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藥物介紹

  鹽酸異丙嗪注射液,適應症為(1)皮膚粘膜的過敏:適用於長期的、季節性的過敏性鼻炎,血管運動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對血液或血漿製品的過敏反應,皮膚劃痕症。(2)暈動病:防治暈車、暈船、暈飛機。(3)用於麻醉和手術前後的輔助治療,包括鎮靜、催眠、鎮痛、止吐。(4)用於防治放射病性或葯源性噁心、嘔吐。

二、不良反應

  異丙嗪屬吩噻嗪類衍生物,小劑量時無明顯副作用,但大量和長時間應用時可出現吩噻嗪類常見的副作用。

  (1)較常見的有嗜睡;較少見的有視力模糊或色盲(輕度),頭暈目眩、口鼻咽乾燥、耳鳴、皮疹、胃痛或胃部不適感、反應遲鈍(兒童多見)、暈倒感(低血壓)、噁心或嘔吐(進行外科手術和〈或〉並用其他藥物時),甚至出現黃疸。

  (2)增加皮膚對光的敏感性,多惡夢,易興奮,易激動,幻覺,中毒性譫妄,兒童易發生錐體外系反應。上述反應發生率不高。

  (3)心血管的不良反應很少見,可見血壓增高,偶見血壓輕度降低。白細胞減少、粒細胞減少症及再生不良性貧血則屬少見。

三、注意事項

  (1)已知對吩噻嗪類葯高度過敏的人,也對本品過敏。

  (2)下列情況應慎用:急性哮喘,膀胱頸部梗阻,骨髓抑制,心血管疾病,昏迷,閉角型青光眼,肝功能不全,高血壓,胃潰瘍,前列腺肥大癥狀明顯者,幽門或十二指腸梗阻,呼吸系統疾病(尤其是兒童,服用本品後痰液粘稠、影響排痰、並可抑制咳嗽反射),癲癇患者(注射給葯時可增加抽搐的嚴重程度),黃疸,各種肝病以及腎功能衰竭,Reye綜合征(異丙嗪所致的錐體外系癥狀易與Reye綜合征混淆)。應用異丙嗪時,應特別注意有無腸梗阻,或藥物的逾量、中毒等問題,因其癥狀體征可被異丙嗪的鎮吐作用所掩蓋。

  (3)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孕婦使用本葯後,可誘發嬰兒的黃疸和錐體外系癥狀。因此,孕婦在臨產前1~2周應停用此葯。哺乳期婦女應用本品時需權衡利弊。


異丙嗪是什麼?異丙嗪也叫非那根,是第一代抗組胺葯(H1受體阻斷葯),那麼抗組胺葯有哪些,有何作用,請看:

第一代抗組胺葯:有不同程度的中樞抑制作用,抗膽鹼作用,抗暈止吐作用。

主要有氯苯他敏(撲爾敏)、苯海拉明、異丙嗪(非那根)、賽庚啶、地芬尼多(眩暈停)

第二代抗組胺葯:第二代如特非那定、阿司咪唑可致室性心動過速而停用,特點是中樞抑制作用較弱,無抗膽鹼作用

目前臨床廣泛使用的第二代抗組胺葯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依巴斯汀、左卡巴斯汀(噴劑)、咪唑斯汀、依匹斯汀、氮卓斯汀(噴劑)、地氯雷他啶、非索非那丁、左旋西替利嗪、奧洛他定等。

抗組胺葯主要用於變態反應疾病如過敏性鼻炎、結膜炎、皮膚科過敏性病等。

第一代有較強的呼吸抑制和鎮靜作用,主要用於抗暈止吐,鎮靜催眠、抗過敏。使用第一代抗組胺藥品比如苯海拉明、異丙嗪、撲爾敏可能會出現嗜睡,睏倦,因此,高空作業者,車輛駕駛人員,機械操作人員工作時間禁用。

關於異丙嗪在兒童的使用:

異丙嗪於1951年在美國批准上市後,FDA不時收到異丙嗪致兒童嚴重不良反應報告,包括呼吸抑制、鎮靜過度、焦慮、幻覺、癲癇發作以及肌張力障礙等。這些不良事件,特別是異丙嗪與其他藥物聯用致呼吸抑制問題,促使FDA 重新評估了所有涉及兒童(<16歲)的嚴重不良事件,並於2006年4月25日發布告誡如下:所有含鹽酸異丙嗪的製劑如糖漿劑、栓劑、注射劑及片劑,因有可能引起致死性呼吸抑制,禁用於2歲以下兒童;2歲和2歲以上兒童使用各種鹽酸異丙嗪製劑時應謹慎。

因此,根據相關循證資料,FDA以及micromedex二者均出示黑框警告,且具有大量文獻結果表明異丙嗪用於2歲以下兒童會出現致死性的呼吸抑制,雖然中文說明書並未列明,但出於黑框警告的循證資料充分,故建議臨床:異丙嗪禁用於2歲以下兒童,以避免出現醫患糾紛。但目前我國的異丙嗪藥品說明書只是註明小於3個月的嬰兒不宜應用本品。沒有註明2歲以下禁用。藥品說明書滯後、不合理問題值得關注。

曾經的案例:東莞某患兒(23個月)在使用異丙嗪針劑8毫克肌注後死亡,在法醫鑒定中心出具的《鑒定意見書》中,患兒的死因歸因為初期醫生診斷失誤、異丙嗪的使用以及後期搶救不及時。

為何美國把異丙嗪注射劑列為高警示藥品?主要有以下原因:

1、異丙嗪的呼吸抑制作用,與其他藥物聯用致呼吸抑制問題。

2、異丙嗪注射劑,具有強烈刺激性,最佳給葯途徑為深層肌內注射,禁止皮下注射和動脈注射。

3、異丙嗪靜脈給葯,已出現需要截肢的壞疽病例,最常見的截肢部位包括手指和手掌。


明星以後靠百度看病吧……這個是良心醫生給患者開一代抗組胺葯……

呼籲醫生對明星用最新最好的葯(他們不缺錢)!醫生最起碼需要使用鹽酸奧洛他定片(阿洛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