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曉晶表示,槓桿率風險主要在於國企與地方政府。

資料圖片

張曉晶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年會」上稱,企業槓桿率中,國企槓桿率達103%,其中一般多為融資平台債務,本應計入地方政府。國企與政府槓桿率合計達139.8%,佔實體經濟部門全部債務的近六成。

他認為,國企與地方政府槓桿率風險的成因在於軟預算約束、政企不分、中央政府兜底,及金融體系的體制偏好,是傳統體制的弊端。

他續稱,間接融資為主不是企業高槓桿的主因,舉例指德國也是間接融資為主,但企業槓桿率不到60%,認為效率低下是傳統體制帶來的結果,並非高槓桿的成因。

他又建議,要「穩中求進」去槓桿。穩住總槓桿,需要中央政府發力,也就是加槓桿,改變居民部門獨木難支的局面;要推進無效特別是殭屍企業的破產重組,讓市場清理機制發揮作用;要硬化國企與地方政府預算約束,破除政府兜底幻覺;要突出競爭中性,糾正金融體系的體制偏好

另外,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表示,目前失業現象主要是摩擦性和結構性的自然失業。他於同一場合上表示,積極就業政策3.0版本,是要在充分就業下解決自然失業問題,防範周期性失業。

他提出,政策重點應放在培訓等公共就業服務;建議宏觀經濟政策決策以5%調查失業率為準,適時適度運用政策工具調控經濟。他又認為,實施調控政策與否,都要堅持社會政策托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