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除了風景美,太湖有三白三黑,你知道嗎

日出太湖

太湖位於長江三角洲的南緣,古稱震澤、具區,又名五湖、笠澤,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界北緯30°55"40"~31°32"58"和東經119°52"32"~120°36"10"之間,橫跨江、浙兩省,北臨無錫,南瀕湖州,西依宜興,東近蘇州。

太湖湖泊面積2427.8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為2338.1平方公里,湖岸線全長393.2公里。其西和西南側為丘陵山地,東側以平原及水網為主。

太湖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濕潤,屬季風氣候。太湖河港縱橫,河口眾多,有主要進出河流50餘條。[1]

太湖水系呈由西向東泄瀉之勢,平均年出湖徑流量為75億立方米,蓄水量為44億立方米。太湖島嶼眾多,有50多個,其中18個島嶼有人居住。

太湖三白是指中國太湖的三種河鮮類特產白魚、銀魚和白蝦,是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原武進縣)、蘇州市吳中區(原吳縣)和無錫市的地方著名系列菜"太湖船菜"的招牌食材。

蘇錫常三城的太湖三白做法都有所不同;白魚、白蝦、銀魚、由於其色澤均呈白色,因而稱為"太湖三白"。利用太湖三白所製作之菜肴的選料,極為注重食材的新鮮程度;尤因其出水即易死亡,故而最適合在水邊或船上烹制太湖三白。以太湖三白製作菜肴之方法,多為清蒸白灼等,強調保持食材的原味。

白魚

白蝦

銀魚

太湖三黑就是烏雞、黑魚、黑木耳。

烏雞就是皮膚是黑色的雞,烏雞比一般雞都要有營養呢,煲湯什麼的最好吃了,最適合女生哦,比較滋補。

黑魚也是大補的,熬黑魚湯的時候只加一點鹽都非常鮮呢。

黑木耳作為菌菇類正好可以彌補前兩種大魚大肉的油膩感,涼拌清炒都不錯。

《太湖美》創作於1978年,由任紅舉作詞,龍飛作曲,李慧蘭演唱,朱逢博等翻唱過。

《太湖美》是一首江蘇民歌,它於2002年被定為無錫市市歌。

歌詞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水上有白帆哪,啊水下有紅菱哪

啊水邊蘆葦青,水底魚蝦肥

湖水織出灌溉網,稻香果香繞湖飛

哎咳唷,太湖美呀太湖美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紅旗映綠波哪,啊春風湖面吹哪

啊水是豐收酒,湖是碧玉杯

裝滿深情盛滿愛,捧給祖國報春暉

哎咳唷,太湖美呀太湖美,太湖美

太湖風景名勝區規劃總面積3091平方公里,其中景區888平方公里(含太湖水面529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2203平方公里(含太湖水面1931平方公里)。

太湖風景名勝區的包含的區域分別為蘇州市的木瀆、石湖、光福、東山、西山、甪直、同里景區;無錫市的梅梁湖、蠡湖、錫惠、馬山景區;常熟市的虞山景區;宜興市的陽羨景區等13個景區和無錫市的泰伯廟、泰伯墓2個獨立景點組成。所轄範圍涉及2市3縣市的35個鎮或街道。

泰伯廟

泰伯廟是太湖風景名勝區獨立景點,位於無錫梅村鎮伯瀆河邊。相傳商末周原的泰伯為避讓王位,從陝西岐山來到梅里,斷髮文身,將興盛的黃河流域文化帶到蘇南"荊蠻之區",他推廣了養畜、耕種、制器等技術,當地人民不斷歸附,逐步形成了"荊村"、"蠻巷"、到江南第一國家雛形"勾吳"國。泰伯從此成為吳國的始祖,江南地區吳文化的開拓者。坐落在無錫梅村鎮伯瀆河邊的泰伯廟,相傳原是泰伯故居,泰伯逝後改建為祠堂,後來改稱為泰伯廟。

泰伯墓

泰伯墓是太湖風景名勝區的獨立景點。位於泰伯廟西北七公里處鴻山,景物景觀有泰伯廟、望虞亭、梁鴻墓、石雲峰、白龍洞等。鴻山古有十八景,原為皇山,是以泰伯葬此而得名。西南麓即相傳為商末吳泰伯之墓,佔在三十畝;山上有望虞亭,為後人建亭寄託泰伯懸念胞弟仲雍(葬常熟虞山)之意。東南麓有"鴻隱堂",相傳東漢陝西梁鴻和孟光夫婦相敬如賓,"舉案齊眉"的典故就源出於此,後人紀念他們的德行,將室改為祠,供奉塑像。

特產

醬排骨、油麵筋、惠山油酥、惠山泥人、惠泉酒(又稱二泉酒)、蘇式月餅、醬汁肉、滷汁豆腐乾、太湖銀魚以及中國名茶"碧螺春"等。

太湖風景名勝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太湖當然美,皮划艇帶你去見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