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人喜歡看什麼?

一個素人創作者如何在ta所屬的內容創作品類里出彩?

什麼樣的內容易於傳播,爆款需要什麼樣的精神內核?

想更好地運營抖音號,該如何利用好平台的推薦演算法?

專業製作抖音短視頻的流程是怎樣的,如何讓觀看者停留時間更長...」

無論是剛入駐抖音的新手,還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多少都有類似的疑問。他們通過各種「試錯」行動想搞清抖音的「魔法棒」,結果常常事與願違。

行業里有句話叫做「敢為天下後,後中爭先」,其實跟隨「領航員」做對的內容,並把劇情、畫面、節奏感等做到極致,遠勝於「蒙眼狂奔」。

今天,我們竭誠向你推薦抖音實戰訓練營線下課程。儘管時間只有1.5天,但內容覆蓋了抖音內容運營、豎屏創意、數據賦能、品牌營銷等運營者必須要掌握的知識點。

一、粉絲10萬與100萬,差在哪裡?

過去幾個月,我們經常在後台、頭條易大講堂、頭條易抖音達人交流群收到各種抖音運營問題的反饋。

對比十萬與百萬粉絲級別的賬號,總結來看抖音運營不好,主要有如下四個原因:

1、不懂規則

不懂平台規則、推薦規則、熱門規則、玩法規則…只有全面認識抖音,才能少走彎路快速啟動;

2、沒有方法

不會做內容,沒靈感,創意靠拍腦袋?簡潔易懂的爆款七大方法論,讓你輕鬆上熱門;

3、忽略優勢

每個人設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賬號最獨特的地方,也是最無可替代的優勢,做到最大的差異化,才能最大限度增粉;

4、不會技術

短視頻不是拍電影,不需要成為大師級的導演與攝影,常見視頻的運鏡、剪切、後期製作APP,全套實操方法,讓你一部手機就能拍出人人愛看的視頻。

其實很多時候,漲粉、變現難並不因為你不夠勤奮;恰恰是因為方向、方法偏離了軌道,讓自己的努力都變成了無用功。

而很多運營者補完上面4個「缺陷」後,抖音賬號也帶來了「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的成效。

二、孵化達人分享心得,課程到底有用嗎?

頭條易舉辦的抖音實戰訓練營與其它競品課程的最大區別在於——本身有自己的達人孵化團隊,每天都會產出萌寵、美食、時尚等領域的優質作品,相關方法論都是在實戰的基礎上提煉出來的經驗總結。

來看看幾位頭條易孵化達人的運營心得:

@陶陶

自己曾以「玩玩看」的心態在抖音上發布不少視頻,但是都反響平平,模仿楚雨蕁的視頻曾一度帶來突破性的流量。

之後雖然我也保持著更新,內容包括跳舞、唱歌等,但是這些後續的視頻數據參差不齊,多數點贊只有數百上千。

與團隊成員溝通後果斷升級內容,從單一模仿變成多元情景劇,四期「雨蕁過年自救指南」系列好評不斷,最新的學生日常視頻單條獲贊輕鬆突破60萬+,受益匪淺。

@滾滾不是廣坤

去年的抖音內容主要記錄自己與二哈「滾滾」、土貓「三百」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屬於萌寵日常展現。

對於內容運營心裡一直沒底,基本上是「想起來就拍一下」,還經常在評論區諮詢粉絲的想法。好在團隊後期給「開小灶」,從整體到細節終於有了清晰的思路。

今年2月底,自己一條與萌寵相關的視頻《玩具和貓陪洗澡》不但上了抖音熱搜,還登頂抖音視頻榜榜首...

@夢大發

最開始做抖音的時候,我最困惑的就是選擇一個什麼樣的賽道、人設,到底是二次創作還是自主創新?

受到前輩指點後決定重塑「人設」,現在學生、職場新人、公司老闆等各種角色都能輕鬆拿捏,也被粉絲稱為「百變御姐」。

最新的「假如xx」(智商可以充值、玩遊戲和學習顛倒、公司是幼兒園等)系列視頻累計收穫超200萬點贊,不斷復盤學習能少走一些彎路。

三、哪些大咖授課,有沒有乾貨?

對於備受關注的師資、以及課程囊括的具體內容,我們也做了精心準備。

頭條易邀請到了4位資深講師,這些大咖的共同特徵是:熟悉新媒體規律,IP打造經驗豐富,對商業化運營模式非常熟悉。

針對開頭提到的那些問題,本次課程給出了一整套「解決方案」(劃重點):

內容運營:抖音運營從0到1實戰指南

人設定位9字訣、風格打造5種玩法,爆款視頻7大方法、11種硬核技術流

數據賦能:從數據運營到品牌策略

抖音頭部達人格局、小趨勢以及品牌運營N個方法論

豎屏創意:抖音短視頻創意經

挑戰賽「三象限」創意法、熱門話題流量引爆小訣竅、內容創意三大準則

內容營銷:抖音藍V打造新營銷閉環

抖音藍V企業號全功能解析、企業品效合一營銷閉環訣竅

整個課程循序漸進,旨在幫助你快速完成新手/菜鳥的進階,一些「小目標」都能達成:

全面解讀抖音號打造的邏輯,快速突破新手期;提升專項能力,從海量創作者中脫穎而出,成為MCN理想孵化對象;打造專業運作團隊,實現從IP打造到內容變現,從達人邁向商業運作的過渡。

品牌方也能從課程中了解電商、汽車、遊戲等領域的頭部藍V是如何通過熱門挑戰賽等方式實現營銷賦能的,詳細到執行策略、效果每個環節。

當大咖們已經通過大數據刻畫了用戶、品牌、平台的畫像,你只要去「拿來」創作相應的內容就可以了,這樣就能花最少的時間、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提高投入產出比。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