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任何情緒波動,導致的神經性胃炎,神經性嘔吐,神經性暈厥,神經性四肢無力和四肢麻木等生理反應

很好奇,人在通過心理治療解決大部分心理問題後,如何通過自我調節減輕心理對生理的影響這個後遺症?通俗的說,就是不管太開心,太難過,太緊張都導致同樣的生理不舒服,只有絕對理性好像才能正常生活,但抑制情感又是不可能的,唔?

*(^o^)/*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加個顏表情,可能是想讓這個問題看起來比較萌?


佔個坑,先大概說一下,以後想到了再擴充。

會造成生理應激反應的心理問題,大多可歸納為兩個。

一個是為過去發生的事而懊悔煩惱,二是為未來可能發生的不確定的事而焦慮。

應對這兩個心理問題就是把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從這兩個方面轉移當下來。當你意識到沉浸於過去和未來會給自己帶來消極不好的影響勝過於積極的作用時,立即把自己的思緒從中抽離出來,將精力轉移到當下的事。每次去想,就把自己的思緒拉回來,堅持下來循環往複,你就會減少它們給你帶來的負面情緒和由其對你產生的生理應激反應。

可能你會覺得這樣治標不治本,這麼做了還是去想怎麼辦,或是說順服不了自己不去想,我給你提一些建議,也許對你有幫助。

1.不要沉湎於過去發生的事,它們只能為我們今後的學習工作生活提供指導經驗,決不應該帶給我們負面情緒。2.不要指望從別人那獲得快樂和自信,你自己才是你快樂和動力的不竭源泉。

3.停止抱怨,注重如何解決當下的問題。

4.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這是你身體和心理對抗外界壓力的本錢。在自己無法調控自己的情緒,緩解生理癥狀的時候還是需要向心理醫生求助。

心理對生理的影響是自動生成的,是不受人為控制的。你不可以在產生心理問題後,還能控制得了這種問題不產生生理反應。要想避免這種生理反應,就應該先從源頭抓起,那就是將注意力放在調適心理上。而調適心理的有效方法是改變看問題的角度。這種改變是緩慢的、漫長的,具體技能可以通過閱讀心理學的書籍、聽心理學的講座、與有經歷的人交流等方式來獲得。

值得慶幸的是,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以開始改變;而且改變一旦開始,就永遠不會停歇,所以未來總是值得期待的。。。


我看到心理上的領悟往往帶來生理的變化,甚至一些腫瘤、糖尿病也會得到修復。

所以還是需要堅定的去成長,讓自己豁達,放鬆,解鎖生命緊張的能量和卡住的身體器官。

另一方面,成長並不是讓自己理性,沒了情緒,而是情緒的流動性更好,流動的情緒,是生命的動力所在,也是健康的標誌。

該有什麼情緒就有什麼情緒,是什麼情緒就是什麼情緒,原原本本的讓它流動。

不流動的情緒就變成了負能量,影響身體。


謝邀!

身心原本就是一體的。

當我們有一個平和、健康的心境之後,其軀體癥狀自然而然也就會減少、甚至消失。


謝邀所有的心理疾病本質就是生理疾病,因為情緒所作用的是大腦,打個比方這就像一個軍隊突然來了一個女兵那整個隊伍是立馬需要調整的,也一定會混亂,我們的大腦也一樣當長期不同情緒的出現會造成身體不同的情況出現。因為他也是需要調整的。在來說說怎麼樣減少影響首先一定要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一定要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一定要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不要熬夜吃健康的食物這很重要,這也是治療心理疾病的第一步第二通過心理醫生或者各種渠道找到內心的問題,去解決根本問題要記住,心理疾病就是生理疾病,而健康的身體也會幫助情緒


身體出現問題是身體上的,心理出現問題是大腦思維上的,心裡怎麼想的身體就是怎麼動的,所謂種善因得善果,因果同時,報應不爽。
也有正面影響,比如情緒療法。怎樣減輕負面影響嗎,不知道,我自己就是個反面典型。。。
找到自己害怕的源頭,想想最害怕的事發生之後最可怕的後果。然後,發現不過如此,生活已經如此糟糕,還有什麼承受不了呢。

建議可以看看我最近的專欄的《軀體化》的文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不同人格水平下的防禦機制24(軀體化下)

不同人格水平下的防禦機制23(軀體化)上


這個表情確實很萌。然後呢?


作為讀了點心理學的非科班生,我更多還是從自身的體驗來談這個問題。

私以為,如果不解決「心病」,心理對生理的負面影響是無法根除的。

當然,可以通過吃藥,來強行減輕癥狀——這個需要找專業的、具備處方權的精神科醫生。

也可以通過鍛煉身體,如跑步什麼的,轉移注意力、減輕癥狀。

抑或其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但,我想效果也會更弱吧。

所以,話題最終還是要落到如何解決「心病」上——具體對策就只能因人而異了。

解決「心病」幾大方向:請專業心理諮詢師;增進知識,改善認知;思維方式科學化;有意識地多些積極的情感體驗;人際關係要更加和諧;生活要規律,飲食睡眠都要科學……

多途徑齊頭並進才好。


當表意識能夠意識到潛意識的存在的時候,潛意識的作用就沒那麼大了?

能夠接納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壓抑自己的情緒,情緒的問題就不會轉化成軀體的問題了。


心裡影響生理,解決心裡受到的影響就很重要了,尋找一個適合你心理的團體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
謝邀,心理問題導致的生理癥狀表現,不是你理解的這種關係,不是情緒本身導致生理癥狀,也不是絕對理智就能健康了。

理智與情感本身就是應該相互平衡相互制約共同生存在身體中的,之所以產生身心的問題和疾病,是由於過度壓抑或忽略了其中一方導致,而心理因素導致的身體反應,恰恰多數是由於體內積累了過多的情緒壓抑導致通過身體反應呈現出來的,而多數行為問題則與難以控制和管理好情緒有關。


歐不專業,但一本書或許對你有幫助。生命的重建,就是講了一個通過心理調解治療生理疾病的故事。你可以嘗試看看,對不對症。

好問題!

這個問題的解決有賴於多種策略,一定不是單一策略。。。

比如我近期寫作,久坐少動,開始出現一些坐骨神經痛的癥狀,我在進行康復訓練時呢,輕微的跳躍動作,總是會出現健側落地時承重更多,我很難用自己的大腦命令自己的兩條腿承重平衡,呵呵,我的身體不聽話:)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領域,慢慢探索,也有很多人走在了前面,期望看到你更多的實踐:)


最好是去醫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