市、縣四級政府全覆蓋,確保涉企的政策措施都要進行審查,嚴審增量。三是進一步改革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要修訂實施細則,要建立定期的評估清理機制,推行第三方評估。四是強化公平競爭審查的監督機制,定期開展文件的抽查,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及時曝光典型案例,將公平競爭審查納入到相關考覈體系等。

  國家發改委副祕書長周曉飛表示,接下來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重點抓大幅壓縮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壓縮開辦企業、註冊商標、登記財產、獲得電力、跨境貿易等事項的辦理環節、時限和成本,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縱深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改革,進一步做到利企便民惠民。

  在40個城市開展營商環境評價,今年將在直轄市、計劃單列市、部分省會城市和地縣級市開展營商環境評價,將重點圍繞開辦企業、辦理建築許可、獲得信貸、納稅、辦理破產和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推動出臺更多優化營商環境的“硬舉措”。

  複製推廣營商環境經驗成果。北京市、上海市是世行樣本城市,形成了一批好的經驗和做法,如北京開展小微企業“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三零專項服務行動,上海實行開辦企業一個平臺通辦。今年,國家發改委將及時梳理總結北京、上海等各地方優化營商環境的典型案例,提煉更多在全國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鼓勵帶動更多地方對標先進,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降低行郵稅稅率有利於擴大進口和消費

  4月9日起進境物品行郵稅稅率進行了下調。

  財政部副部長鄒加怡表示,此次行郵稅的下調主要考慮兩個原則。首先是便民惠民,重點降低了和人民羣衆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日用消費品的行郵稅稅率。二是稅負公平,爲了維持進境物品與進口同類貨物的稅負公平,行郵稅稅率應該與同類進口貨物的綜合稅稅率大體一致。行郵稅是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合併後的簡易綜合稅率,此次減稅中增值稅製造業稅率從原來的16%降到了13%,進口環節增值稅也相應下降。

  鄒加怡表示,降低行郵稅有利於擴大進口和消費,同時也讓人民羣衆切實得到減費降稅的實惠。下一步,財政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抓好組織落實,讓人民羣衆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