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囊(nang)非彼狼(lang)

新人曝照!!!

讓你們看看我的盛世美顏

我看到了一團團

一團團

......

言歸正傳

目前,隨著輔助生殖醫學技術的發展,誕生單胎足月健康兒是助孕技術成功的標準。在胚胎實驗室中,胚胎學家們是如何精準篩選單個胚胎移植,改善助孕結局,並阻斷遺傳病向子代傳遞的呢?上期提到的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PGT)技術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解決策略。而PGT檢測技術的實施中,囊胚培養是它的重要環節和必備前提條件。

什麼是囊胚培養呢?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傳說中的「囊胚」。囊胚指的是內部產生囊胚液、囊胚腔的胚胎。具體來說的話,胚胎在培養到第三天,我們稱為卵裂期胚胎,繼續培養如果能進一步發育,到了第四天後,其細胞數量超過64個以上,細胞團的中間出現一個腔隙,且細胞完成了第一次分化,此時的胚胎我們稱為囊胚。而所謂囊胚培養則是目前培養胚胎體外培養技術所能指「胚胎體外培養」的最後階段,它通常指的是卵子受精後的第5-6天。原來這就是我們第二次看胚胎的時候啊!

囊胚培養有什麼優點呢?

1.首先,囊胚培養有篩選優質胚胎的作用。囊胚培養可以選擇更具發育潛能的胚胎。簡單來說就是,在胚胎髮育過程中,質量較差和發育潛能差的胚胎就會自我淘汰,發育停滯,而較「優秀」的胚胎會繼續發育至囊胚階段。就比如馬拉松比賽一樣,所有參賽人員中能跑完一半的或許還有很多,但是最終能跑完全程的就很少了。囊胚培養也一樣,形成囊胚的胚胎就是這些發育潛能最好的「精英們」。

2.其次,囊胚培養提高了種植率和妊娠率。相比較於胚胎,囊胚和子宮內環境更加協調一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胚胎的種植率。大量的研究也發現,由於胚胎的自我修復作用,能發育到囊胚階段的非整倍體胚胎(異常胚胎)發生率明顯低於卵裂期胚胎。因此囊胚臨床妊娠率也會明顯高於卵裂期胚胎;再者,選擇單囊胚移植能在不降低妊娠率的基礎上減少多胎妊娠的風險。

3.最後,更為關鍵的是,囊胚培養為PGD提供檢測的遺傳物質。囊胚滋養外胚層細胞是PGD的重要檢測對象之一,相較於其他檢測對象如第三天胚胎的卵裂球活檢或者卵母細胞的第一和第二極體活檢,囊胚滋養外胚層細胞的活檢能夠獲得相對較多的遺傳物質,同時也有大量研究證明囊胚活檢不會影響囊胚的發育潛力,是一種安全的技術。

然鵝......

凡事都有兩面性,

囊胚培養也有一定的風險哦

最主要的風險是無可利用囊胚胎

就是沒有養成......

因為囊胚培養受胚胎自身發育潛能的影響,有一定比例的胚胎會被淘汰,甚至可能會導致無可利用囊胚形成而取消移植周期。其次,可能增加單卵雙胎的概率。

說了這麼多,最後我們來談談適合囊胚培養的病人。豎起耳朵聽哦!每次胚胎實驗室胚胎學家與臨床醫生的建議行囊胚培養那必須都是有理有據哦,主要是針對以下四類情況:

1.如果病人卵巢儲備好,取卵數量較多,結合臨床分析,預計囊胚形成可能性較大,那麼胚胎專家可能會建議繼續培養至囊胚,再進行移植或冷凍。

2.另外,對於有較多質量稍差胚胎的情況,也建議可以選擇對多餘的胚胎進行囊胚培養,淘汰發育潛力低的胚胎,僅對能形成囊胚的胚胎進行冷凍,從而可以降低冷凍費用和減少解凍的次數,從而「更經濟有效」。

3.還有一種情況呢,是反覆種植失敗的患者,建議培養囊胚後篩選最具發育潛能的胚胎移植,以增加妊娠的可能。

4.最後,對於做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或篩查的夫婦(即第三代試管嬰兒),目前常規會做囊胚培養,對有發育潛能的胚胎再進行遺傳學檢測,實現「優中選優」。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