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表明:老師對家長的印象會影響孩子成績

家校配合是教育成功的關鍵。這一觀點,目前有了科學依據。

“凡是家長不與學校配合的,結果都是悲劇。”——北京四中前任校長劉長銘

“家長如果比較關注孩子的學習,經常跟我交流一下孩子的表現,孩子學習成績都蠻好的。”——上海某公立小學三年級班主任劉老師

從一線校長和老師的觀點不難看出,家校配合是教育成功的關鍵。而這一觀點,目前有了科學依據。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如果老師對家長的印象好,感覺家長願意參與孩子的學習,那麼無形中會對這個孩子傾注更多關注、付出更多心力。

大數據表明:老師對家長的印象會影響孩子成績

研究結果

老師對家長的印象影響孩子成績

美國密蘇里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老師對父母參與度的評價,可以準確預測孩子的學業和社會成就。

密蘇里大學教育學院Keith Herman教授說,這些發現顯示了家長與老師建立關係的重要性,而通過一些方法提升老師與所有家長建立好的關係是非常必要的。

Keith Herman教授說,“多年來的研究已經表明,老師的看法,甚至是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潛在看法會極大影響學生的學業成績。”

如果老師與家長有良好的關係,或者認爲這些家長是積極參與孩子的教育的,老師就可能對這些孩子傾注更多關注,或者爲這些學生付出更多努力。

如果老師認爲父母忽視孩子的教育,這個觀點可能會影響到自己跟孩子和家長的互動。

改善教師和家長關係,學生學業成績會提高

研究者隨機找到100多名教師,接受長達1年的與家長建立關係的訓練項目。

這些老師與超過1800名學生和家長進行互動,研究者會調查他們與這些父母的互動數量和質量,以及這些父母對孩子教育問題的參與程度。研究人員還收集了他們對學生的社會化行爲、學業成績的評級和觀察。

結果發現,當老師確定這個孩子的父母是積極參與教育的,孩子就表現出更高的親社會行爲和更好的學業成績。

“消極的看法會帶來消極的行爲。如果孩子有社交行爲問題和學業問題,或者父母收入較低、受教育程度不高,老師會報告與他們的交流不是那麼舒適。

換言之,最需要得到積極關注和支持的家長,往往與老師的互動中是最不被看好的。

幸運的是,這項研究表明,我們可以支持老師,幫助他們改善與所有家長的關係,從而更好地教育所有孩子。同時,也鼓勵家長更多地參與到教育過程中。

研究者還發現,如果老師接受了這種與家長建立關係的培訓,那麼他負責的班級上,那些家長也隨之提升了與老師互動、聯繫的頻率,展現出更高的參與性。

大數據表明:老師對家長的印象會影響孩子成績

老師發聲

有些家長認爲,孩子送到學校後就是老師的事情了。不過在許多老師眼中,則不是這樣。在上海某公立小學任三年級班主任的劉老師經常會在家長羣中轉發一些家庭教育的文章,諸如《孩子成績好,靠老師更靠父母》《家長謹記:孩子逆襲全靠你》之類。

他說:“家長如果比較關注孩子的學習,經常跟我交流一下孩子的表現,詢問自己有什麼可以幫助孩子的,通常這樣的家庭,孩子學習成績都蠻好的。”

許多老師是願意聽家長分享孩子的日常,因爲越多瞭解孩子的課外生活,老師就越能有針對性地按照孩子的習慣安排學校生活。這樣做還能讓老師感受到家長對他們的信任,拉近彼此的距離,也減少老師學生之間的矛盾。

事實上,許多老師都希望家長能夠積極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甚至於在一些老師眼中,家長的參與被看作是孩子學業成功的關鍵因素。

校長髮聲

大數據表明:老師對家長的印象會影響孩子成績

給予老師一些關懷與體諒

文|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竇桂梅

我們學校有一位比較年輕的一年級老師,她們班的孩子剛上學,家長們都相當謹慎,由此產生的各種問題需求特別多。

其中一個要求就是要她把所有孩子的情況都跟各自的家長敘述一遍。因爲老師白天不能打電話,所以她只能在晚上與各位家長溝通,每次一打起來就要打個一小時左右。

粗略算下來,如果一個班40個學生的話,這位老師的工作量是多少呢?她至少要打四十小時的電話。

所以在一次家長會上,這個班的副班主任說話了:“這個老師才23週歲,請各位家長想一想,你們23週歲的時候在做什麼?現在的爸爸媽媽你們在做什麼?大家能不能給予班主任一些關懷與體諒?”

這難道不是教育的困惑嗎?難道教育僅僅是老師的責任嗎?家長難道可以將所有的責任都轉嫁到我們的老師身上嗎?我認爲這些都應該引起我們所有人的反思。

大數據表明:老師對家長的印象會影響孩子成績

家長與學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會成功

文|北京四中前任校長劉長銘

我可以非常負責任的說,凡是家長不與學校配合的,結果都是悲劇,這在我的教育經歷中無一例外。因此,在孩子面前,家長要極力維護學校和老師——不是假惺惺的做戲(因爲孩子都能察覺出來),而是要真心實意地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做好孩子的工作。

我曾讀過一篇外國短文,說是在一次兒童網球課後,老師不慎丟了一個小孩。等找到孩子後,孩子由於受到驚嚇,哭得十分傷心。孩子的媽媽看到這情景,蹲下來安慰自己4歲的小孩,並且說:“己經沒事了,那個姐姐因爲找不到你而非常緊張,並且十分難過,也不是故意的,現在你必須親親那個姐姐,安慰她一下。”

4歲的小孩踮起腳尖,親了親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員的臉頰,並且輕輕地告訴她:“不要害怕,己經沒事了。”我想,一個善良、寬容、善解人意的孩子就是這樣教育出來的。

中國常有“子繼父業”之說。

不論是從先天的遺傳還是從後天的影響來看,“子繼父業”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今天很多子女都對父母的專業不感興趣。原因很複雜。社會不斷進步,分工越來越細,選擇越來越多,這可能是一個主要原因。

但可能還有另外的原因:家長越是有這樣的情結,就越容易對孩子失去耐心,最終使孩子產生逆反。

急躁和揠苗助長可能會收到眼前的、顯現的效果,但是在孩子精神上會造成什麼缺陷(很多事例說明缺陷是存在的),很可能要等神經科學發展很多年以後才能知道。所以,我更欣賞這樣一句話:教育,是一個緩慢而優雅的過程。

(本文由“徐潔本真教育”推薦,選自“中國教育報”、“校長派”,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