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藏清宮玉器雕刻賞析

  隗麗佳

  作爲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傾力興建的最後一座大型宮苑,頤和園繼承了中國曆代皇家園林的傳統,又大量汲取江南私家園林的造園藝術菁華,在掇山理水、建築佈局、植物配置及借景效果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成就,被視爲中國古典造園藝術的最後一座豐碑。或許頤和園風光景緻太過聲名卓著和美輪美奐,以至其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園藏文物的價值多少受到些許遮蔽和掩蓋。目前,頤和園藏文物計有近四萬件,幾乎全部是清宮舊藏,文物品質精,種類全,包括銅器、玉器、瓷器、木器、漆器、書畫、古籍、琺琅、鐘錶、竹器、樂器、根雕、雜項等,幾乎涵蓋了中國傳世文物的所有門類,並有不少當時的東洋、西洋文物。頤和園文物,是中國傳世文物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衆多清宮舊藏中玉器顯現着它獨具特色的一面。

  清代玉器製作已經達到高超技藝,在傳承前代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創新和發展,把中國古玉推向以精、多、大爲主要標誌的鼎盛時期。滿清入關以後,經順治康熙帝勵精圖治,發展生產,雍正帝肅整吏治,繁榮經濟,出現了“康乾盛世”。康熙時吳三桂追擊南明永曆帝入交趾,開通了緬甸翡翠進入中原的路線。乾隆時期在西域用兵,又打通了和田玉內運的通路,使和田玉大量運進內地,促進了玉器工藝迅速發展,出現了我國古代玉器史上最爲昌盛的時代,也是我國玉文化的第三個高峯,清代玉器得以發展。清代乾隆時期的玉器因玉材豐富、皇家提倡和社會需要,技藝成熟達到空前的高峯。尤其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以後,清政府平定了回部和準格爾叛亂,收復新疆,玉路得以暢通,質地優良的和田玉可以源源不斷地運到內地。和田玉曆來是我國玉材的優質材料,它的玉質、硬度、色澤是其它地區的玉料所不能及的。它堅韌溫潤、縝密瑩澤,成爲清宮玉器製作的主要原料。

  清代宮廷制玉機構,有京城內務府造辦處的制玉作坊,還有皇上親自指定的京外“八處”。隸屬於內務府造辦處,專門負責製造木器傢俱、被褥服飾、金銀玉器、銅鐵琺琅等皇家御用物品和器皿。康熙朝造辦處已設玉作,玉匠7名、鐫寶匠1名、刻字匠17名。其主要任務是承擔宮廷內舊存玉器的修補、改制、收拾、光亮、見新等工作。同時,也少量加工製作一些簡單的玉器。乾隆元年(1736年),新設立的如意館開始承接玉器的製作,開始成爲宮廷製作玉器的重要作坊,對玉石分類、定級、畫樣、製作,尤其以精品小件器物見長。乾隆六年(1741年),造辦處新成立的啓祥宮開始爲內廷製作玉器,只是承接一些玉器小件器物的製作。此時,內廷玉作、如意館、啓祥宮3家制玉作坊並存。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造辦處設立金玉作,隨後玉作逐漸淡出,最終完全由金玉作所代替。金玉作的主要工作是:玉器刷洗、修補、打磨、改作、安裝、打眼、鑽孔等等。除了內廷有玉作,如意館、啓祥宮3家制玉作坊,京外還有皇帝親自指定的蘇州、揚州、天津、杭州、九江、江寧、淮安鳳陽等八處制玉機構。

  清代玉器的品種和數量很多,以陳設品和佩飾最多,也最爲精美。陳設品有仿青銅器的仿古器皿,還有各種寓意吉祥的動物造型。新增的品種有山水、花鳥、玉山子、浮雕圖畫式的玉屏風等等。玉佩飾的種類更是非常的豐富。此外還有各種玉質的實用器皿、文房用品。清代玉器善於借鑑繪畫、雕刻、工藝美術的成就,集陰線、陽線、鏤空、俏色等多種傳統做工及歷代的藝術風格之大成,創造與發展了工藝性、裝飾性極強的玉器工藝,有着鮮明的時代特點和較高的藝術造詣。

  一. 端莊典雅的仿古玉器

  明 白玉饕餮紋方鼎(圖1)

  帶座通高22、高13.2釐米。白玉質,帶木座、木蓋。仿古陳設器,仿商周鼎器造型,器型規整,器身雕刻饕餮紋。刀工剛勁有力,線條棱角分明,反映出了明代玉器雕琢的特徵。

  民國 翡翠饕餮紋龍耳活環方鼎(圖2)

  高26、長14.5、寬8.3釐米。翡翠質地,色澤瑩潤。方鼎用料厚重,採用減地淺浮雕、鏤雕、透雕、線刻等技法,雕琢細緻精美;鼎蓋可與鼎身分開,蓋頂部雕有狻猊,形象生動,四周雕有夔鳳等紋飾;鼎身兩側雕有龍耳、活環,正背面雕有饕餮紋,古樸神祕。

  圖1 明 白玉饕餮紋方鼎

  圖2 民國 翡翠饕餮紋龍耳活環方鼎

  圖3 清乾隆 碧玉獸耳雙環爐

  圖4 清乾隆 白玉螭龍紋觚

  圖5 清乾隆 碧玉蕉葉紋觚

  清乾隆 碧玉獸耳雙環爐(圖3)

  高15、寬16.58、厚9釐米。碧玉質,有綹。帶蓋雙耳爐,蓋頂部雕臥螭形捉手,爐體兩側各飾一龍形耳,有活環,爐身飾龍紋。下承四足。

  清乾隆 白玉螭龍紋觚(圖4)

  高23.2、口徑13.8×9.9、底徑8.5× 5.9釐米。白玉質,局部有沁。器身呈海棠型,分爲上、中、下三部分。上部爲敞口,口沿外陰刻回紋,肩部淺浮雕變形雲頭紋。中部爲觚腹,微微外凸,四面高浮雕螭龍紋。下部與上部對稱但略短細,淺浮雕變形蕉葉紋和如意頭紋,近足處陰刻回紋。此器造型秀美挺拔,紋飾精細工整,帶有青銅器古樸風格。

  圖6 清乾隆 碧玉獸面紋簋

  圖7 清乾隆 青玉獸面紋四足方鼎

  圖8 清乾隆 黃玉狻猊

  圖9 清乾隆 青玉童子戲象擺件

  圖10 清乾隆 青玉魚擺件

  圖11 清道光 白玉臥鹿

  清乾隆 碧玉蕉葉紋觚(圖5)

  高21、口徑12.3、足徑7.7釐米。碧玉質,有黑色斑點,器型仿古彝器,略有變化。長頸,闊口,器身起六條間斷的凸棱,觚腹較短,上下內斂似鼓式,足形與觚頸同,略矮。此件作品的造型,在仿古的基礎上稍加變化,顯得端莊大方。

  清乾隆 碧玉獸面紋簋(圖6)

  高14.8、口徑13.9、足徑11.1釐米。碧玉質,局部泛灰白色並夾有褐色綹斑。用透雕和浮雕的技法在器蓋和耳部雕刻出龍形,器身以減地陽起法雕琢獸面紋,整體裝飾浮華繁密,爲乾隆時期典型的裝飾風格。底刻“大清乾隆仿古”六字款。

  清乾隆 青玉獸面紋四足方鼎(圖7)

  高23.2、長22.2、寬14.8釐米。仿古青銅器造型,鼎身呈長方形,折沿,深腹,雙立耳,四柱足。四角及前後出棱脊,口沿飾回紋,器身飾獸面紋,足飾蕉葉紋。

  二. 寓意吉祥的動物造型玉器

  清乾隆 黃玉狻猊(圖8)

  圖12 清乾隆 桃形水盂

  圖13 清乾隆 龍鈕方形璽

  圖14 清乾隆 乾隆御製款白玉雕花印盒

  圖15 清乾隆 白玉童戲紋筆筒

  圖16 清乾隆 白玉鬆梅筆筒

  高6.5、長16.7、厚7.5釐米。黃玉質,細膩瑩潤,色微黃。採用圓雕、鏤雕、線刻等技法,雕琢出俯臥回首獅形狻猊。狻猊彎眉、圓睛、圓鼻、闊口、鬚髮後卷,身背嶙峋突起,四肢雄健俯臥,長尾回捲。琢刻精細,拋光極佳。

  清乾隆 青玉童子戲象擺件(圖9)

  高13、長15.5、厚6.2釐米。青玉質,玉質瑩潤純淨。採用圓雕、陰刻技法,立象身披瓔珞,回首卷鼻,體態肥碩,神態怡然。兩童子一人趴伏於象背,手捧大朵牡丹;另一人懷抱插滿牡丹的寶瓶,立於象首旁。雕刻工藝精湛。

  清乾隆 青玉魚擺件(圖10)

  高10.3、長20.6、厚3.6釐米。白玉質,玉質瑩潤,局部有黃、褐色玉皮。採用圓雕技法,琢刻一條遊弋於水中的行魚。魚小頭,寬身,扇面狀尾,背鰭挺拔,形似鱖魚。“鱖”與“貴”諧音,“魚”與“餘”諧音,故寓意“富貴有餘”。魚嘴上翹,口銜一枝含苞欲放的蓮花,又象徵“連年有餘”。

  清道光 白玉臥鹿(圖11)高5、長10.5、寬3釐米。白玉質,色瑩潤。鹿採用圓雕技法,通身光素,曲頸回首呈臥狀,曲線優美流暢,神態安詳自然。

  圖17 民國 翡翠山水人物插屏

  圖18 清乾隆 碧玉填金刻御製詩插屏

  圖19 清乾隆 白玉龍紋佩

  圖20 清乾隆 白玉鳳紋佩

  圖21 清 青玉福壽鶴鹿同春圖插屏

  圖22 清乾隆 “攜琴訪友圖”座屏

  圖23 清嘉慶 白玉蓮瓣紋龍柄執壺

  圖24 清嘉慶 白玉鹿耳杯

  三. 精美雅緻的文房玉器清乾隆 桃形水盂(圖12)

  高5.9、長13.5、寬13.1釐米。青白玉。色溫潤,夾有少許黃斑,筆洗掏膛後依玉料雕成桃形,外壁浮雕枝葉,枝幹粗壯,枝葉錯落有致,單陰刻線琢出葉脈,內壁光滑、平底,整體雕琢精細,拋光極好。

  清乾隆 龍鈕方形璽(圖13)高10.1、長12.7、寬12.7釐米。青玉質,青綠色中夾有斑點。璽鈕以圓雕、浮雕、淺刻等技法雕刻一條爬伏狀祥龍,目圓睜,嘴微張,鬢須飄逸,神態威嚴。璽印成正方形,光素潤潔,印面無銘文,整體端莊穩重,做工精細。

  清乾隆 乾隆御製款白玉雕花印盒(圖14)

  高3.5、口徑9.2、底徑6釐米。玉質潔白,器分上蓋與盒身兩部分,子母口上下扣合,合口平整嚴密。蓋頂雕“”字紋和團壽字,蓋身浮雕蝙蝠紋,寓意“萬福萬壽”。器身底刻“乾隆御製”款。

  清乾隆 白玉童戲紋筆筒(圖15)高13.9、口徑8.4釐米。白玉質。圓筒形,筒身圓雕四個小童,憨態可掬,神態自然生動,其中一童子手持荷蓮。筆筒玉質瑩潤,雕琢精細,拋光極好。

  清乾隆 白玉鬆梅筆筒(圖16)

  高12.8、口徑8×6.1釐米。玉質白色,有黃褐色沁斑。用一整料雕出筆筒形狀,再在上邊淺浮雕松枝、樹杆以及梅花紋飾。構圖清晰,設計巧妙,雕工精湛。

  四. 新穎別緻的屏風類玉器

  民國 翡翠山水人物插屏(圖17)

  高36.8、長20.9、寬20.1釐米。整面翡翠色澤勻稱,局部有色綹,以浮雕手法雕琢而成,正面雕有麻姑獻爵的神話故事,並附銘:南極天星。背面描繪的是麻姑向西王母獻爵祝壽的場景,人物雕刻得細緻傳神,附象牙雕制底座。此件翡翠插屏爲民國時期追仿乾隆玉雕風格之佳作。

  清乾隆 碧玉填金刻御製詩插屏(圖18)

  長35.4、寬26、厚1.5釐米。碧玉質。玉質勻淨、顏色墨綠。插屏爲長方形,形制規整,開料琢磨平勻,一面琢刻隸書乾隆御製詩“東郭還西墅,山家接水村,春朝慶老幼,豐歲足雞豚,三代遺風在,一時深意存,治民無別墅,飢飽俾寒溫。御製詩”。琢刻字體古拙秀美,屏內四邊陰刻纖細纏枝裝飾;插屏另一面陰刻雕琢出房屋村舍、人物等田野農莊圖案與御製詩相應。詩文字口和圖案線條之內填塗金粉,使詩文、圖案更爲清晰鮮明,躍然而出。

  清乾隆 白玉龍紋佩(圖19)

  高19.5、寬14.1釐米。白玉質,帶木座。玉質溫潔,琢磨精細,拋工極好。玉擺件呈片狀倭角長方形,以減地陽起鏤空的技法琢制九條玲瓏剔透、盤曲纏繞的螭龍。螭龍形態優美靈動,線條流暢,動感十足。

  清乾隆 白玉鳳紋佩(圖20)

  高19.5、寬14釐米。白玉質,帶木座。玉質瑩潤,雕琢精細,拋光極佳。玉擺件呈片狀倭角長方形,以減地陽起鏤空的技法琢制鳳紋。線條疏朗,生動逼真。

  清 青玉福壽鶴鹿同春圖插屏(圖21)

  高29.3、長21.5、寬15.1釐米。青玉質,有縷,帶硬木座。插屏一面淺浮雕琢蝙蝠、壽桃紋飾,一面雕琢鶴鹿同春紋飾,寓意福祿壽長久。紋飾雕刻精細,玉質瑩潤。

  清乾隆 “攜琴訪友圖”座屏(圖22)

  高17.6、寬23.8、厚4.2釐米。青玉質,有黃褐色玉綹。屏心兩面紋飾採用多層浮雕技法琢刻。正面描繪一位高士行山路間,身後緊隨一懷抱古琴的小童。整體構圖利用了玉綹的佈局、色彩特徵,隨形、隨色巧妙雕琢,層次鮮明,意境深遠。

  五. 功能實用的飲具類玉器

  清嘉慶 白玉蓮瓣紋龍柄執壺(圖23)

  高13.2、長20.1、口徑7.7、底徑6.5釐米。玉質白色,局部有黃褐色沁。有蓋,蓋頂爲寶珠形鈕。壺蓋和壺身腹部雕有蓮瓣紋,龍形柄,圈足,鼓腹。此壺用料較大,雕工精湛。

  清嘉慶 白玉鹿耳杯(圖24)

  杯高5.8、口徑7.4、底徑3.8釐米;托盤高2、長13.3、寬11.5釐米。白玉質,略有黃褐色沁。杯爲圓形,杯身雕刻蓮瓣紋,葵口外撇,兩側各琢一耳,耳上凸雕相對臥鹿。托盤爲菱花口,口沿陰刻回紋,外壁雕仰蓮紋,盤中心有一高臺,可嵌杯足。

  本文最初刊載在《收藏家》2014年第9期

  滿族文化網編輯出品,轉載請註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