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但網購都不太靠譜。

眾所周知,互聯網電子商務至今已走過多年的風雨,可仍牽引無數築夢者紛至沓來,滋生出電商日新月異的發展與變革,海淘模式一躍成電商新寵,但隨著消費者需求增多,就出現了見利忘義的行徑。

海淘新年首打假,磨刀霍霍向考拉

近日,網易考拉陷入售假漩渦。報道中稱,用戶在網易考拉海購平台上購買了日本尤妮佳品牌的嬰兒紙尿褲,但使用過程中出現嬰兒皮膚不適等問題讓其懷疑此批貨品有假。

針對該事件,網易考拉海購的公關部表示,產品適應性方面的問題並不能作為對商品正品或商品品質的質疑依據。平台自營模式之中,平台自己當運動員賣東西,又當裁判員(單方面不承認售假),消費者遇到惡性事件幾乎往往投訴無門。

與此同時,據知情人士透漏,考拉並沒有得到尤妮佳品牌紙尿褲的授權,只是通過當地的一級經銷商進行授權。一時間消費者、平台雙方各執一詞。

魚龍混雜,真假難辨,為何受傷的總是消費者

細思考拉事件背後原委,海外代理商授權問題,消費者無「法「問責,貨品質量無法保證等又一次將海淘推上大眾視野。想想看,倘若平台產品不出問題還好,一旦紕漏,面對打太極或者冗長的處理時限,消費者亦只能息事寧人。

俗話說,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以新年第一刀為點,網友的輿論呼聲為線,全面深扒海淘,從網友討論中我們大致可以總結出以下幾宗罪。

宗罪一:自己當裁判,能刪掉的差評都不是事!

由於平台自己模式,自己當裁判,所以出現假貨,很多平台自營死活不承認售假!事情一拖再拖,消費者往往沒有時間和經歷耗下去的時候,事情就不了了之,因此自營模式的評價變的非常雞肋。

因此對某些海淘網站來說,撤掉對自己的差評都不是個事兒。想想看,對於小的剛需消費品來說,一次吃虧上當不怕。可是過萬的奢侈品,一旦以好評、差評角度去判斷,最後為悲劇買單的只能是消費者自己。

宗罪二:混淆概念,捨我其誰!

說到這點,很多海淘平台就無法提供供貨憑證和報關單號。供貨憑證是賣家供貨源頭的書面證明,而報關單號則是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按照海關規定的格式對進出口貨物的實際情況做出書面申明。

對此,很多商家都把報關單號作為正品的證明,混淆概念。但大家不要忘了,很多海淘網站宣稱自營,其實也都是在國外經銷商處進貨,這些貨品有可能就是從中國某個作坊出口轉內銷又流回,所以平台自營理論上根本無法完全杜絕假貨。

宗罪三:輿論導向,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古話說「聽風就是雨「,同樣這也反映了現在用戶的一些購物心理,一篇文章,一枚標題,甚至一張圖片都能激髮網友的購買慾望。

相較於其他電商,考拉的優勢便不言而喻了,背靠大樹好乘涼,更何況親爹網易的業界影響力也是杠杠滴!有些必要的引導,豈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總之,考拉還是屬於新興平台。流量太小了,訂單無法飽和,沒有採購優勢是目前最大幾項硬傷。可面對如今的頻繁負面以及自負盈虧,想必對於丁總豪言的1000億自信目標,還要有很長的路要走,切記 no zuo no die!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