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分享了一篇成都遊記(傳送門:成都印象:shī,shí,shǐ,shì),其中攻略部分提到了樂山市的兩個景區:樂山大佛和峨眉山,但正文部分並未提及,因為篇幅太長,也因為樂山並不屬於成都,而是據成都大約150公里的地級市。

今天,就把遊覽樂山大佛和峨眉山的見聞感受分享給大家。

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是唐朝時開鑿的,據說歷時90年才完工。將近一個世紀的大工程,應該是唐朝的「粵港澳大橋」了。

後來了解到,樂山大佛的開鑿過程一波三折:換了三個負責人,第一任海通和尚修到大佛肩膀時仙逝,停工多年;第二任章仇兼瓊修到大佛膝蓋時,降職遷走了,停工多年;四十年後,才在第三任韋皋的主持下完工。

這座大佛鑿於凌雲山間,高達71米,位於青衣江、岷江和大渡河的交匯口,俯瞰三江,十分雄偉。

大佛是彌勒佛,神態溫和,體態威儀,和我們常見的彌勒佛有些不一樣。「笑口常開、大肚能容」是大眾熟知的彌勒佛形象,比如之前給大家分享的濟南千佛山的彌勒佛:

原來彌勒佛有三種形象:從印度傳來的交腳彌勒、有中國特色的古佛彌勒和喜聞樂見的布袋彌勒。上圖是布袋彌勒,樂山大佛則是古佛彌勒。

唐代崇拜彌勒佛,據傳武則天就曾宣揚自己是彌勒轉世。佛經中說彌勒出世會帶來「天下太平」,所以在開鑿佛像時選擇了彌勒佛作為鎮江之佛,以平息三江水患,給當地人民帶來幸福安康。

而布袋彌勒的形象取自於五代時一個叫契此的和尚,是唐之後的事情了,因而樂山大佛是一座古佛彌勒。

【樂山大佛】

觀賞樂山大佛,可以近距離在佛腳下瞻仰,也可以乘船在江中遠眺,各有千秋。如乘船,可在八仙洞遊船碼頭上船:

我選擇登山觀佛,碼頭離景區入口還有不短的距離,一路上可以欣賞寬闊的江水,岸邊立著一牆佛頭。

在雨霧蒙蒙中,不一會兒來到了景區大門,石門上綠枝盤曲虯結,古意盎然。雖然那時還沒到十一假期,遊客已經不少。

進門後不就看到一個喜生彌勒洞,是藉助東漢時的崖墓開鑿而成(什麼是崖墓?下文中會有答案)。「喜生彌勒」的名字,取自佛教「厭死喜生」。門楣上刻著紅字「當來種世」,這個佛教術語意思是每個人都是今生種下來世的福果。

大文豪蘇軾的家鄉眉山離此不遠,他曾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來樂山遊玩,並寫下此「佛」字。

景區一路上都可見這樣殘破的佛像和缺失的刻字,都是文革時破四舊所毀壞的。

龍湫虎穴:傳說古代凌雲山森林茂密,常有白虎出沒;三江波濤洶湧,時有青龍騰躍。後來白虎、青龍受佛法感召,皈依佛門,化為石龍、玉虎,成為佛的護法。唐朝著名詩人岑參曾作詩:迴風吹虎穴,片雨當龍湫。自唐以來,龍湫虎穴成了凌雲山的一處盛景。

兜率宮:據傳這是布袋彌勒的住處。「兜率」是梵語音譯,意為「知足、喜樂」。

在茂林修竹中拾級而上,來到了大佛的頭頂,這裡有著名的凌雲寺。

凌雲寺建於1400多年以前,比大佛還早,可惜古寺在後來的歲月中因戰亂被毀,現在看到的都是後來修繕的。

在成都看了不少佛寺,覺得大同小異,記不清見過多少次「大雄寶殿」了,所以掃了一眼,就奔向下一個目標——門外的樂山大佛。

大佛果然夠大,「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凌雲山頂,也是大佛的頭頂。雖然經過千年的風霜雨雪,佛面斑駁滄桑,但神態依然安詳莊嚴。

排隊下棧道看佛的遊客絡繹不絕:

到半山腰時,拍了一張大佛的半身像。真是天人合一,以山為座,以草為衣。

乘船觀佛也有它的好處,離得遠,看得全。

佛腳下的遊客在瞻仰大佛,從上往下看,覺得人好渺小。

這就是一路走下來的棧道,狹窄陡峭,很多地方僅容一人通過,所以如果假期來看佛,光是從山上走到佛腳,就得幾個小時。

瞻仰一下佛的全身:

樂山大佛的觀感還是很震撼的,這種依山傍江的巨型雕塑,讓我聯想到了電影《指環王》和動漫《火影忍者》中類似的場景:

指環王

火影忍者

雄偉、壯觀、神聖、遠古......讓人有奇幻浩大的遐想。西方有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和尼羅河的帝王谷,中國有樂山大佛,都是史詩文明凝練出的瑰寶。

除了正襟危坐的大佛,這裡還有一處自然「雕刻」的睡佛:

(圖片來自網路)

這是由烏尤山、凌雲山等天然形成的一座惟妙惟肖的睡佛,烏尤山是佛頭,凌雲山是身體,東岩南坡是腿,樂山大佛的位置在胸部,可算是佛中之佛了。如此景緻不得不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看完大佛,上山的路遊客不多,反而鬆快多了。

凌雲山上有個海師洞,是為了紀念樂山大佛的首位開鑿發起人海通禪師,他為了守護建造大佛的經費不被貪官索取,自抉其目,驚退貪官。所以禪師雕像下面刻著「自目可剜,佛財難得」。

景區內還有「佛國天堂」和「東方佛都」,據說裡面展出了一些小型的佛像和石窟,個人覺得不值一看,吃過西瓜,還會在意芝麻嗎?

於是,前往睡佛佛頭的烏尤山,那裡的烏尤寺應該轉轉。

沿著這條古道,離凌雲山越來越遠,距烏尤寺也還有段距離,中間要經過麻浩漁村和崖墓。

【麻浩漁村】

麻浩漁村是一座船形仿古建築,宛如一艘烏篷船停靠在密林修竹中間,給來往的遊客提供休憩飲食場所。因為街市位於「船體」內,形成了街是一條船,船是一條街的景觀。

在麻浩漁村「船尾」,可以望見一座跨河的紅色拱橋和兩旁的長亭,如彩虹般倒影與江水中。這座橋叫「濠土大橋」。

【麻浩崖墓】

穿過漁村,來到了麻浩崖墓。

東漢時期在四川境內流行一種墓葬習俗,因依山掘穴而成,故稱崖墓。麻浩崖墓群分布於凌雲山和烏尤山之間的崖壁上,墓門毗連,密如蜂房。崖墓內雕飾精美,畫像簡潔奔放。

荊軻刺秦圖:

瑞獸圖:

【烏尤寺】

麻浩崖墓是一個小型博物館,很快就瀏覽完了。出來後,穿過濠土大橋,入了「般若(音bōrě)門」,還要爬距離不短的山路,才能到達烏尤寺。

終於到了。

烏尤寺原名正覺寺,是唐代至德、乾元年間僧人惠凈所創建,現存的各殿宇多為清代所建,我去的時候,還有正在施工翻新的建築。

烏尤寺因供奉著烏尤大士像而名,其殿宇在寺中最高處,我去時不巧沒趕上開門,就從網上找了一張烏尤大士像:

這個面目猙獰的男像你一定想不到其實是觀音菩薩,他是觀音菩薩七十二化身之一。觀音菩薩初從印度傳入中國時是男相,南北朝時開始出現女相,到元朝才確定為女相。所以啊,別只叫「觀音姐姐」,叫「觀音哥哥」也是可以的嘛!

「烏尤」是梵語音譯,意為「面然」,這是一種鬼,觀音化身為恐怖的鬼王,是因為此地「兩河沙岸鬼魅啾啾」,面目威嚴以鎮妖蜮。

彌陀殿中供奉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又叫無量壽佛,主管西方極樂世界。

羅漢堂里的千手觀音,每隻手上都持有神通廣大的法器。

綠樹環繞中有一座七層小佛塔,塔身貼著一張照片,大概是紀念一位逝去的佛門高徒。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