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內容 活在三星陰影下的韓國芯片巨頭


韓國第七大富豪崔泰源(Chey Tae-Won)在SK電訊(SK Telecom)總部。

2012年,崔泰源(Chey Tae-Won)斥資30億美元收購陷入困境的海力士半導體(Hynix Semiconductor)的控股權,令許多人感到不解。在接受韓國政府紓困10年後,這家全球第二大芯片製造商在全球PC和存儲器芯片需求下滑之際出現虧損,股價也在下跌。韓國SK集團是一家龐大的企業集團,擁有一家無線運營商、一家油氣公司、一家酒店運營商,但在芯片製造領域沒有業務。

香港晨星研究中心(Morningstar Research)主任Dan Baker表示:“幾乎所有金融服務業人士都認爲,這是一筆糟糕的收購。”從2011年11月交易宣佈之日至次年2月交易完成之日,SK控股的股價下跌了15%。

但是,對於崔泰源來說,理由很清楚。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期間,他在一次接受採訪時回憶道:“SK需要其他東西來發展。需要有人站出來。這對我來說很有意義。”SK的無線子公司SK電訊(SK Telecom)從多家債權銀行手中購得海力士 21%的股份,SK集團和SK控股的董事長崔泰源獲得了一個新頭銜:海力士的聯合首席執行官,該公司後來更名爲SK海力士 。

事實證明,崔泰源進軍動盪的芯片行業是他最精明的投資之一,其時機恰到好處,正好趕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剛剛興起的熱潮。SK海力士去年的營收爲360億美元,利潤據估計爲140億美元,比2017年增長40%,利潤率高達39%。自SK控股以來,該股已累計上漲約150%。今年9月,SK海力士在福布斯數字經濟100強中排名第20位,福布斯數字經濟100強於2018年首次發佈,榜單的範圍遍及全球,上榜企業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崔泰源在韓國富豪榜上排名第七,淨資產爲47億美元。Baker表示:“考慮到存儲器市場的增長,這是一項非常棒的投資。”


查看內容 活在三星陰影下的韓國芯片巨頭


近年來,SK集團從半導體子公司SK海力士獲得了大部分利潤。

對於現年58歲的崔泰源而言,與海力士的交易也是一個轉折點,這讓他更大膽地下了一筆大賭注,就像1998年父親去世前押下了SK一樣。去年6月,當SK海力士以180億美元收購日本芯片製造商東芝存儲器(Toshiba Memory)49.9%的股份時,崔泰源展示了這種信心。海力士還爲崔泰源的擴張創造了必要條件。SK海力士的數據顯示,該公司目前的淨利潤佔SK集團總利潤的70%,超過了電信、石油和化工業務的利潤。鑑於芯片業務的週期性,海力士的成功也帶來了同樣大的風險。因此,在兩年多一點的時間裏,SK集團已斥資26億美元,涉足從叫車應用、生物製藥到食品和飲料等一系列新業務。崔泰源說:“我們需要探索其他領域,不能100%依賴半導體。”

SK成立於1953年,當時朝鮮戰爭剛剛結束,崔泰源的叔叔崔鍾建(Chey Jong-kun)開始生產化纖。Sunkyong Textiles(SK是Sunkyong的縮寫)利用政府貸款和稅收優惠政策進行擴張,最早是把人造絲出口到香港。1973年,47歲的崔鍾建死於肺癌,當時他的三個兒子還太小,無法領導這家快速發展的公司。按照韓國的傳統,他的弟弟,也就是崔泰源的父親崔鍾賢(Chey Jong-Hyon)接任了他的職位。


查看內容 活在三星陰影下的韓國芯片巨頭


1953年,一切都是從這裏開始的:位於首爾南部的水原市的Sunkyong Textile。

崔鍾賢通過收購兩家如今已躋身SK最大利益之列的公司,引領SK向新行業擴張:1980年,他從前美國石油巨頭Gulf(現SK創新)手中收購了50%的股份,使SK躋身韓國前五大企業集團(或稱財閥)之列,如今僅次於三星和現代。1994年,他牽頭以5.3億美元收購了國有的韓國移動通信服務公司,更名爲SK電訊(SK Telecom)。

1998年,在亞洲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肺癌奪去了崔鍾賢的生命,他37歲的兒子崔泰源被推上了集團主席的位置。崔泰源回憶說:“那是一場戰爭,我腦子裏只有一件事——我必須活下去。”崔泰源曾被培養成爲這家韓國跨國公司的領導人:上世紀80年代末,他在芝加哥大學學習時,遇到了自己的妻子、韓國前總統盧泰愚的女兒盧素英(Roh So-Young)。他於1989年加入SK公司,擔任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的一家子公司的經理,兩年後調到該集團位於紐約的美國總部,並於1994年回到首爾擔任集團董事總經理。到1997年,他已經從業務發展主管晉升爲SK公司(SK Corp.)的首席執行官,當時SK公司是該集團最大的子公司。


查看內容 活在三星陰影下的韓國芯片巨頭


1969年,韓國水原,SK創始人崔鍾建(左)和弟弟崔鍾賢(右)一起前往Sunkyong化纖的第一條生產線的投產現場。

崔泰源在規模較小的交易中嶄露頭角。他策劃SK電訊以2.3萬億韓元(合20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收購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新世界電訊(Shinsegi Telecom)。收購新世界電訊後,SK電訊的市場份額一夜之間從43%升至57%。但在2003年,崔泰源因會計欺詐被判入獄3年,他進軍海外的計劃被擱置。七個月後,他被釋放,並於2008年得到總統的赦免。直到2007年,崔泰源才恢復SK的擴張,當時他將SK公司(SK Corp.)轉變爲SK主要子公司的上市控股公司SK 控股;它現在實際上是一家控股公司,崔泰源及其家族持有該公司近30%的股份。隨後,崔泰源帶領SK進入中國,投資南海的石油勘探以及上海和武漢的能源和化學品。

如今,SK集團的101家公司擁有9.3萬名員工,總收入估計爲1400億美元。在這些公司中,有16家是自主經營的,但這些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們每月都會召開一次會議,作爲“Supex理事會”的一部分,在“獨立但團結”的口號下協調戰略。

當崔泰源最初開始關注海力士時,它是一家陷入困境的公司,在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芯片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在2002年接受紓困後成爲其最大股東的9家韓國銀行多年來一直在尋找買家。美國芯片公司美光科技2002年出價30億美元收購,但被海力士董事會拒絕。另一家韓國財閥Hyosung在2009年放棄了28億美元的出價。然而,崔泰源獲得了其他競標者沒有的東西:SK電訊的數據流量顯示,隨着速度更快的4G網絡取代舊的3G網絡,需求正在上升。崔泰源意識到,對DRAM的需求將會迅速增長,這些DRAM將爲使用4G網絡的大流量數據設備提供動力。


查看內容 活在三星陰影下的韓國芯片巨頭


1998年,崔泰源正式就任SK集團主席。

他是對的。根據研究公司Statista的數據,在過去五年裏,半導體產業增長了近52%,達到4630億美元。標準普爾全球評級駐香港的副總監ShawnPark表示:“隨着4G的採用,智能手機需要更多的內存,對內存的需求總體上也在增長,這是SK電訊從整體增長潛力中看到的一部分。”

SK收購海力士後一年,SK海力士的利潤從前一年的虧損1.48億美元反彈至盈利27億美元。而崔泰源並沒有在場慶祝:2013年初,他因被指控挪用公司資金而被捕,2014年2月被定罪,並被判處四年監禁。2015年8月,時任總統朴槿惠赦免了崔泰源和其他16名商人。與此同時,隨着2014年淨利潤上漲40%,SK海力士的股價在他服刑期間上漲51%。SK控股的股價上漲了近兩倍,利潤飆升了90%。

崔泰源於2016年3月迴歸,擔任SK控股和SK海力士的董事長,並領導了這家芯片製造商新一輪的垂直整合,收購了SK海力士原材料的晶圓和氣體供應商。第二年,SK海力士的利潤增長了兩倍多,2018年又增長了46%,達到創紀錄的15.5萬億韓元。這種增長必然會吸引競爭對手。現在,中國的芯片公司構成了越來越大的威脅。國有的長江存儲技術公司正在生產NAND芯片,與DRAM不同的是,這些芯片可以存儲內存,這些芯片可以不需要像USB驅動器那樣使用恆定電源來存儲內存。信息提供商IHS Markit的高級分析師Cliff Leimbach表示:“中國希望內部生產能夠有穩定的供應。”

SK海力士在NAND芯片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但缺乏規模。它是世界上第二大DRAM生產商,但NAND產量只排名第五。智能手機既需要NAND來運行越來越多的app,也需要NAND來存儲呈爆炸式增長的用戶照片、音樂,以及其他數字內容。去年6月與東芝的交易提供了一個權宜之計。東芝存儲是NAND的第二大生產商。其母公司東芝正在尋找現金來償還其美國核能業務的債務。貝恩資本(Bain Capital)知道從哪裏獲得這筆資金,於是成立了一個包括蘋果、戴爾、金斯頓科技和SK海力士在內的集團,收購東芝存儲的股份。

這筆交易看似直截了當,但花了9個月的時間才獲得包括中國在內的至少8個國家監管機構的批准。中國直到今年5月才放棄反對,顯然是向美國伸出了橄欖枝。崔泰源說,東芝自身的等級制度也被證明是一個很大的障礙。海力士30億美元的出資使其獲得了這家日本芯片製造商15%的股份。崔泰源表示:“這筆交易本身就非常複雜,涉及到韓國、美國和日本;目的是合作。”


查看內容 活在三星陰影下的韓國芯片巨頭


經過一系列拖延,SK海力士獲得了日本東芝存儲業務關鍵股權的批准。

崔泰源並沒有就此止步。今年10月,SK海力士在家鄉開設了一家新的NAND生產工廠,作爲未來五年180億美元投資的一部分。另外,今年2月,該公司宣佈了一項爲期10年的計劃,從2022年開始投資1070億美元,建設4家大型半導體工廠和一個供應商網絡。儘管分析人士指出,任何10年計劃都可能發生變化,但這一宣佈表明,崔泰源正在考慮與SK海力士的長期合作。

在過去的六年裏,崔泰源一直在向新興行業拓展業務,斥資32億美元收購了歐洲、東南亞和美國的12家公司。2017年,SK斥資4.59億美元,收購了總部位於美國的陶氏化學(Dow Chemical)的兩條化學產品線。去年3月,該公司斥資7500萬美元收購了總部位於新加坡的拼車公司Grab的部分股權。今年9月,該公司斥資4.7億美元收購了Masan Group 9.5%的股份。Masan Group是一家越南企業集團,其投資組合包括食品和飲料、牲畜、礦業和金融服務。(Masan的董事長Nguyen Dang Quang今年加入了福布斯億萬富豪榜,淨資產約爲13億美元。)


查看內容 活在三星陰影下的韓國芯片巨頭


SK集團已將業務多元化,進入新的業務領域,以對衝對芯片的依賴。

崔泰源在服刑期間寫了一本關於社會企業的書,他堅持認爲SK的投資不會僅僅基於規模和利潤,它們還應該創造社會價值。崔泰源說:“我父親有一套哲學,他問,‘我們爲什麼在這裏?’這是關於人民的。”在達沃斯,他首次與波士頓諮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共同主辦了一個關於社會影響投資的小組討論會。他說:“如果我們花這麼多錢,就必須影響社會。”

在被問及SK如何發揮作用時,他引用了一項試點計劃,該計劃由SK 創新於9月份與競爭對手GS Caltex(韓國GS控股公司和美國石油巨頭雪佛龍公司合資)、韓國CJ物流,以及物流初創公司Zooma一同發起,該項目允許在線零售商使用SK 3600個加油站中的大約200個作爲商品分發點。SK表示,這個“想象你的加油站”項目(Imagine Your Gas Station)通過將其基礎設施借給Zooma等初創公司來支持小型企業。儘管前景看好,但也有人指出,這一努力仍處於萌芽階段。Moody駐香港分析師Wan Hee Yoo表示:“這仍只是該公司業務的一小部分,不是一個很大的收入驅動因素。我們必須繼續關注。”


查看內容 活在三星陰影下的韓國芯片巨頭


在一次全公司範圍的“快樂談話”中,崔泰源與SK員工合影留念。他承諾在2019年舉辦100次這樣的非正式會議。

另一些人擔心,SK的海外投資熱潮是其在韓國核心業務不受歡迎的轉移。韓國投資證券公司駐首爾分析師Yang Jong-in表示:“投資者不喜歡不確定性。海外投資成功率太低。他們更喜歡國內服務,而不是外國人的服務。”

然而,許多分析師表示,崔泰源降低SK對收入的依賴是有道理的。正如海力士在2001年瞭解到的那樣,SK的業務經歷了盛衰週期。儘管SK海力士自2013年以來實現了令人震驚的盈利增長,但由於存儲芯片即將供過於求,該公司目前正面臨業績下滑。Leimbach說:“需求疲軟和全球貿易的不確定性是我們聽到的兩個常見原因。智能手機市場已經飽和。消費者不再像以前那樣快速更換手機。”

在日本科技巨頭軟銀(Softbank)的啓發下,SK計劃今年將SK電訊轉型爲一家中間控股公司,以引導該集團的科技投資。SK電訊已經開始表現得更像一傢俬募股權公司。去年,SK電訊首席執行長Park Jung-ho監督了凱雷投資集團(Carlyle Group)以6.5億美元收購韓國安全系統公司ADT Caps 55%股權的交易,併爲韓國電子商務公司11 Street獲得了4.5億美元的融資。Baker說:“會有一些失敗,但他們希望在所有這些投資中建立一些規模可觀的企業。”

在集團層面,SK通過去年在新加坡設立的一隻5億美元的新基金對Masan進行投資,該基金名爲SK東南亞投資基金(SK Southeast Asia investment fund),今年將再獲得5億美元用於在該地區投資。SK Supex理事會主席Cho Dae-sik在接受電子郵件採訪時表示:“SK集團一直熱衷於東南亞市場,那裏有很大的增長潛力。”

崔泰源本月可能辭去SK控股董事長的職務,專注於擔任首席執行官一職,他表示:“Masan也是SK社會影響力工作的一部分。我們並沒有像他們的管理層那樣關注他們的投資組合。”他還與越南政府會面,提出新的增長引擎,特別是在環境等創造社會價值的領域。他說:“歸根結底,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這都是對幸福的追求。有人會說,‘就是賺更多的錢罷了’,對吧?事實上,這並不是真的。想想爲什麼財閥被看不起。我想開始改變這種狀況。”

【如果你喜歡EDA365的文章,記得關注和點贊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