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北京時間4月9日凌晨,北京新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氧,So-Young International)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招股說明書,擬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爲SY。此次承銷商爲德意志銀行和中金公司。但公司暫未在招股說明書中透露發行數量、發行價格區間等信息。

  截至目前,新氧已經完成數十億元的融資。

  互聯網醫美平臺第一股?

  新氧在三年之內實現了營收的跨級式增長,被稱爲“互聯網醫美平臺第一股”。其招股書顯示:

  1. 營收狀況

  營收:新氧的總營收從2016年0.49億元上升至2017年的2.59億元,增速高達428%;2018年總營收增長138%至6.17億元。

  淨利潤:2016年,新氧虧損達到8103.6萬元;從2017年開始實現盈利,淨利潤達到1720.2萬元;2018年同比大幅增長220%,達5508萬元。

  2. 收入構成

  新氧的營收主要來自信息服務和預訂服務,二者的比例爲2:1。

  信息服務:從最初的1986.9萬元上漲至1.44億元,到了2018年已經達到4.15億元,佔總收入比重爲67.3%;

  預訂服務:從2016年的2922.1萬元上漲至2018年的2.02億元。

  3. 盈利模式

  新氧成立於2013年11月。其招股書顯示,其業務模式主要包括三部分:

  一是與醫美相關的原創內容;

  二是高度社交化的社區;

  三是醫美在線預訂服務。

  新氧提供在線預訂等一些列線上服務,其他還包括醫美百科、視頻直播、藥品來源追溯、醫生資質查詢、電商交易、金融服務等,平臺激勵用戶線下接受醫療美容服務提供商的治療。

  除此之外,新氧爲了提高用戶黏性還做了一些新功能的嘗試,比如“醫美”(目前新氧上已有超過200萬篇網友分享的真人醫美日記)。還有直播連線面診等。

  運營數據

  MAU:2016年~2018年月活躍用戶分別爲290萬、480萬和1030萬。其中,平均移動MAU分別達到50萬,100萬和140萬。

  “醫美經濟”盛行之下

  醫美在近些年實現爆發式增長。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顯示,2018年醫美服務行業總收入規模達到1217億元。

  2014年~2018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爲23.6%,預計行業收入規模到2023年將達到3601億元,2018年至2023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進一步提高至24.2%。

  同時,醫美服務供應商通過線上醫美服務平臺的獲客支出佔所有線上渠道獲客總支出的比例從2014年的0.9%增加至2018年的7.0%,預計2023年將達到25.6%。且預計獲客總支出將由2018年的13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126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58.2%。

  2018年第四季度,新氧實現了平均每月超過2.4億的觀看量(通過社交媒體網絡和特定的媒體平臺傳播的豐富媒體內容)。在用戶參與度方面,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調研,2018年新氧手機App佔線上醫美服務手機App用戶每日使用總時長的84.1%。

  作爲一家看重流量的互聯網醫美平臺,新氧實現了流量變現。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調研,2018年新氧平臺的醫美服務交易總額爲21億元,佔當年線上預約醫美服務交易總額的33.1%。截至2018年12月31日,約有4000家醫美服務供應商選擇新氧平臺。

  醫美機構的獲客方式是依靠營銷,因爲與“剛需型”醫療相比,醫美屬於改善型醫療。

  全天候科技

  指出:在2014年以前,國內醫療美容機構主要都是在百度上做營銷,引流費用普遍偏高。北京炫美醫療整形醫院的院長馬克曾在2018年7月表示,“百度競價的單人獲客成本在4000~6000元之間,這還只是進店成本,成交成本會高達7000~8000元之間,”“這對於中小型的醫美機構來說根本承擔不起。”投資界援引一位資深醫美業從業者的信息,線下醫美診所平均獲客成本爲6000元/人,而以往醫療美容機構有40%甚至更高的營銷費用給到渠道,而這些費用又最終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儘管醫美是一個看似暴露的行業,但實際上醫療機構的淨利潤很低。新氧創始人金星此前曾表示過,“大家都認爲整形醫院很暴利很賺錢,事實是這些機構的毛利率可以到達70%,但淨利率卻往往低至10%以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