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日本人吃具有黏稠性的納豆,據說是在十一世紀被稱作「後三年合戰」時期,當時八幡太郎義家在前往奧州途中,發現煮熟的大豆放在馬飼料上的稻草上,竟然發醇且具有黏稠性,這個偶然的發現傳說中就是納豆的起源。

當然是否屬實就無從考究,或許只不過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發現,但就成了日本人愛吃的日常食品。

至於為何外國人看到即掉頭而去,但日本人卻吃得津津有味呢?

日本專家的分析是與日本人的飲食文化及地理環境有密切關係。 納豆是與稻作有密不可分關係的發酵食品,稻米收割後剩下很多稻草,巧妙利用附著在稻草上的納豆菌就可以製造出納豆,可說是稻作的副產品。

納豆菌在分解大豆蛋白質的過程當中,會釋放出含有麩酸的胺基酸,這也是納豆的鮮味來源,而大豆原本就含有的維生素B12也會增加三至四倍。 而納豆的特殊氣味與醬油及醬菜的氣味類近,因而日本人從來不覺得納豆的氣味有何不對勁,構成他們深愛的基礙。

此外,歷史上的因素也有影響,自從佛教傳入日本後,朝廷下令禁止吃肉,於是日本人失去了動物性的蛋白質來源。 納豆及豆腐便成了新的重要蛋白質來源,長年累月在日本人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其實日本學者小泉武夫也曾指出,中國的西雙版納地區也會吃一種名為豆司的半發酵納豆,只不過與日本人的吃法不同,會把納豆油炸或是與魚一起炒來吃云云。

此所以對於日本人對納豆的鍾情,大抵不用太過大驚小怪──我們都是稻米民族,飲食文化上始終是同大於異的。


先介紹一下納豆的由來,那都是黃豆經過納豆菌發酵而來的豆製品,最早產生於中國,由鑒真東渡時期引入日本,從此在日本的風靡程度非常熱烈。

最早有關於納豆的文字記錄,那是日本平安時代的產物,那時候有一本書叫做《新猿樂記》是藤原明衛寫的。裡面出現了「鹽辛納豆」的說法,日本人給與了第二個名字那就是「唐納豆」。也就指的是從唐朝傳入的鹽豆豉。

傳入日本後日本的寺廟的僧人開始自己如法炮製因此又被叫做「寺納豆」。但是這些提到的都不是現在我們所說的納豆,而是沒有拔絲效果的豆豉。我們現在說的納豆是是日本土生土長的產品。首先將納豆煮熟,用秸稈包裹放入略高於室溫的環境中靜置。納豆菌開始發酵,最終形成黏糊糊的納豆。

納豆騙局一

納豆的納豆菌可以調理腸道和緩解血栓,於是商家開始包裝納豆激酶的功效,因此一度被譽為神葯,後來很快被拉下神壇。因為假貨橫行、功效並沒有宣傳中那麼神奇,加上口感奇怪,很多人難以接受。因此推廣程度不大。

納豆騙局二

對於題主的問題,我確實看到很多關於納豆或者納豆激酶的產品宣稱可以瘦身和減肥,宣稱納豆裡面含有植物纖維和維他命成分,關於這一點是十足的謬論。納豆是黃豆製成的,裡面含量最多的是澱粉和大豆蛋白。屬於高能量的食物。多吃納豆不但不能減肥,還有可能導致嘌呤過高。

但是日本人確實非常愛吃納豆,不是當做藥物來吃,而是食用的一個食物而已,是調節味蕾的一種方式,對於藥用功效並沒有過度推崇。


日本吃納豆還是非常多的,這個原因跟咱們祖先發明豆腐差不多。普通老百姓吃不起很多肉蛋奶,所以需要豆類來補充蛋白質(其實就是吃不飽),但是直接吃豆子很難消化(古人光吃豆子也漲肚),所以需要想辦法來幫助消化吸收豆子的營養,咱們的祖先比較爭氣,發明了豆腐,日本沒有豆腐,只能先發酵豆子,讓細菌先分解一部分蛋白質,然後再吃,這就是納豆。

當然了,現在肯定不是真的為了補充營養的,但是祖先保持下來的習慣肯定就延續了


我沒有去做具體的觀察,但是我在日本的六天行程中,每頓早餐都有一盤納豆,它是一個個像橘子般大小的小塑料圓盒,密封包裝。一開始我們不知道是什麼東西,打開後,一股說不上來的味道,不酸不甜也不咸。小黃豆,用勺子一挖,能拉出長長的絲。吃到嘴裡,不香。後來我們就不拿了。


日本人從出生就吃納豆,但日本產的納豆不適合我們中國人吃,因為他們的納豆激酶含量最多在幾百,因為他們從出生就在吃,到了中老年時效果已經非常顯著啦,而我們達不到從出生就在吃,大都是中老年以後才開始吃,所以他們的納豆含量遠遠不夠我們身體所需,最好還是吃我們國內生產的納豆粒,激酶含量都在18000左右,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滿足我們的身體所需,朋友們可以試試我公司研發生產的融朗康健鷹嘴納豆,高品質,無任何添加,從原料到成品都經過很嚴格的質檢!讓您放心食用,而且服用後效果很明顯!


這裡有一個共性和特性的問題 有天天吃的日本人也有吃不了納豆的日本人 納豆這東西本身還是對身體有好處的 但是請注意是納豆 不是納豆膠囊什麼的 日本醫院方面更提倡健康飲食 吃好了什麼都不缺 飲食的營養是不能通過保健品代替 我是不能吃納豆的人 但是為了健康現在也在堅持 雖然我不愛吃 但是堅持下來了也沒什麼


不是!就和香菜一樣,很多日本人也接受不了納豆的味道,對它敬而遠之。


除了韓國人每天吃泡菜,應該沒有人每天吃一樣的東西吧。


納豆不錯,有益健康,日本的每個酒店早餐必備。加芥末和醬油口感也不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