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梅長蘇來說,來金陵攪動風雲是早就計劃好的,甚至為了做這個事情籌備許久,朝中的情況、大臣的軟肋、梅長蘇全都摸的清清楚楚,每條線都埋的很深,環環相扣。

明面上看,譽王和太子去請梅長蘇是因為聽說南楚實力最弱的六皇子成為儲君,再一打聽,得到了江左梅郎、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的箴言。兩人都想成為儲君,於是紛紛去請梅長蘇。但是以梅長蘇的計謀和智力,如果不想來,沒有人可以左右。梅長蘇純屬於自己想來,但是需要一個時機,需要一個借口。靖王和太子就是梅長蘇的借口,南楚的事情是梅長蘇一手操辦的,琅琊閣的消息也是梅長蘇設計放出去的。

梅長蘇給自己設計了一個開端,剩下的路,梅長蘇會走的更艱難,可他心志堅定,只能自己走下去。讓我們假想一下,如果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譽王和太子就是沒去請梅長蘇,那麼梅長蘇會怎樣進入金陵呢?也許利用景睿、也許設計別的事情發生,最後結果可能都是一樣的,但既然梅長蘇的最終目的是扶持靖王,那麼由太子和譽王出面請自己,讓自己有機會蠱惑二人爭鬥,最後元氣大傷,為靖王上位創造條件,也算是最好的一種方式了。


首先,太子和譽王並不是上琅琊山請梅長蘇,而是去尋訪琅琊閣,想得到北燕六皇子冊封為太子的真相,也就是,太子和譽王不論是親上琅琊山,還是派人去,都不是為了請梅長蘇,而是為了知道麒麟才子是誰的答案。

其次,太子和譽王會對梅長蘇趨之若鶩,最重要的還是琅琊閣和江左盟的營銷手法做得好,成功的利用北燕六皇子被冊封這件事將麒麟才子的名氣和得麒麟才子可得天下的斷言散播了出去,以致於激起太子和譽王對麒麟才子的征服欲和渴望。

第三,這場營銷算是很成功的,所以引來了太子和譽王,可就算不成功,梅長蘇也會有其他的方式引起他們的注意,梅長蘇回到金陵是必然的事情,藺晨在一開始就說過,我十二年前就知道,這金陵城,你是遲早要回去的。

以什麼樣的方式的理由回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回去。不然蕭景睿也不會在機緣巧合下認識梅長蘇,更不會和梅長蘇有了交情,這說明,梅長蘇在幾年前就開始為自己回去找好了理由。而太子和譽王的招攬,不過都是梅長蘇用來掩飾自己回金陵的真正目的的方式而已。另外,譽王和太子的招攬,更是梅長蘇計算好了用來引起太子和譽王之間兩敗俱傷的一步棋而已(心疼譽王,始終被所有人當做棋子)。

稍微看過這部劇的小夥伴們,應該都會發現,梅長蘇回金陵以及後面發生的所有事,起因都只是因為開頭那血腥的一幕,都只是因為十二年前,七萬赤焰軍冤喪梅嶺,祁王,林燮一家蒙難,滿門被滅。而梅長蘇,作為梅嶺的倖存者,始終是秉持著父親最後的期待和希望而活著,他受盡磨難,易容換顏,苟延殘喘下來,不過都是為了洗雪七萬赤焰軍,為了洗雪自己一家,祁王一家,以及所有所有受累的人身上的冤屈,還大梁朝廷真正的政治清明而已。

這一切,並不是因為譽王和太子的招攬,而是本身就存在的因果,梅長蘇回金陵,是遲早的。


其實後面發生的事情和太子和譽王都有關,但是也無關!因為太子和譽王之所以上琅琊山是因為梅長蘇多年的準備!

有關是因為太子和譽王都上山了,並且後面都被梅長蘇利用了,最後勾股除盡……太子敗走封地,永不得回京。譽王九安山奪權失敗,最後自盡身亡……他們的每一次鬥爭都被梅長蘇所利用,每次都被梅長蘇設計:一步步的把一個倍受冷落的靖王扶上王位……

和譽王和太子無關:梅長蘇為了進京做了周密的安排!準備了整整十二年:赤焰舊案發生時一個年僅17歲的林殊,在梅嶺得於生還開啟的奪權之路的準備,包括易容,包括執掌江左盟,以麒麟之才之名,包括改名梅長蘇……包括進入琅琊榜榜首來吸引著朝局重臣……哪一個不是說:得麒麟才子可得天下。一個遠在江湖之人,居然能夠轟動朝野,可見梅長蘇的用心之深,謀劃之久……萬里長城絕非一天建成……

而後。梅長蘇到京城之後,基本按照自己謀劃和設計好之後的路線再走,雖然中間出現過小意外,小事件!但是基本按照準備好的思路在執行著……最終拿下謝玉,除掉夏江。使得靖王上位,赤焰軍沉冤得雪……皇帝低頭認錯……

不管從任何角度看。譽王和太子不管上山和不上山!都會發生後來的事情。因為他們上山是梅長蘇計劃的一部分。當然也是一部合理去京城的一部分!

琅琊榜:不是風沒有起,而是從來沒有停過


其實,不管譽王跟太子會不會上山請梅長蘇,他也會下山去京城完成他的使命。因為他跟藺晨說,這步棋,他已經布了十年了。

譽王和太子先後上山討要「得麒麟才子得天下」的錦囊,這步棋,其實也是梅長蘇的布局。他想讓自己以一個有利的身份進京。因為無名無分,可能達不到他想要的結果。

可藉助太子和譽王的黨爭,反而可以把自己做的很多事充分化解不惹人懷疑。 表面上,梅長蘇是因為太子和譽王的勢在必得,只好下山。梅長蘇也為了方便行事,跟著景睿,借口養病,悄悄住進侯府之中。

雖說是悄悄,可是他又哪能真的讓自己悄無聲息呢?他必須得有所動作,才能引起旁人的注意,才能讓太子和譽王發現自己。

如果不是太子和譽王雙雙來請,梅長蘇自然也會有自己的方式下山去插手朝政。但是,對他來說,利用黨爭拔出彼此的勢力,再安插自己的勢力,是最快,也是最容易的選擇。

也許,下山可以不藉助太子和譽王,但是重整朝綱,必須利用太子和譽王。

我是windy天意晚晴,全網路最會寫劇評的劇評大V,2部《琅琊榜》,寫出80多篇劇評,兩季《歡樂頌》寫出60篇劇評,《仙劍奇俠傳》劇評正在持續更新中。歡迎你的關注!


首先,太子就被譽王玩死,太子的謀略,人品,手下的人才,各個方面都不及譽王的一半,唯一的就是他是太子,這就讓譽王頭疼的事,之所以譽王上山去梅長蘇,一方面是能請到更好,另一方面是他膽心梅長蘇被太子請,如果是被太子請到,他就很難對付,太子加上陰謀家梅長蘇,可以說是天下無敵,這點在劇中可以看出當梅長蘇不投靠太子門下時,他譽王很高興,而投不投靠譽王,真沒放在心上,而梅長蘇做得太周到,他既不投靠譽王,也不投靠太子,而是,暗中幫助靖王,這一招太厲害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如果梅長蘇一但投靠太子,以譽王的勢力必殺之,也許有些人會說是梅長蘇是天下第一大幫,譽王殺不了,可大家不要忘了,譽王是二皇子,他要殺得人肯定能殺,更何況是麒麟才子投靠太子。譽王不在呼梅長蘇,譽王的謀略可以說能與梅長蘇相提並論,不相上下。

其次,太子被廢,譽王登基,靖王靠邊站,在這劇中太子被廢,雖然說是梅長蘇有一定的功效,其實也是借譽王的手,如果沒有梅長蘇,譽王也要打敗太子,也要廢掉太子,這是譽王登上皇位的最大障礙,沒有了梅長蘇,譽王和太子之間的較量就太懸殊了,譽王這邊可是人才濟濟,最大的謀略者就是秦般若,這女的確實不簡單,而太子這邊就是沒多少人才,加上太子花天酒地,又不善於謀略,凡事都得問他媽,不務朝政,就有一個當皇后的媽,這樣太子肯定會廢,這樣就少了一個對手,還有一個就是靖王,但是沒有梅長蘇,靖王也成不了氣。靖王就是梅長蘇一把手一把手推他座上皇位的,大家看電視都知道,一開始靖王對什麼人,都很消極,對朝政更是不關心,還被派去守邊疆,是梅長蘇回到京城設計才把靖王調回朝庭的。如果譽王一但登基,不會去殺靖王的,第一個原因,靖王對譽王沒有威脅,第二個原因,就是譽王和靖王是兄弟,如果殺了他,天下之人就會議論他的不孝。

最後,長林冤案永埋梅嶺,沒了梅長蘇長林冤案就沒人會去翻,也許大家會說不是還有庭生嗎,其實沒有了梅長蘇,皇上就不是靖王的了,那庭生以後長大就沒什麼權力,到那時長林軍的大批忠實舊部,也老了,誰還會幫助庭生,所以說長林軍冤案沒了梅長蘇就翻不了案。譽王更不可能去翻長林冤案,這對他來說沒什麼利益,而他又是皇上,可不會讓朝政大亂。


首先,梅長蘇是從他的江左地盤廊州出發去京城的,沒從琅琊山走。太子和譽王是從琅琊閣的資料庫里付費查出了江左梅郎這一奇才的;

第二,梅長蘇是景睿和豫津請去的,請他的理由是景睿非常崇拜他,考慮到廊州潮濕,梅長蘇身體不好,請他到京城養病;

第三,梅長蘇自己是刻意同太子和譽王保持了距離的,化名蘇哲且住在景睿家裡,就是避免在他的行動全面展開前與這兩方人有交集;

第四,無論太子和譽王請不請他,他都會赴京,這是他籌劃多年的復仇行動,在進京前一兩年就已經開始建立了多個駐京辦,還提前半年與蒙大統領接了頭,建立了內外呼應的合作關係;

第五,他通過琅琊榜對太子和譽王起了重要的忽悠作用,再通過他倆的競爭達到了宣傳效果,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再通過與各方人士的密切合作,完成了預期任務,達成目標。

所以說,太子和譽王都只是梅長蘇達成目標的一條道路而已,即使沒有這條路,他也會開闢另一條路。


你這個問題問的你就沒有看過琅琊榜!梅長蘇入京是以養病的理由,一直到40多集皇上都是這麼認為的,一開始他就沒有在幫譽王,而是利用譽王斗太子,讓他們兩敗俱傷,你可以再去看琅琊榜了!!


那就不叫《琅琊榜》,小說換名字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